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或黑点病,是苹果主要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以北方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新疆伊犁地区当时发病面积最大,病株率达90%以上,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花叶病是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毒病,近些年呈扩展蔓延趋势。老龄果园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的病树早期落叶现象明显,病树果实不耐贮藏,平均减产在3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花叶病的病原有苹果花叶病毒(图1)、土拉苹果花叶病毒和李属环死环斑病毒苹果株系等。圆球形的病毒粒体在54℃条件下10分钟可钝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锈病又有赤星病、苹桧锈病、羊胡子等多种别名,近年来随着果园规模的增加、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在各大苹果产区的危害逐年加重,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上一个重要病害。特别是有松柏种植的地区发病较重,往往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轻度发生的果园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者可达50%以上,对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树腐烂病俗称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是苹果上一种分布广、危害重的病害,1903年首先在日本被发现,1916年在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区出现。苹果树腐烂病在重病园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可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特别严重的会导致苹果树的死亡。因此部分地区称腐烂病为苹果树的"癌症",已经成为是目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30%~60%,病重果园达80%以上,造成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苹果生产。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褐斑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双壳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苹果盘二孢(图1)。肉质的子囊盘呈钵状,具囊盖的子囊阔棍棒状,内含8个一端稍弯曲、具一隔膜的香蕉形子囊孢子。无性世代产生深褐色多分枝的菌索,菌索交叉点上方有分  相似文献   

6.
<正>苹果轮纹病又称疣皮病或粗皮病,在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28年在辽宁发现,随着易感轮纹病苹果品种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苹果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年烂果率可达20%~30%,多雨年份甚至60%~70%,使苹果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生囊孢壳菌(图1),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梨生囊孢壳菌子座不发达,多形成一个腔室,分生孢子器扁圆形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晚腐病,在我国辽宁、陕西等省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黄淮和华北地区发病较重。20世纪60、70年代,主栽的苹果品种发病率普遍在30%左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苹果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图1)(无性阶段)和子囊菌亚门围小丛壳(有性阶段)。胶孢炭疽菌枕状分生孢子盘埋生寄主表皮之下,无刚毛,成熟后突破表皮。圆柱形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分生孢子无色且单胞。围小丛壳子囊孢子无色单胞,自然情况下少见。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的病残体等部位越冬,也能在梨、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日前称,当前,陕西省苹果生长已进入幼果期,病虫害相继发生。近期,苹果主要病虫总体偏轻发生,其中白粉病、蚜虫发生普遍,局部偏重发生,早期落叶病、叶螨类、卷叶蛾类、金纹细蛾等开始发生。早期落叶病:轻发生,轻于去年同期。斑点落叶病铜川市病园率5%,平均病叶率2%,分别低于去年同期的27.4%、4.3%;渭南市零星发生,轻于去年同期病园率28.7%,平均病叶率  相似文献   

9.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10.
正枣锈病又称枣雾、枣串叶病和枣雾烟病,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主要流行性病害,各枣种植区均有分布,常在果实膨大期引起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大减,降低枣的产量和品质,导致枣果多数失去食用价值,重灾年份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导致翌年严重减产。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花腐病近年来已成为冷凉气候地区苹果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一般可减产30%左右,流行时可导致全园绝产,严重影响产量及果农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花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链核盘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苹果核盘菌。菌丝纠结形成黑褐色菌核,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无色、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可单生念珠状的分生孢子。柠檬形的大型分  相似文献   

12.
<正>草莓革腐病虽然很少有报道,但近年来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茬栽培,草莓革腐病为害日益严重,一般病果率为25%左右,严重者可达90%以上,甚至绝产。发病原因:引发草莓革腐病的病原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真菌恶疫霉,亦称苹果疫霉,无色的菌丝有分支但不分隔,近球形或卵形的孢子囊顶生,乳突较显著。孢子囊脱落有一短柄,病菌以卵孢子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5.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和流行,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4.
3%多抗霉素水剂防治苹果落叶斑点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多抗霉素水剂为试药,对苹果落叶斑点病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防效好于1000倍、1200倍,达到93%以上。是防治苹果落叶班点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正柑橘脂点黄斑病又有黄斑病、脂斑病、腻斑病、褐色小圆星病和落叶病等别称,是一种常见的柑橘病害,部分地区爆发蔓延,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通常引起大量落叶和僵缩嫩梢,严重影响柑橘树势。但许多果农误认为其为肥害或虫害,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从而造成较重的产量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花生网斑病是一种针对花生发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云纹斑病、污斑病、,多纹斑病、泯褐斑病等,我国1982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主要为害花生的叶片和茎部,生产上该病常与褐斑病、黑斑病混合发生,造成严重落叶。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已经超过了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北方果区,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对当年苹果产量、商品果率、树体养分储备以及来年产量的形成等均造成较大影响。早期落叶病的防治虽然已经引起植保专家和广大果农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防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姜斑点病又称生姜白星病,是目前逐年加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山东曾报道出现高达100%病株率的情况。姜斑点病一般能造成50%左右的减产,较重地块减产率可达80%以上,严重影响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姜斑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姜叶点霉菌(图1),其球形至扁球形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具孔口。椭圆形的单胞分生孢子无色,当孢子成熟后从分生孢子器孔口涌出时,分生孢子团常呈带状或卷须状。  相似文献   

19.
<正>梨树腐烂病又称梨树称"烂皮病"和"臭皮病",在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七八年生以上的盛果期梨树上,常引起大枝、整株甚至成片梨树的死亡,一般果园发病率在50%左右,新疆库尔勒香梨病株率可达77%,是梨栽培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5月下旬以来大范围连续降雨和快速升温,为苹果早期落叶病菌的侵染、繁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温、湿度条件。目前,虽大部分苹果主产区早期落叶病正处于发生初期,但局地如扶风、岐山等地发生较重,平均病园率分别为75%、65%,病叶率为4%、2.2%。随着进入夏季气温快速回升,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