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 ,比较研究了施用有机肥 ,硫铵 ,包膜复合肥 ,尿素 淹灌 ,尿素 间歇落干5种处理对早、晚稻甲烷排放量的影响。测得5种处理的早、晚稻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早稻4.39~15.6mg/m2·h ,平均值8.03mg/m2·h ;晚稻5.65~22.0mg/m2·h,平均值10.7mg/m2·h。从各种措施的效果来看 ,5种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以施包膜复合肥处理效果最佳 ,与施有机肥比较 ,年甲烷排放总量减少73.4 %。包膜复合肥处理比施尿素处理年甲烷排放总量减少48.6 %。  相似文献   

2.
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1993—1995连续3年在天津模拟微型小区进行了4组水稻对比试验,1995年又在武汉和广州大田上进行了两组早晚稻验证试验,研究不同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及其控制措施,包括:施用沼渣代替普通堆肥(A),施用包被复合肥(B)、硫铵(C)、硝铵(D)代替尿素,稻田间歇落干(E),以及施用氧化硅粉(F)等农作措施,对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作用。每种设计措施重复2—3年。试验结果表明:①不施或轻施堆肥(主要施用化肥)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中值范围为0.66—13.39(天津一季稻0.66—1.70,南方早稻5.67,晚稻13.39)mg/(m2·h),可代表我国稻田一般情况。特别重施堆肥的稻田甲烷排放量中值范围分别为18.80—28.48mg/(m2·h)(包括晚稻),与国外报告的平均范围相当;但重施腐熟沼渣的与单施尿素的甲烷排放通量无差异。②6项设计控制甲烷的措施比同等无控制措施农作方法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11%—90%以上,水稻产量无显著增减。综合归纳各种设计措施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中值依次排列为:A(97.9%)>B(44.0%)>F(43.5%)>C,D(41.1%)>E(33.6%)。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生产性对比试验测得6种施肥处理的一季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通量范围为3.92—10.26mg/m~2·h,其中施堆肥稻田的甲烷排放通量最高,其它施肥处理依次排列为:马粪沼渣(10.02)、单施化肥(8.81)、人粪尿沼渣(7.76)、鸡粪沼渣(4.48)和猪粪沼渣(3.92mg/m~2·h)。施用后面3种沼渣比施堆肥显著(α<0.05)减少了稻田甲烷排放量。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最高峰值期一致地出现在拔节盛期至抽穗期之间,这一期间甲烷排放量占全生长期甲烷排放总量的一半,可以选作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总盟的关键时期。同时观察到稻田甲烷排放量与水稻产量和土壤氮、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5cm土层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它能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和臭氧层耗竭。目前全球大气中的甲烷浓度约1.75ppm,每年平均递增约1%。甲烷在大气中的滞留期较长,约为10年,甲烷具有强烈吸收地表红外辐射的能力,就单分子的温室效应作用与CO_2比较,CH_4是CO_2的20—30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并引用国内的最新研究结果,对我国稻田甲烷和施用氮肥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作了初步估算。其结果为,1990年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为11.0—12.4TgCH_4/yr,中间值为11.9TgCH_4/yr。1990年我国因施用氮肥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是0.001—1.21TgNO_2-N/yr,中间值为0.02TgNO_2-N/yr。  相似文献   

7.
2000年,国家开始退出对南方早稻谷保护价格收购,以稻为主的粮食主产地--南方红壤农区种植槟榔芋,是适合当地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量和节水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安选6号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节水栽培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甲烷排放量也增加,不同氮肥水平之间的甲烷总排放量和移栽后40、50、60、70天之间的平均排放量在0.01水平上有差异.节水栽培比正常灌溉条件下甲烷排放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9.
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关于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检索了已发表的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章,并对文献数据进行了再挖掘分析,总结归纳了磷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主要受种植系统和其他施肥情况的影响,一季中稻下大都表现为磷肥施用降低甲烷排放,降幅受其他土壤养分情况影响而不同。磷通过影响水稻根系及其分泌物进而影响土壤碳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并改变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来调控甲烷的产生及氧化过程,最终影响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有机质、气温、田间管理等因素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提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红壤稻田脲酶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壤田在晚稻生育期间脲酶活性从插秧到分蘖期逐渐升高,抽穗后逐渐下降,到收割后降至最低。不同类型麦活性大小为肥田〉中肥田〉瘦田。脲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加深 农业生产上安排氮以的使用用本结果将尿素避开脲酶高峰期使用,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近年稻田种植面积进行模拟并预测1990年-2020年我国稻田面积的变化,根据我国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措施的可能推广情况,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对各年度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稻田种植面积为38850×10 ̄3ha,高方案稻田甲烷排放量为17.33Tg/a(中值),比1990年增长20.34%;中方案为15.00Tg/a,比1990年增长4.17%;低方案为13.61Tg/a,比1990年减少5.8%。  相似文献   

13.
14.
15.
红壤稻田高产高效益复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18.
红壤稻田土壤钾素消长与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释放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璃罩收集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释放的甲烷,并以气相色谱法测定释放甲烷量。实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的甲烷释放量从0.10-14.10mg·m^-2·h^-1。在分蘖末期和幼穗分化始期释放量最大。稻田白天释放的甲烷量比晚上多。  相似文献   

20.
低丘红壤稻田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洪晓富  郑寨生 《浙江农业学报》1995,7(5):347-351,418
以甲籼9248、晚籼浙选优3号、晚杂汕优10号和协优46为供试品种,于1991年和1994年在低丘红壤稻田进行氮肥不同施肥时期与用量配比。结果表明:低丘红壤稻田在一季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施保花肥、粒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