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2.
抗病小麦新品种黔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麦20号是以贵农775为母本,夏繁2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4002号).2012-2013年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2年18点次平均单产为4 350 kg/hm2,比对照增产2.59%,增产点率60%以上.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3 913.5 kg/hm2,较对照增产9.3%,75%的试点增产.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抗寒、抗倒伏等特点,在贵州省小麦主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伟  何庆才  龙增栋 《种子》2005,24(5):86-87
黔麦16亲本以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QR3为母本,QR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在本地及外地(兴义及昆明)进行严格的选育而成,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0~2002两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区试,平均单产246.5 kg/667m2,生育期201 d,容重761g/L,湿面筋含量31.8%,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适宜(除六盘水外)贵州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黔单16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月红  李其义  余虎 《种子》2004,23(6):62-64
黔单16号(原名黔优205)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所近年选育的优质高产稳产的玉米杂交种,于2001~2002年参加贵州省杂交玉米B组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于2003年7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5.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7,26(11):111-11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17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了探索黔油17号在生产上的最大增产潜力,总结其相应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近几  相似文献   

6.
英敏  周光艺 《种子》1998,(4):60-60,67
国内外多年来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推广的经验一致表明,区域试验是鉴定良种增产效果、利用价值和适应范围的必要手段,也是品种审定,生态区化、品种市局主要而可靠的科学依据,是良种转变为直接生产力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一个新品种要顺利而稳定地迅速推广开来,与区域试验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我省小麦区试工作已进行20多年,这其中通过区试审定的黔荣、贵麦2号、黔麦早2号、兴麦17、贵丰工号等优良品种为我省的小麦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小麦育种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与同属西南片区的四川省和云南省相比,还有…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麦8号是201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加快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的示范推广,对其在贵州省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麦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贵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应用新品种,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1)
恩单636是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自育系"NQ 231"作母本,外引系"YA 820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果穗匀、结实性好、籽粒大,出籽率高、品质好、抗病、抗倒性强等优点,适宜贵州省海拔300~1 500m地区作春玉米种植。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6012号),并于2017年与四川禾创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成果转化,目前正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1,(12):36-43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经2011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议,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审定的浙733、豫麦2号、四单19号、中棉所29、诱变30、湘油11等343个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品种;现予公示,公示期为一个月(自2011年11月16日至2011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10.
六枝特区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适合六枝特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7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在产量、有效穗、穗粒数等综合表现方面,以川麦4号表现最好,其次是黔麦17号,再次为丰优5号,其余4个品种相对较差.建议生产上以种植川麦4号为主,黔麦17号和丰优5号可作为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1.
国审小麦新品种皖麦52号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种子科技》2008,26(3):65-65
皖麦52号是安徽省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号杂交后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52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9。  相似文献   

12.
<正>据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早熟油菜新品种日前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了解,"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均为弱冬性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早熟杂交种,耐寒性、抗倒性较好。2个品种在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公司先后育成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新麦208、新麦19号、新麦9817、新麦21号、新麦26号等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11个.其中10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特征特性:黔油19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审定编号:黔审油2006002号),2006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幼苗叶色浅绿色,叶柄较长;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5.
淮麦30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郑麦9023/淮86175(黔丰1号/78—4101//石81-424)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及沿淮麦区多点生产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于在淮北麦区晚播及沿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祝云芳  陈泽辉  高翔 《种子》2005,24(11):81-82
黔单15(原名黔玉203)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1999年育成,组合为黄C×交5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29 d.在2001~2002年贵州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及2002年贵州省玉米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于2003年7月2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于生产.2004年在重庆得到认定.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新品种吉麦2号,是由吉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组通过复合杂交(罗16×陇春1号)×辽春7号多代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于1986年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1987年推广面积达50余万亩。品种特征、特性: 吉麦2号种子长卵形、浅红色,千粒重为37~40克,蛋白质含量为15~16%。该品种属中早熟种,生  相似文献   

18.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2000-2002年连续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在2002-2003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7.13%.  相似文献   

19.
杨茂胜 《中国种业》2013,(7):101-101
福高1号(原参试代号福麦1号)是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选用周麦16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用系谱选择法结合抗病性等进行单株选择,于2007年育成。根据陕西省冬小麦生产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确定以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广、品质优、抗逆性强小麦品种为选育目标,并通过引进省外种质资源,扩大育种材料的种质基础,进一步加强对亲本的遗传改良以及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的目的,使小麦单产达600kg以上。2008-2009年参加公司品比试验;2009-2011年连续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2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2009号。  相似文献   

20.
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鑫麦906,于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16024。通过对鑫麦906特征特性的介绍,区域试验数据的分析以及种植示范的表现结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总结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模式,即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模式。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加快小麦新品种的成果转化,优化本地小麦品种布局,以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