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增长的新病害,其发展速度和危害程度超出了一般性病害,并且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大豆病害。在我国各大豆产区也均有发生,以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到60%~100%,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发病,药剂防治效果甚微。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图1),既造成茎叶枯斑和枯死,又可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一旦发生并蔓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轻者减产30%~40%,重者减产可达70%~80%。发病症状马铃薯的根、茎、叶、花、果、匍匐茎和块茎都可发生晚疫病,最直观最容易判断的症状是叶片和块茎上的病斑。  相似文献   

3.
<正>前段时间雨水较多,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大斑病,又称长蠕孢菌叶斑病、煤霉病、煤纹病、枯叶病、条斑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在冷凉地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当玉米植株70~90厘米高时即可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苞叶和籽粒。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的。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主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覆盖全国,但玉米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给玉米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玉米大、小叶斑病是国内外玉米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干枯,影响灌浆成熟,使玉米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一般使玉米减产15%~2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眼下,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对小麦危害最大的小麦全蚀病要趁早防治,从根源上防治效果最好。小麦全蚀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该病一旦传入,蔓延迅速,很难根除,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此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黄叶多、分蘖减少,根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小麦病苗返青迟  相似文献   

6.
<正>甜菜褐斑病是危害河北省甜菜主产区的一大病害,可使甜菜减产30%~40%,甜度降低2℃~3℃,甚至失去加工价值。病状表现褐斑病主要感染甜菜叶片,叶柄也可感染。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或紫褐色圆形或不  相似文献   

7.
正丝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是丝瓜上的常发性病害,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该病在苗期即可通过种子传播发病,多在成株期发生,病株率一般为10%~40%,产量损失5%~10%,严重时损失达30%~60%。主要为害丝瓜的叶、茎、蔓和果实,以为害茎、蔓影响最大(图1)。此外,还可为害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佛手瓜等多种瓜类作物。1.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图2、图3),  相似文献   

8.
<正>草莓白粉病是草莓常见的重要病害,一般露地发生较少,保护地栽培发病较多。主要为害叶片和嫩尖,叶柄、花蕾、果实、果柄等也可受害。整个生长季节可不断发生,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死苗,不及早防治会造成草莓减产损失,或秧苗质量降低,移栽后不  相似文献   

9.
<正>每当春季回暖之后,蚕豆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但当进入开花结荚之时,常见大田的蚕豆发生赤斑病,同时,兼有部分锈病、根腐病发生。发病较轻的田块感病率5%左右,重的达30%以上。这几种病害都会导致蚕豆减产,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是蚕豆生产上常见危害较大的病害,必须及早地引起重视,加以防范。赤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主茎,开始在叶的正面发生赤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茎上病斑开始与叶上相似,  相似文献   

10.
<正>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俗称"流黄水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图1),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病田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发病症状幼苗染病:常发生在子叶分杈处,初呈水渍状小点,后变褐色坏死、缢缩,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子叶受害,病斑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螺霉病或黑霉病,主要分布在热带玉米产区。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小(直径1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小(直径12毫米),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2毫米),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5)毫米×(15)毫米×(12)毫米,严重时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央乳白色,边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及防治方法1.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为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mm,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  相似文献   

13.
正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高达40%~50%。带菌种子、病稻草堆和未腐熟的含稻草肥料,是每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秧苗或成株叶片遭受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稻瘟病可危害叶、节、穗颈和谷粒。一、不同部位的发病症状1.苗瘟。一般在秧苗3叶期前发生,开始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病斑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  相似文献   

14.
费克伟 《科学种养》2014,(10):31-31
<正>马铃薯环腐病是马铃薯的一大病害,在六盘水市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发病重的减产达30%以上。1.发病症状植株受害后,一般表现为生长迟缓,地上部矮缩、瘦弱、分枝减少、叶片变小,后期表现出萎蔫症状,自下而上发展,引起植株提早枯死。薯块受害后形成环状腐烂,用手挤压受害处内外可分开。2.发病过程带病种薯是主要侵染源,若用病株所结的薯块做种薯,以后就会发病,病菌还可以从伤口侵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据在全国18个省区的调查,常年发病率在10%~20%,严重年份可达50%以上,减产25%以上,并严重影响玉米品质,是玉米生产中继大小叶斑病、丝黑穗  相似文献   

16.
<正>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常发、普发性病害,尤其在长江以南稻区,可以说在早稻生产上几乎是一种年年重发的病害,每年都需要在早稻生长阶段重点组织2次左右的防治安排,方可基本控制危害,而忽视防治的地方,因该病的危害造成的减产损失一般为10%~15%左右,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重发原因近些年来,因稻秧密度的增加,尤其是在直播  相似文献   

17.
<正>甜瓜是含糖量较高的瓜类作物之一,含糖度高达15%~18%,不同品种之间,糖度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甜瓜也是产量较高的瓜类作物之一,而且生育期较短,见效较快。但甜瓜也是容易感病的作物之一。其中,危害面积广、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病害有枯萎病和蔓枯病,严重发病时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生产上必须及早作好防治准备工作。两种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有些共同  相似文献   

18.
<正>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病后,最明显的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变黑,严重时整叶变黑焦枯,可使蚕豆减产30%—50%。在防治上,如果病害已发生,可及时用灰粪拌磷、钾肥点穴或开沟埋施,并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淋穴。赤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先产生赤色小斑点,稍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赤色斑点,在冬春温暖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病叶变枯萎,最后枯  相似文献   

19.
<正>一、麦蚜的危害麦蚜为小麦第一大有害生物,分布极为广泛,全国麦区均有发生,近20余年来连续大发生,黄淮冬小麦区百穗蚜量达5000余头,超出防治指标10倍多。麦蚜以多种形式危害小麦,最突出的是刺吸叶片和穗粒汁液并分泌蜜露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有效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减产15%~30%,并影响品质,严重时麦株提前干枯。还易引发叶部病害,受蚜虫危害后生理衰弱的小麦叶片,很易被交链孢菌分生孢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可达40%~50%。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曾是用于该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但随着生产中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普遍产生,局部地区抗性菌株的抗药性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