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拔节—孕穗期(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肥水需求迫切,反应敏感,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因地制宜科学运用肥水1.1拔节孕穗肥水。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结合土壤墒情和苗情长势适时浇好拔节孕穗水。春季没有浇水追肥的高产麦田,要在拔节孕穗期浇水施肥,每亩施尿素5~10kg,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小麦孕穗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期缺水  相似文献   

2.
<正> 1 中期苗情诊断 小麦中期苗情诊断是在主茎叶龄7.5叶期进行的,诊断项目包括分蘖的优劣,叶片的颜色与长相。此时正值小麦返青拔节期,其分蘖状况的优劣,既是群体产量形成的基础,又是反映青苗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生产上带有重施拔节肥的习惯,这对中低产田来说,无疑是一项增产措施,而对高产田、壮旺苗田,则会因施肥过多导致后期倒伏减产,为此,搞好小麦中期苗情诊断,对指导拔节施肥管理很有必要。通常苗情诊断,可将麦田分三大类: 1.1 壮苗。叶片深绿微垂,其中三叶及三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2015,(2):11-16
<正>一、小麦1、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过完了,雨水节气也已经过去,各地气温回升,小麦返青期已经到来,种植小麦的农民朋友要及时追水追肥,以保证增产增收。下面把冬小麦返青期追肥技术分享给大家。施肥原则首先,要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同时,要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此外,  相似文献   

5.
<正>1氮肥施用技术1.1施肥时间。在小麦生产中,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冬前、返青期不追施氮肥,而重施起身肥或拔节肥。麦田群体偏小、个体长势较弱的地块重施起身肥;群体适中或偏旺、个体生长健壮的地块则重施拔节肥。总之,应掌握春季第一次肥水尽量推迟的原则。通过延迟肥水供应,控制春季分蘖数量以及植株中部叶片不致过大,建立生长中后期适宜的群体结构,改善群体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及田间小气候,减轻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流  相似文献   

6.
春季麦田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春季要及早做好麦田管理工作,促进苗情及早转化,争取春季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及早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春季麦田要适时追施返青拔节肥对底肥不足、整地及播种质量较差、群体偏小、长势偏弱的麦田,应及早以足为主,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加复合肥10 kg。追肥后若遇到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弱苗转壮苗,促苗早发,促进苗情转化,巩固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2023年界首市小麦苗情长势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小麦控旺防倒、化学除草、早追施返青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追施拔节肥、预防晚霜冻害、适时浇好扬花灌浆水、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工作、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了小麦中后期苗情管理措施,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高产丰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雨水"已过,西南地区小麦处于拔节后期,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与常年相当。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丘陵稻茬麦渍害明显,蚜虫发生略重于去年同期。田间管理应采取"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径。一是严格用肥,促弱控旺。亩产目标400~500公斤稻茬麦田,纯氮总量控制在9~11公斤,农户应根据底肥施用情况确定拔节追肥用量。底肥已施6公斤的,拔节期再追施3~5公斤。对播种迟、群体小,或长势  相似文献   

9.
<正>1浇水施肥1.1没有浇春一水的麦田,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可以推迟到拔节后期进行浇水,亩追施尿素15 kg左右,促进小麦尽快两极分化。1.2补施孕穗肥,浇好孕穗水。三类麦田在孕穗期及时进行二次肥水管理,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对于底肥用量不足和第一次追肥量较少的麦田应在孕穗期补施氮肥。在小麦孕穗到扬花期间进行追肥,随水亩追施尿素5 kg左右。孕穗水约在4月下旬进行,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15,(8):19
<正>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  相似文献   

11.
春季麦田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春季要及早做好麦田管理工作,促进苗情及早转化,争取春季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及早开展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春季麦田要适时追施返青拔节肥 对底肥不足,整地、播种质量较差,群体偏小,长势偏弱的三类麦田,应及早以足为主,每667m2追施尿素5~8kg,加复合肥10kg.  相似文献   

12.
高春宝 《农家顾问》2010,(12):29-30
9.小麦苗期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看苗施肥。弱苗或群体严重不足的小麦,年前可看苗适当提早用速效氮肥追肥,根据苗情,用量以2.5~5千克为宜,壮苗、旺苗不施。拔节肥一般在拔节期趁雨雪天或浇水抗旱时或结合松土除草,667平方米适时追施尿素5~7.5千克,弱苗适当增施氮肥,旺苗不施氮肥。  相似文献   

13.
适时适量地追施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小麦追施拔节孕穗肥其技术要点,在于根据不同苗情、肥情、墒情因地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安徽省2015年春季稻茬小麦的苗情、长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秸秆还田下小麦的生产形式,提出因苗追施拔节肥、加强赤霉病防治、防渍、防早衰、采用加装粉碎抛散装置适时机收等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施肥措施对旱地小麦产量与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最佳肥料施用技术,在山西洪洞县进行了4种施肥措施(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和菌肥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肥料残留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与菌肥无机肥配施这2种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小麦生长的土壤硝态氮当季残留主要分布在土层的0~100 cm,且在各施肥措施下其大小顺序为: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菌肥无机肥配施措施下土壤的当季硝态氮残留分别比农户施肥降低了19%,48%和55%;同时,0~200 cm土层来源于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当季肥料的硝态氮残留率分别为35.87%,31.41%,22.93%和18.26%。菌肥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N肥利用率,并且可明显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因此,这2种施肥措施适宜在旱作小麦种植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连续两个轮作周期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推荐施肥(氮肥用量小麦为195千克/公顷,水稻为210千克/公顷,均按底肥40%、分蘖肥30%、拔节肥30%分3次施用)的基础上,氮量减施20%,并配合综合调控技术措施,产量并没有降低,而且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将进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小麦返青追肥关键时期也将到来。多数农民在追肥时随意加大追施返青肥量,造成小麦倒伏、减产。在追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苗情分类追施。一般来说,晚播苗、弱苗应重施肥,提高分蘖成穗率;壮苗则少施或不施返青肥。一般追施三元素硫基复合肥300 kg/hm~2配合新高脂膜粉剂800倍液提高超强肥  相似文献   

20.
分析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表明,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一生总施肥量的6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40%左右,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分蘖成穗率降低,粒叶比小,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质生产,粒叶比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