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定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相关指标,探究喷施硫酸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影响及其抗旱机理。以大西洋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硫酸钾,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马铃薯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根系活力下降,马铃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叶面喷施硫酸钾后,较未喷施硫酸钾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K-1和K-2处理MDA含量下降,马铃薯株高、基径、地上部分重、根重、根长和薯重增加;通过叶面喷施不同量的硫酸钾,结果显示,以3.5 g/株硫酸钾对促进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和抗性生理效果最佳。说明通过叶面喷施方式增施适宜浓度的硫酸钾可以增强马铃薯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缓解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造成的伤害,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并改善块茎的营养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苗期叶面喷施调节剂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进行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和块茎间光合产物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和DTA-6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前期叶片内蔗糖和淀粉含量;喷施调节剂第34天(块茎膨大期),S3307和DTA-6处理促进叶片中淀粉含量向块茎中转运降低叶片内淀粉含量,利于源器官的物质输出;S3307和DTA-6显著增加各取样时期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S3307和DTA-6在喷施后第18和34天显著增加块茎可溶性糖含量;马铃薯块茎内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叶片内蔗糖和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S3307和DTA-6处理均显著促进单薯重,同时DTA-6处理的单株薯数也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3.
连作对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 因集约化种植带来连作障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探索连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根据田间定位试验, 以前茬为玉米的地块作对照,设连作1~5年处理, 采用常规方法,调查连作对马铃薯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短期(1~2年)连作未表现连作障碍现象, 连作第3年, 块茎产量显著下降, 降幅达21.68%~75.67%, 单薯重量变化是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马铃薯整株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特征, 连作缩短干物质快速增长期时间和减少干物质平均积累速度; 也影响马铃薯植株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 特别是明显增加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在块茎产量的形成过程中, 长期连作导致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向块茎转运的贡献增加, 而花后同化产物向块茎直接输入的贡献降低。长期连作条件下马铃薯植株库源关系的失衡是导致块茎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锰是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本试验以‘青薯9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了0(CK)、0.05%(T1)、0.1%(T2)、0.6%(T3)、1.1%(T4)5个MnSO4浓度处理,对马铃薯幼苗期至块茎形成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锰素对马铃薯叶片生理特性以及块茎贮藏期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氧化物歧化酶(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着喷施MnSO4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喷施浓度为0.05%~0.1%MnSO4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片的POD活性,浓度为0.1%MnSO4促进SOD、CAT活性的提高。喷施浓度为1.1%MnSO4有利于块茎形成期根系活力(TTC还原量)的提高。就马铃薯块茎品质而言,喷施浓度为0.1%~0.6%MnSO4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可溶性蛋白、有机酸、Vc、淀粉含量,且有利于减少贮藏期其各品质的流失;而喷施MnSO4对块茎有机酸含量影响较小。由此表明,喷施0.1%~0.6%的MnSO4可提高马铃薯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并优化马铃薯品质。  相似文献   

5.
喷施钾、钙及萘乙酸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以桃新品系‘秋蜜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喷施0.3%氯化钙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以及附加一定浓度萘乙酸不同次数对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鲜重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喷施0.3%氯化钙、0.3%磷酸二氢钾及附加10、20mg/L萘乙酸均提高了秋蜜红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对干鲜重比影响不明显;混合喷施0.3%氯化钙和0.3%磷酸二氢钾1、2、3次及附加20mg/L萘乙酸喷施3次均明显提高了秋蜜红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马铃薯花芽分化进程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形成机理,采用显微照相法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plus,研究2个施肥处理下马铃薯花芽分化过程,叶片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与花芽分化时间有关,分化越早,块茎发生越早;马铃薯花芽分化的过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分别为花原基分化、花萼分化、花瓣分化、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变化趋势与叶片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基本一致,花芽分化期达最大值;通过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形成与花芽分化时间及期间叶片内营养水平、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低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CK处理。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量均达到最大,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显著提高29.04%,35.61%。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方式能使马铃薯根区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和植株间无效蒸发损失,改善土壤水、肥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且不显著降低马铃薯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著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著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分期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分期施肥对重庆市巫溪和城口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分期施氮钾、分期施氮磷钾各处理均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巫溪试验点提高幅度为2.5~5.6%,以分期施氮磷钾3效果最好;城口试验点提高范围为1.4%~19.7%,以分期施氮钾2作用最大。分期施肥各处理都提高了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块茎淀粉、粗蛋白和磷含量;各处理对马铃薯可溶性糖和块茎中钾含量的影响,两个试验点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探究脱落酸(ABA)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生育中后期受渍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减缓调控作用,为化控调节小麦生长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5年通过大田试验,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灌浆期各设置受渍10d的水分胁迫组,于渍水结束后,喷施复配化控试剂(0.05μmol/L ABA、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以受渍处理喷施清水的小区为对照(CK),测定叶片膜脂过氧化参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并考察植株生长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孕穗期、灌浆期受渍后喷施复配化控试剂,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孕穗期受渍,复配化控溶液使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粒数的增加;而在灌浆期受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粒重的增加和不孕小穗数的减少。孕穗期受渍喷施复配化控试剂与氮磷钾肥溶液,产量分别提高17.4%和13.4%;而在灌浆期,产量相应提高5.4%和4.2%。ABA和氮磷钾肥配合喷施可缓解孕穗期受渍小麦的生理伤害,促进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生长中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喷施600 kg/hm2浓度为4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的...  相似文献   

12.
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克新10号和克新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证明,改善土壤通气性,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提高块茎中ATP酶活性。促进14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的运输和分配,提高干物质在块茎中的分配率;极  相似文献   

13.
优化垄沟配置方式、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西北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设置49,500株hm–2(低密度)和64,500株hm–2(高密度) 2个播种密度,传统施肥(PM)、减量追施(PMN)、有机肥替代(PMO) 3个施肥模式,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和密度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土壤温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对土壤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和花后耗水量。在块茎膨大期,高密度处理的LAI较低密度增加了3.64%~15.01%;花后耗水量在2015—2016年较低密度增加了6.50%~48.52%。与PM处理相比, PMN和PMO均能提高花前土壤温度、现蕾期-块茎膨大期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LAI,其中LAI在花期增加了10.42%~44.26%。PMN和PMO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增加花后耗水量和地上生物量,在块茎膨大期地上生物量较PM增加了6.95%~49.85%。PMN能提高低密度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2015—2017年产量较PM和PMO分别提高了9.96%~20.87%和13.64%~17.6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46%~20.81%和13.25%~45.24%。因此,增加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化肥减量追施或有机肥替代均可显著促进马铃薯花后耗水和提高LAI,使马铃薯块茎产量和WUE显著增加,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增产增效的养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叶面施用氨基酸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00 mg/kg甘氨酸和丙氨酸均能提高菜心产量;喷施氨基酸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以200 mg/kg甘氨酸效果最佳;施用氨基酸对菜心叶片叶绿素无明显影响,维生素C含量有所降低;喷施甘氨酸能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和草酸含量,最高降低幅度分别为85.03%和70.19%,而喷施丙氨酸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较小,草酸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喷施氨基酸均能够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而且甘氨酸处理效果优于丙氨酸。说明喷施氨基酸,尤其是喷施甘氨酸有利于提高菜心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郑薯5号(耐寒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0.5 mmol/L水杨酸(SA)叶面喷施处理,通过低温胁迫(4℃14 h,2℃10 h)后,测定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和叶绿素总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外源SA对马铃薯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喷施SA后的马铃薯叶片MDA、SS、SP、Pro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提高,POD和SOD活性显著提高。因此叶面喷施外源SA能通过调控马铃薯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来减轻细胞膜的损伤,抵制低温伤害,提高其耐寒性。  相似文献   

16.
胡梦芸  李辉  张颖君  刘茜 《作物学报》2009,35(4):724-732
以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以不同浓度外源葡萄糖(Glc)处理小麦幼苗,探讨外源Glc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水势和光合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而水分胁迫下外源Glc处理能明显增加叶片水势和光合色素含量,并使水分胁迫和水分胁迫后复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而使蒸腾速率(Tr)下降。同时,外源Glc处理显著提高了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促进不定根和侧根的生长,植株干重比单一干旱处理提高14.32%~40.39%。由此表明,水分胁迫下外源Glc通过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提高叶组织的渗透调节能力,改善叶片的水分状况,提高了叶片的光合功能,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降低了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干旱下钙处理对棉花生理过程、膜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aCl2浸种和CaCl2叶面喷施对轻度、重度土壤干旱下,棉花叶片水分状况、生理过程、膜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浸种和叶面喷钙均能使棉花离体叶片气干时含水量的下降变缓;轻度、重度土壤干旱时,棉花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下降,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减少,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减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但钙浸种和叶面喷钙的处理均比对照下降或增加的幅度小,这说明钙处理提高了干旱条件下棉花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强了叶片的各种生理活动及叶片膜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棉花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是英国ICI有限公司在70年代末推出的一个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杀菌剂,具有增加作物叶片气孔阻抗,降低叶片蒸腾强度,增强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抑制顶端生长,促进侧芽发生等多种生物效应。马铃薯喷施多效唑后,能抑制植株伸长,叶色变深,能显著提高块茎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马铃薯喷施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材料,选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在马铃薯现蕾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喷施,对叶绿素含量、株高、产量及大小薯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内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都可有效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开花期喷施株型合理,鲜薯总产量和大薯产量最高。所有处理和对照相比株高降幅在16.1%~43.4%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36.5%,产量提高1.7%~35.57%。以50%矮壮素400倍液,多效唑675 g/hm2,在马铃薯开花期喷施,较不喷施的处理分别增产28.0%和35.57%。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立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绿洲农业马铃薯科学种植的最佳灌溉策略,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全生育期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调亏设5个水分调亏处理和1个对照,分别为块茎形成期轻度(55%~65%田间持水量,FC,Field capacity)水分调亏处理WD1,块茎膨大期轻度(55%~65%FC)水分调亏处理WD2,淀粉积累期轻度(55%~65%FC)调亏处理WD3,块茎形成期中度(45%~55%FC)调亏处理WD4,膨大期中度(45%~55%FC)水分调亏处理WD5及全生育期充分(65%~75%)供水对照CK。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均可导致马铃薯茎、叶干质量降低,块茎干质量在整个生育期呈逐步上升趋势,块茎形成期调亏处理复水后各器官干质量明显增大,块茎膨大期调亏处理复水后块茎干质量增长缓慢,茎和叶干质量开始下降。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调亏和中度水分调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小,而块茎膨大期水分调亏对马铃薯薯块产量影响较大,调亏程度越大,减产越严重。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对阶段耗水量影响较大,调亏程度越大,耗水量较充分灌溉差异越显著(P0.05)。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处理(WD1)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CK)、淀粉积累期轻度调亏处理(WD3)和块茎膨大期中度调亏处理(WD5)分别提高14.3%,30.00%,38.00%。因此,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可影响各器官干物质质量,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且相较于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CK,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在产量略有降低(降低5.30%)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3%)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