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生长对于植物组织器官建成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ERECTA家族参与调控植物细胞分裂和组织发育,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效率,增加生物量,提高植物抗逆性。本研究主要对ERECTA家族功能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性展开分析,系统阐述ERECTA调控植物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功能机制,以及参与气孔发育的调控网络,介绍ERECTA参与植物抗逆性和植物激素诱导反应的作用特点,并分析ERECTA在作物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展望未来ERECTA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应用策略,为作物生产潜力提升和抗逆性改良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ERECTA是从拟南芥La-0(Landsberg)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类受体激酶,它可以与多种基因相互协作控制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其拟南芥突变体Ler(Landsberg erecta)被广泛应用于分子遗传学研究。目前已有文章报道该基因在花序结构,叶片形态,气孔发育,抗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发展,ERECTA基因新的功能被逐渐发现。本文综述了ERECTA基因在拟南芥的分生组织,叶,花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影响下凯里植物、土壤氟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土壤的影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的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的氟含量在135.62~1420.97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513.99 μg/g;土壤氟含量在240.50~340.36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9.60 μg/g。植物、土壤的氟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该区植物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氟污染。不同植物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茶的氟含量最高,马尾松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植物的氟含量不同,灌木>藤本>草本>乔木;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不同研究点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存在差异,但有些植物差异较大,有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是林业知识产权的主体,是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提升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我国林业实力,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林业局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导小组及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2001年批准成立了1个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5个分中心、2个分子测定实验室;2002年成立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截至2003年底,已考核认定了近300名植物新品种保护代理人资格,成立了21家植物新品种权代理事务所,初步形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机构体系框架。我…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法高效综合利用植物秸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和降解酶系;介绍了植物秸秆组分分离技术及微生物高效利用各组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构建混合生态体系协同降解植物秸秆获得发酵产物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可利用植物秸秆水解液的工程菌株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在实验区样方内共调查了24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6种,占调查植物总数的25%;在缓冲区样方内共调查了30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6种,占植物总数的20%;在核心区样方内共调查了2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种,占植物总数的4.3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中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从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因地制宜以及美观性方面总结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原则,提出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丰富植物品种的选择,体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土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种类的差异性合理进行空间配置;充分利用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科学配置植物空间的策略,以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让设计者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特色,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案,为美丽的城市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硒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归纳了植物对硒的吸收以及硒对植物的生理效应;总结了低温胁迫影响植物的活性氧代谢、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现象;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硒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中叶绿素、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以及调节活性氧水平减轻低温对植物的伤害。指出了硒对保护酶活性影响的具体作用机理、硒与植物低温抗性关系以及硒调节植物叶绿体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低温伤害的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媒体和消费者比较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为此,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陕西省植保学会常务理事、农艺师陈琳。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较低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物质,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一般通过人工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等方  相似文献   

10.
产业     
<正>昆明植物研究所攻克兜兰属植物繁殖技术难题本刊讯在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支持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龙春林带领的研究组经过多年研究,成功攻克了兜兰属植物繁殖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免疫反应的拮抗作用。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同时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的调控,环境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并伴随植物自身的基础免疫反应抑制。然而,目前人们对环境温度如何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与福建农林大学唐定中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长期大量地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已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因此,科技工作者展开了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植物与昆虫间的相互作用。在异质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类,但是某种植食性昆虫仅仅嗜好这些植物中的一种或数种。植物对于昆虫的侵害一般以某种形态特征或化学因  相似文献   

13.
警惕彩叶植物引进中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彩叶植物种类非常多,其概念也很模糊。一般说来,通常所说的彩叶植物,是指除绿叶植物以外,叶片呈现各种颜色或叶片上有多种颜色的植物。其中还应该包括随季节或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叶色发生变化的植物。在彩叶植物中有阔叶树和针叶树;有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有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还有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其中绝大多数彩叶植物叶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目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资源、有效成分、构效关系、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总体来讲,在具有抗菌活性植物资源筛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大多停留在植物初提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截至2018年底,共受理植物新品种申请3717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1763件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一项鼓励创新、激励育种者培育更多更好优良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确立了在我国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植物新品种权审  相似文献   

16.
<正>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还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对C3植物最重要的影响是增加了光合作用,并降低气孔导度。而植物气孔导度的降低导致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水分利用率增加,对蚜虫这类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刺吸式口器昆虫来说,寄主植物保持相对高的水势和膨压对蚜虫被动取食、获取植物汁  相似文献   

17.
镉对植物光合作用及氮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镉是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植物中积累的镉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镉能抑制植物生长,能使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及结构发生改变。镉可减少净光合速率,损伤光合器官;使叶绿素含量下降;抑制气孔开放,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镉通过改变植物硝酸还原酶(NR)、谷胺酰氨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以及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进一步影响植物氮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及氮代谢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重金属镉对植物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成都市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开发商楼盘的花境植物应用与配置的调查,统计了目前成都使用的花境植物种类,总结了花境的发展、配置及应用情况;分析了成都市花境植物设计模式及配置艺术手法;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在尊崇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基础上,结合植物群落的持续发展,依据相对成熟理论,对成都地区花境植物的配置及应用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耿金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76-5182
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的五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案例,进行了传统村落植物多样性调查与植物景观评价。探讨了传统村落的植物种类与植物景观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观赏性方面以乔木类植物为主,观叶和观形种类较多;经济作物种类丰富,包括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等;果树和木材植物在景观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反映了西安市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本研究结果对于传统村落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黄叶病”的发生日益普遍和严重。引起植物“黄叶病”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两种,不同类型的“黄叶病”在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对植物“黄叶病”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防治和应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植物“黄叶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