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龙向祥 《植物医生》2005,18(2):11-11
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是一种侵染性细菌性病害,为害水稻一般引起叶片干枯,不实率增加,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13%,严重时减产50%以上,对水稻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2.
黄世文 《植物保护》1994,20(1):29-31
国内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系研究进展黄世文(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在我国东南沿海稻区近年有加重的趋势。为更有效地选育抗病品种,以及准确地评价抗源材料在某地区的抗性表现及...  相似文献   

3.
水稻白叶枯病是湖北稻区中、晚稻常发病害.80年代平均年发生面积达180. 8khm2,平均年自然损失达19.05万t.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鄂东北、鄂东南及鄂北稻区.其间发生规律表现为:初夏、盛夏大风、暴雨多的年份流行面广,为害重,淹过水的中稻和秧田淹过水的双季晚稻发生受害重.90年代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年平均发生面积104.2khm2,年平均自然损失万吨,为害较80年代明显减轻.作者收集了有关气象资料,并对稻白叶枯病的侵染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弄清了90年代白叶枯病发生水平降低的原因,为稻白叶枯病的风险预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品种病理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成株抗性品种(简称成抗品种)苗期感病阶段和感病品种接种后,病菌在叶片内扩展和繁殖速度快,叶片内部组织变态,导管内菌量多、菌体形态正常;成抗品种成株抗病阶段和全生育期抗病品种(简称全抗品种)与此相反,病菌在接种叶片内扩展和繁殖速度慢,叶片内部组织结构正常,导管内菌量较少.并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物质,将病菌包围,菌体形状不规则,这些物质在健康叶片、成抗苗期接种叶片和感病品种病叶的导管中未观察到,其形成似乎与品种抗性表现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闰成 《植物保护》1964,2(5):215-216
应用噬菌体研究稻白叶枯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于病害诊断、预测等方面,但所采用的方法都较繁复。我们于1962年开始探索简易方法,以便适合于目前基层研究单位的设备条件,能广泛开展此项工作。 噬菌体的分离,根据文献介绍,一般采用过滤灭菌法、离心沉淀灭菌法或氯仿灭菌法分离,都需要特定的设备或消耗药品,且操作费时。我们试用不灭菌直接分离法,效果也很好,效率也高,每次可分离大量样品,很适用于田间系统测定灌溉水、土壤、稻叶和种子内噬菌体的消长。依样品的处理方式和步骤分混合法、涂抹法和组织分离法三种。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是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两年有加重发生趋势,对水稻为害很大.发病后引起水稻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7.
稻白叶枯病(Xanthomoas-oryzae)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我市的早、中、单、双晚稻均有发生,其流行程度是双季晚稻重于单季稻,单季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每年四稻因此病为害而造成的稻谷损失在100万公斤左右。为搞好白叶枯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现谈点实践中的体会。一、病情流行预报要掌握四点1.发病初期症状的识别:病害初期症状的识别是搞好预报和防治的基础。据多年大面积的观察,我市流行的白叶枯病初期表现的症状有3种:(1)急性型:发病初期病叶灰绿色,然后向内侧卷曲,呈青枯状,多见于叶片上部,  相似文献   

8.
9.
1981~1990年,笔者以国际稻白叶枯病圃和褐稻虱圃的材料为主,先在历年各自抗性鉴定基础上,选出抗性材料进行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在784个品种中,具有双抗品种327个,可作水稻兼抗甚至多抗育种的抗性供体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是湖北稻区中、晚稻常发病害。80年代平均年发生面积达 1 80 .8khm2 ,平均年自然损失达 1 9.0 5万 t。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鄂东北、鄂东南及鄂北稻区。其间发生规律表现为 :初夏、盛夏大风、暴雨多的年份流行面广 ,为害重 ,淹过水的中稻和秧田淹过水的双季晚稻发生受害重。90年代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年平均发生面积 1 0 4 .2 khm2 ,年平均自然损失万吨 ,为害较 80年代明显减轻。作者收集了有关气象资料 ,并对稻白叶枯病的侵染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 ,弄清了 90年代白叶枯病发生水平降低的原因 ,为稻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连续转管培养后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的变异。经长期连续转管培养后,细菌的生长速度、粘多糖产量和蛋白酶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病菌的致病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异不显著。血清型也未发生改变.对病菌发生这些变异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单克隆抗体为第二抗体的ELISA双夹心法对于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但对于检测病种所带微量细菌,其灵敏度仍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将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Dye,简称Xco)小种3菌株JXOⅢ中克隆的hrp基因片段(pNAX3103),用三亲交配法向病菌其它小种及其毒性基因突变体转移,结果表明pNAX3103可以进入其它小种,但对不同小种毒性基因突变体的转移能力则不同。功能互补分析表明;该hrp基因片段在不同小种中对病菌的生长,以及蛋白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产生和分泌无明显影响;在野生型菌株中能增加亲本菌株对水稻品种IR26的致病力(JXO I)或亲和性(JXO V),对于毒性基因突变体,pNAX3103虽能进入JXO I经Tn5诱变的毒性基因突变体XcoM1107,但不能恢复其致病性和淀粉酶阴性反应。用hr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对10个来源不同的小种或菌系群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所有Xco菌株都有明显的同源性杂交带,但杂交带型不同,与甘蓝黑腐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桔溃疡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的DNA有同源杂交带,但与水稻基腐病菌DNA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用免疫金染色和免疫金银染色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种的带菌部位及带菌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细菌分布于谷壳、籽实皮、胚和胚乳,主要集中在谷壳上。谷壳外表带菌量多于内表面。籽实皮外表面由于受谷壳污染较之内表面的带菌量多。籽实皮内表面、胚和胚乳的带菌量均较少,差异不显著。谷壳、谷壳内表面、籽实皮、胚乳(或胚)的带菌量之比为36:13:9:1。  相似文献   

15.
新杀菌剂叶枯灵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6.
 以感病品系沈农103及其携带Xa-4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CBB4为材料(均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章琦研究员惠赠)。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分子遗传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寄主水稻感抗机制的了解仍很有限。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菌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免疫产蛋母鸡制备了针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ZJ-173的卵黄抗体(IgY),比较了一种中草药佐剂和福氏佐剂对抗体产生和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福氏佐剂相比,中草药佐剂对免疫母鸡的生活力和产蛋影响较小,母鸡恢复产蛋较早(免疫后7天)。卵黄中抗体出现后,两种佐剂处理的抗体都能在抗体出现后15天达到较高效价,并维持较高效价达2个月以上。卵黄抗体经PEG方法提纯后可得到比较纯净的IgY。提纯的IgY蛋白含量平均为11.843mg/ml,双扩散效价为1:128~512。将卵黄抗体IgY作为包被抗体用于异动物抗体双夹心ELISA可有效地检测水稻病叶病种上的白叶枯病菌,其检测灵敏度为104cfu/ml。  相似文献   

19.
抗噻枯唑和抗叶枯净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的适应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稻白叶枯病噻枯唑抗性菌和叶枯净抗性菌的适应度特性进行了比较。当Sa^r和P^r与敏感菌(S)的等量混合物在植株上繁殖时,Sa^r和P^r竞争不过S,但P^r竞争能力较Sa^r强。Sa^r和P^r的致病力与S的无明显差异。但在离体保存时Sa^r和P^r易于丧失致病力。这种致病力的丧失是由于被保原群体中低致病力的敏感菌比例上升所致,进一步说明Sa^r和P^r的适应度不及S。结果表明,白叶枯病市民经  相似文献   

20.
感染白叶枯病后水稻叶片光合同化物对病害的补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IR26和感病品种金刚30在拔节期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接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而与病叶相邻的健叶的净光合速率则明显增加,在穗期,IR26接种叶片的^14C同化物累积率和运输到穗的百分率均高于金刚30;IR26与病叶相邻的健叶,^14C同化物输向接种病叶和穗的百分率高于金刚30。这表明抗病品种IR26接种病叶和健康叶片光合同化物对病菌侵染和产量损失的补偿作用较强,相反,金刚30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