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谷瘟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以叶瘟和穗瘟最重,危害较大。据调查,近期谷瘟病在河北省南宫市普遍发生,尤其是春播谷,已抽穗还未防治的地块,叶瘟发生较重,发病率88%左右,叶片上已现褐色病斑,有的病斑连成一片;夏播谷发病较轻,发病率64%左右,去年发生谷瘟未及时防治的地块有的造成减产100~150公斤,望广大农民及时防治。1.症状。苗期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谷子拔节后以叶片感病为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干腐病作为一种在田间和窖储期常发性块茎病害,既能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发病直接造成作物大幅减产,也可以通过收获后块茎间感染造成损失。其常年发病率达到10%~30%。发病原因: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有茄病镰孢(图1)、茄病镰孢蓝色变种、串珠镰孢、串珠镰孢中间变种、串珠镰孢浙江变种和  相似文献   

3.
<正>种子(包括块根、块茎、苗木等繁殖材料)是传播病害的最为有效的载体,很多病害都是通过种子传播的。种子感病除了在生长季节外,在非生长季节同样也可感病。田间感病种子在田间感病是作物抽穗、结荚或结  相似文献   

4.
<正>一、病害的发病条件、症状识别及其防治1.灰斑病(斑点病):发病条件是温度28℃30℃,连续多雨,雨量大有利于灰斑病发生。种植过密,田间通风不良的地块发病就重。苗期至鼓粒期均可发生。该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荚、种子。感病叶片初生圆形小斑点,而后扩大为赤褐色不规则形有霉状物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成孔而死。种子上病斑隆起有细小龟裂纹。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清除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其产品是多汁而且营养丰富的新鲜块茎鲜薯,较其他谷类作物更易于受到病原的侵袭,在繁殖过程中容易发病、感毒,导致种薯退化,甚至丧失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植保站了解到,目前该省大部分玉米主产区已不同程度的发生玉米大斑病,不同地块和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发生相对较重的肇州、林甸、双城、肇源、北安、肇东、富裕等地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10%~40%之间,个别严重地块已接近100%;五常、木兰、爱辉、依安、龙江、集贤、密山等其它地区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3%~10%之间,个别严重地块接近40%。目前病斑主要集中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且有往植株上部扩展趋势。发病品种主要有先玉335系列、郑单958、吉单519、鑫鑫1号等。分析发病主要原因有:(1)玉米密植栽培,导致田间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从玉米幼苗期至抽穗期都可发生,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导致植株不结实,对产量影响大,麦田套作玉米地块尤为突出,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植株一旦感病,几乎无法控制。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2012年、2013年、2014年灰飞虱在虞城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田块严重发生。由于暖冬年份增多,气温偏高,灰飞虱越冬虫量加大,虫量发生趋势逐年上  相似文献   

8.
<正>前段时间雨水较多,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大斑病,又称长蠕孢菌叶斑病、煤霉病、煤纹病、枯叶病、条斑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在冷凉地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当玉米植株70~90厘米高时即可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苞叶和籽粒。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的。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马铃薯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毫米。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黄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图1),既造成茎叶枯斑和枯死,又可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一旦发生并蔓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轻者减产30%~40%,重者减产可达70%~80%。发病症状马铃薯的根、茎、叶、花、果、匍匐茎和块茎都可发生晚疫病,最直观最容易判断的症状是叶片和块茎上的病斑。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萍 《作物杂志》2005,21(1):29-29
马铃薯晚疫病是黑龙江省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 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 产20%左右,发生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 产。近年来晚疫病已成为本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 约因素。1 病症 此病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先在叶尖或叶缘 产生水浸状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 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 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 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幼 茎或叶柄也可感病,呈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叶片 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 感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 下薯肉亦呈褐  相似文献   

12.
<正>枣疯病又称枣丛枝病、枣扫帚病和枣火龙病,俗称"疯枣树"或"公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感病枣树发育滞缓,枝叶萎缩,个别地块发病率达到80%以上。枣树一旦发病,发病枝即失去结果能力,全树发病3年左右即会死亡,常导致整株或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疯病的病原为枣植原体(图1),形状多样,但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的单位膜所包围,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细胞内部生成许多小体再释放出来等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也是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之一,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既是蔬菜又是粮食。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早疫病和晚疫病的严重为害,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两种病害严重时表现症状都是叶片和块茎枯焦、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进而影响种植收入。早疫病发病条件温度25~28℃、相对湿度80%以上;或连续阴雨天,风雨天;瘠薄地块、肥力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14.
<正>黑菌病又称为黑腿子病,主要危害匍匐茎的基部和块茎,有时植株也会呈现病状。一是带病菌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很快腐烂、发臭;二是带病的幼芽或者幼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垅;三是匍匐茎基部变黑逐渐溃烂,病株地上部分很易拔起;四是感病较轻的植株矮化,叶  相似文献   

15.
<正>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及防治方法1.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为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mm,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玲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121-121,132
水稻纹枯病(Sheath blight)是生产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以往在黑龙江省零星发生,近年来由于施肥水平的提高和不注重此病的防治,使纹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致使稻谷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稻米的品质.为此,笔者于1999~2000年对全省重点稻区的16个县(市),20个乡、村进行病害调查,发现感病品种重者发病率100%,病情指数95.6%,轻者发病率27.2%,病情指数17.4%;施肥水平高的地块典型病斑随处可见,严重地块减产20%~30%,造成的产量损失仅次于稻瘟病,成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同时,对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圃中水稻品系的抗瘟性评价与育种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20世纪80年代抗病育种的基础上,从1994~2003年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12151份次水稻材料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0年共计有4933份次叶瘟表现抗病,7103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40.60%和58.46%;有4071份次颈瘟表现抗病,7965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33.50%和65.55%。有9034份次的材料叶瘟颈瘟表现一致,占总份次的74.35%,其中叶瘟感病颈瘟也感病的材料份次是叶瘟抗病颈瘟也抗病材料的两倍;叶瘟颈瘟表现不一致的材料有3002份次,占总份次的24.71%,其中叶瘟感病而颈瘟抗病的材料份次多于叶瘟抗病而颈瘟感病的材料份次。利用早期筛选的抗源,选育了抗病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6326、蜀恢162、蜀恢527等。对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姜瘟病又称"生姜腐烂病",是生姜发生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防治姜瘟病不能单靠发病后实施药剂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使用无病姜种,播前浸种消毒,选择适宜地块,坚持轮作换茬,施用腐熟肥料,科学配方施肥,撒施石灰消毒,避免污水灌溉,深沟高畦  相似文献   

19.
1959年,姜广正首次报道国内玉米上发生有圆斑病。1966年戚佩坤等报道1956年吉林省曾普遍发生过圆斑病,个别地块引起玉米叶片的枯死。1974年,吉林省农安县良种场种植的吉63自交系有70%果穗严重发病,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其病不仅危害重、蔓延速度快,而且控制难度大。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