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雄斡将形似人或动物的树木盆景,指责为“盆怪”,是对这类高难度艺术盆景的无端非议。象形树木盆景,以非凡的生机、逼真的造型、奇异的怪美而跻身于盆景艺术之林,它特具神韵,别有风采,观赏寻味,美不胜收。当然,仅仅凭借棕绳和铅丝,将蓬蓬勃勃的盆树弯弯扭扭强行扎成凤凰起舞、神龙腾跃或孔雀开屏等等,矫揉造作,违背自然,应遭唾弃。但关雄斡列举的一些作品,  相似文献   

2.
我不赞成有的人强行攀扎制做形态低劣、类似飞禽走兽的盆景。而《凤舞》是作者掌握了榕树的生物学特性,顺乎自然,因势利导,经数十春秋,独具匠心培育而成的。获特等奖名符其实。关雄幹以个人未亲见天然生长成飞禽走兽状的树木桩头而否定象形盆景,并贬之为“盆怪”,这只能说明他少见多怪。  相似文献   

3.
关于钱泽滨先生的盆景作品《榆》及其配文《力求以形传神——榆树桩景的创作经过与体会》(本刊97年第1期)和沈福加、曾宪烨两位先生就《榆》的争鸣文章(均发表于本刊今年第7期),笔者均一一拜读,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但作为盆景爱好者,愿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谬误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教正。一、钱泽滨先生的《榆》可以说是一件瑕瑜互见的作品。既没达到作者所说的那样见形见神,形美神驰,颇具名山名松风格,也不像沈先生所说的那样几乎一无是处。就总体而言,该作品显得比较稚嫩,不像是历经十几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在大千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走兽样的树木。去年《中国花卉盆景》第9期13页上刊载的赵庆升同志拍摄的榕树‘象’树及文字说明,我想关雄幹对此作何解释呢?难道能以“我未见过”而否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盆景》1994,(12):28-29
本刊今年第十期彩页(插八)发表了一组日本杂木类盆栽照图,十一期《盆景世界》又刊出了一组供鉴赏的杂木盆栽姿形黑白图。这里再转载《盆栽世界》的一篇杂谈,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8年第七期上陈象川同志在《关于象形盆景之我见》一文中,将盆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认为前者是属于低层次的,后者是属于高层次的,并且感叹“抽象”盆景“实在太少了”。陈的这种观点,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但我在这里,要向陈同志请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第8期48页,第9期封3和第10期封4连续发表了题为《纤夫》,《历尽沧桑仍矫健》、《古韵春辉》三幅盆景摄影作品,一次又一次拨动了笔者的心弦。作品的共同之处是各自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奏出了抗争、奋进、向上的生命之歌。《纤夫》可算是一象形盆景,十分简练。为了真实地反映纤夫的动态,作者有意将主干下面的两条主根提起并斜栽,尽量让全株树的重心落在盆外,这是作品的点睛之笔。为什么它没有翻倒?哦,背上有一条无形的绳在拉着它。不!应该是它拉着那条绳在艰难然而又是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进。多少个严  相似文献   

8.
造作为忌     
读了有关象形盆景争议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象形盆景的存在是有基础的:①大自然奇迹地造就了象形的山与树;②象形盆景有它的欣赏者;③好的象形盆景妙趣横生,有一定的艺术性。一株老桩如鹤似鹰,一块奇石象马或鹿,无可说长论短。比如《断臂女神》一作,从照片推测此作所取的材料,在未加工之前已有几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自八六年以来,开展了“象形盆景”的讨论。在讨论中,对“象形盆景”这个不科学的概念本身,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我认为,从古至今,所有的盆景几乎都是“象形”的,无论什么“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也无论什么“风格”,什么“形式”的盆景,都是具体地象某种自  相似文献   

10.
贵刊85年第四期“盆景佳作选”栏内刊出了庄灿光同志的枸杞桩景《鹿鸣》,并有他本人夸张的介绍(该期17页),对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庄同志将这棵枸杞培养成鹿形,不管是自然成形也好,人为加工也好,确实可称栩栩如生。但我认为这种象形盆景脱离现实生活,追求“奇异”,缺乏“意”境,使人观后有种乏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看了贵刊今年第4期彩页中高雄杨正雄先生的榕树盆景后,觉得它是一盆庄严、健美的板根榕上品佳作。而贵刊今年第8期29页发表的恒辉先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中提出的看法和二点修改意见,是值得研究的。恒文认为该榕树盆景的气势过于稳重,缺少飘逸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四期《作品鉴赏》栏目中选登了几幅盆景照图之后,陆续做到不少读者的来稿来函,对所刊作品既有肯定性的意见,也有具体的修改建议。现选发一部份,供研讨参考。我们一贯认为:虚心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汲取有益的建议,互相切磋,反复琢磨,不断锤炼,是提高盆景枝艺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使盆艺工作者进步的动力。我们欢迎大家本着“双百”方针,对本刊发表的所有盆景作品,都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样做,必将有利于我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6期《中国花卉盆景》发表了我的《盆景艺吧其乐融融》一文。文章说的是我们当地几位盆友在一起聚会交流盆景创作体会的趣事。无独有偶,今年3月,这里的一群朋友又来了一次颇有文化氛围的聚会,这次的地点在我家的"拾遗轩"。  相似文献   

14.
读了1994年第6期《花木盆景》及1995年第2期《中国花卉盆景》中石华、蒋汝凡两位同志对《寒江独钓》的批评改进意见后,笔者就个人管见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肖何同志的《由“文人盆景”称谓所想到的……》,有些读者提出不同看法。现选发两篇。本刊提倡“百家争鸣”,但因篇幅关系,对这个问题暂时不把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八期《小型黄杨盆景制作》一文颇有感触。该文图文并茂地将选材,审视,修剪,选盆的全过程一一简单明了地作了介绍。一棵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黄杨树经过作者的构思加工变成了案前的观赏艺术品,  相似文献   

17.
拜读薛白耘老师在《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3期上发表的《金桂变异之我见及其他》文章后,我对所养金桂多年来春季开花的变异现象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3期《防止接穗嫁接后失水的好办法》(用猪肥肉保护接口)一文后,出于技痒,谨向花友们介绍我使用多年的另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8期,发表了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周永友同志的一组盆景作品。周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盆景创作的。综观这六盆姿态各异、苍古雄劲、生机蓬勃的雀梅和榆树盆景,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初看一遍几乎是无懈可击!这里,我想如同针对专业盆景作品那样以挑剔的眼光,对周同志的作品提一些粗浅的看法,供他参考,并与广大读者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山野林中,清泉淙淙;山石突兀,古木葱茏;八骏临溪,解渴扬鬃;或卧或立,风姿绰约:这是1985年首届盆景评比展览中荣获一等奖的《八骏图》(参见本刊1985年12期作者的创作体会和今年第一期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