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澄江市孤山村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承载指数法对孤山村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孤山村耕地处于承载力弱区,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处于承载力平衡区,总体上孤山村土地资源处于“平衡”状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与孤山村实际情况较为符合。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可通过科学的村庄规划和政策导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生态足迹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瑩 《林业建设》2011,(2):48-51
以昆明市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昆明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表明昆明市对生态资源的需求超过了生态可以承受的阀值,其中耕地、化石燃料用地、水域三类资源的供需矛盾表现最为突出.针对目前昆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耕地保护、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量、强化土地科学管理和集约利用、资源引进、人口控制、劳务输出、发...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生态足迹是一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通过计算临汾市居民生物和能源资源的消耗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以此分析衡量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市城乡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776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986hm2,生态赤字为0.1778hm2。这表明临汾市城乡居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了该地的生态承载力,其中生态足迹中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比重最大,而生态承载力中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赤字最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尺度上计算其生态足迹,对古蔺河流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选取折算后的具生产能力的耕地、草地、化石能源、建筑用地及水域6项指标,在收集了古蔺河流域生产性土地详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流域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间的关系,寻找生态足迹较大的指标和导致生态赤字上升的因素,衡量古蔺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更大的挑战,把握好资源环境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立足各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受到广泛关注。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在2005、2010、2015、202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空间差异较明显,生态承载力均低于生态足迹(除2005年锡林郭勒盟外),出现不同程度的赤字;各盟市在2010年后生态承载力均有小幅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但生态超载依然存在。为此,从保护生态生产性土地、增强人口素质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自治区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在生态位理论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生态位模型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和经济生态位。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中,耕地数量生态位最高,其次是草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最低;2000—2009年期间,耕地、草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下降趋势,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上升趋势;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差值较大,近几年市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加剧了这种差值的进一步拉大。最后,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从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及其实施途径的落实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方面的一项内容。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市域层面的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实施途径,然而其具体规划对象乃至功能类型仍然没有形成统一认知。通过研究市域绿地的核心概念与相关问题,提出市域绿地不同于单类用地,复合了多功能的市域绿地类型应以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游憩承载力在游憩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憩承载力(简称RCC)是一种使资源环境与游憩体验和谐共存的管理机制, 包括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 可以帮助游憩区管理者制定游憩规划和场地管理。文中从RCC的理论出发, 列举了其相关因素, 并概括地总结了国内外在游憩区管理中对RCC的应用; 最后, 展望了其理论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2012年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3.2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4 hm2,理论人口规模为1 318万人,现常住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所能够容纳的人口容量,生态形势严峻。按照目前区域生态赤字水平,北京市需要转移人口规模约411万人。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格局,划定林地、农田、湿地、海洋和草地生态红线,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利用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两个不同的角度,对2001~2009年房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房山区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建设用地变化幅度最大。此外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及景观优势度在上升;全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化、无序性呈增长趋势。导致其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区域GDP及城市总体规划等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态承载力理论和PREE系统理论两种评价方法,分析法库在未来发展中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的要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结果表明,法库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经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生态仍处于盈余阶段,生态环境问题相对较轻,发展的不可持续度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自组织调控。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新方法。为了客观反映鹤壁市市域资源消耗与供给状况,本研究引入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鹤壁市近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1.373 7 hm2/人增长到2010年的4.342 0hm2/人,年均增幅21.6%。化石能源用地是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0.299 0 hm2/人降至0.280 5 hm2/人,降幅6.2%。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比由2000年的4.59:1增至2010年的15.48:1。鹤壁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加剧趋势,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在旅游用地规划中引入生态新理念,探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的基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承载力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的重要依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景气预警上,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中警状态,反映出湖区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较弱。洞庭湖区17个区域单元生态承载力出现了重警、中警和轻警三种状态,2001年、2005年和2010年3个年份的区域差异及变化相当明显。(2)景兆预警上,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接近轻警状态,可持续承载能力由弱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相比2010年,17个区域单元的重警和中警比重分别下降了33.3%和18.2%,轻警比重上升了100%,体现了洞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计划有效,生态调控措施得力。(3)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科学地预测预报生态承载力未来发展趋势,判定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模型的应用可靠可行,预警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重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用TOPI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9~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时空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波动中上升,市际差异显著;(2)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水平不断提升,各市从勉强与初级协调优化为中级与良好协调(各占50%),其类型呈分散布局演变为集中排列的地理特征;(3)多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同步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城市在两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因此,提出推动城市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促进两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环境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随着神农架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区周边城镇建设日益加快。城镇土地的不断扩大,必然涉及到土地承载力问题。因此,用土地承载力来测量人口的生产发展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内是确定资源与环境安全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在讨论旅游接待区周边城镇人口承载容量的基础上,对神农架旅游接待区周边城镇土地承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旅游区城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对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及管理承载力5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并得出石门公园环境承载力综合值为1526人次/d。其中空间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南宁市的人口与粮食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各区发展模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不同,粮食产区主要分布于武鸣区,隆安县等区域,城市区域以发展建设为主,粮食产量少,总体人口与粮食达到平衡。研究意义在于将目前南宁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可视化,为今后土地利用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西宁市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西宁市近10年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生态赤字的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1年的0.871 2 hm2·人-1上升至2011年的2.206 1hm2·人-1,增幅达153.2%;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相对稳定的波动状态,2001,2005和2011年分别为0.243 2 hm2·人-1、0.232 0 hm2·人-1和0.305 5 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以年均20.3%的速度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0.628 0 hm2·人-1增长到2011年的1.900 6 hm2·人-1;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赤字是西宁市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西宁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20.
肖化顺  张贵 《湖南林业科技》2004,31(5):13-15,34
湘西南山区是湖南省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山区人地生态系统复杂而又具特殊性,在总结目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即生态足迹理论方法对该县200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该县经济发展规模在其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但生产性生态土地生产力水平低,因而对该县实现人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