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保健美减肥茶,系泉州市果杂公司茶叶加工厂,用茶叶结合中药十余种,制成的一种成药茶,用以治疗高血脂症(肥胖病)。该厂提供药茶并请本人作临床疗效观察,初步疗效十四例,颇见效果(见《茶叶》1981年第一期)。一年多来,又继续观察五十例,认为增加药茶用量,疗效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效率可达70%以上。同时必须持久经常饮服,才可巩固疗效。兹为及时交流经验,特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氧自由基等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对细胞或机体衰老和对产生退行性疾病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物质有清除它们的功效,也就有利于抗衰老和防治退行性疾病。福建乌龙茶作为保健饮料早在清朝宫廷已用之配制仙药茶。近年我们所进行的研究也证明乌龙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推测此茶能抗衰老并延长动物的寿命,最近通过对果蝇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的观察,初步证实了这个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茶也称"茶剂",指以饮片或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可分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1])。"药茶"首见于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卷96"药茶诸方"篇,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时期~([2]),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中药剂型,是种别具特色的中药剂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山西药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线上、线下强力推介,山西药茶声名鹊起,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这与当今社会生活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与之相关的药茶市场发展前景愈发广阔,山西药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其发展过程中更是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可与赞誉.本文将从山西药茶这一...  相似文献   

5.
观察乌龙药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尿酸水平调节,以及对肝组织的影响。采用高脂并酒精喂养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通过药、茶和乌龙药茶分别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结果为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液ALT、AST、UA、TCHO、TC、LDL-C、UA、XOD含量,提高HDL-C含量(P<0.05,P<0.01),其中,乌龙药茶作用显著优于药、茶。研究结论,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和尿酸水平,乌龙药茶表现为药与茶两者协同作用,提示乌龙药茶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繇  赵淑玲  董旋  张艳 《人参研究》2002,14(3):35-39
本文要点介绍了长白山区药茶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生活环境、制茶部位、采收时间、治疗疾病名称及开发利用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为研究这一资源提供一些原始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通过药、茶和乌龙药茶分别灌胃,实验35d后,检测大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以及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观察乌龙药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液TCHO、TC、LDL-C和ET-1含量,提高HDL-C和NO含量(P<0.05,P<0.01),其中,乌龙药茶作用显著优于药、茶。研究结论,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乌龙药茶表现为药与茶两者协同作用、提高功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结合,促使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得到了协同提升。其中,药茶方剂的出现,促使茶在食疗养生、医疗药用方面的价值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挖掘,对药茶方剂做出研究,能够对这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做出深入的了解。本文在对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药茶方剂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万福 《茶报》2004,(4):25-26
在唐代,全国饮茶成风,普及妇孺,以药代茶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药茶也就应运而生。查考历史文献,药茶雏形萌芽于唐代。公元75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书,其书卷三十一专列代茶新饮方一则,详细记载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出现了最早使用“茶药”专用词。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认识与需求越来越强,回顾中华五千年历史,茶与中医药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中药代茶饮即以药代茶,兼具防病、养生之功效。而中药复方白头翁汤,是东汉名医张仲景著名的千年药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白头翁汤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包含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和皂甙类等,这些药物成分能够发挥一定的抗菌、抗炎和修复溃疡、免疫调节和抗腹泻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上,该方在治疗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基于药茶理念对中药复方白头翁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苦竹茶产于尤溪县汤川乡赤墓村的腾峰山一带,是传统的民间药茶.每年清明、夏至、立秋三节气前后,当地群众就采制成茶,用罐装贮藏,备以消炎解暑和侍候宾客,亦作内服治痢疾、腹泻和外敷消痒及治无名肿痛的良药.外出办事或礼善往来常作珍礼赠赐.近几年港、澳、台等商人及探亲访友者沓踏而至,竞先购买,每公斤卖价高达160-220元,供不应求.县科委现已立为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2.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肺部疾病。茶叶中含有茶多酚、黄酮、茶黄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对防治肺部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PM2.5的毒性及茶叶的保健功能为出发点,综述了PM2.5致肺损伤及茶叶对肺部疾病的防治作用,为预防PM2.5所致疾病及茶叶的后期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物源农药茶皂素、印楝素和短稳杆菌分别与苦参碱混配,在茶网蝽若虫为害高峰期采用喷雾法对茶网蝽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初步筛选出对茶网蝽防效较好的农药混配剂。结果表明,茶皂素+苦参碱、印楝素+苦参碱、短稳杆菌+苦参碱3种混配药剂中,茶皂素+苦参碱对茶网蝽的防效最好,且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因此,茶皂素+苦参碱在茶网蝽的防治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保健茶,顾名思义是指能起保健作用的以茶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食药同源的中草药精制而成的保健饮品。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历代医家积累的养生治病单方、验方之类的药茶和民间公认的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代茶饮品。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因而,制作保健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保健茶防病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药茶同气功、针灸一样,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茶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视茶为“万病之药”。茶,经过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应用、发挥和完善,证明茶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最佳良方。  相似文献   

16.
谈饮茶     
茶叶是一种刺激性低而又可口的饮料,人们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而且对人体健康和防治某些慢性疾病都有好处。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C,它能促进人体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防治人体血脂过高。据福建省医学院副院长、教授盛国荣研究,在他多年临床试验中发现,饮茶能使人减肥。他曾对十二例肥胖病患者,用饮茶  相似文献   

17.
从雪莲果的特征特性出发,介绍了雪莲果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包括营养成分丰富、含有低聚果糖、具有药茶功效等,并从直接食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对雪莲果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和传播中心。长期以来,茶文化的历史研究往往集中在古文献中。历史文献中记载了茶叶的兴起和发展,学者们研究认为茶叶经历了药茶、羹茶、煎茶、点茶和泡茶的饮用变革。本文以出土文物为视角,通过对出土茶具的研究佐证了从汉代到明清时期饮茶历史文化的变化,并归纳出历史时期茶具的变化的影响因素,指出考古出土文物在茶文化遗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三大饮品茶第一,人文茶以园为先,四川幸有文豪传真中国西汉乃至全球第一大茶园。茶三用:药礼饮,解毒、礼神、醒脑。一、药茶《神农本草·木部》"茗,苦荼"和《草部》"苦荼,一名荼"。草木混叫,异物同字,秦汉同物异名把人害苦了。西周战乱,巴蜀军需茶叶入药,防疫消毒。狗监杨得意推荐司马相如陪汉武帝,作《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荈、诧都是茶,他常用药治疗糖尿病,竟  相似文献   

20.
山苍籽防治茶树主要病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苍籽是我国南方各省广大丘陵山区广泛适应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用其精油或废弃物防治茶红锈藻病、茶黄萎病等枝、根部病害,用800倍液,茶云纹叶枝病等叶部病害,用1000倍液,效果显著。渣饼以500kg/亩防治茶黄萎病等根病效果亦显著。为山苍籽综合利用和进行茶病无公害药剂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