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喀斯特山区花溪河大型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溪河地处喀斯特山区贵州省贵阳市郊,该河流水质清澈,大型水生植物丰富,水生生态保持较好.20年9~10月,对花溪河的水生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花溪河中有水生植物11科15种,其中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五针金鱼藻(Ceratophyllurn oryzetorum)、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为优势种群.就优势种生物量而言,苦草达到370.50 g/m2、马来眼子菜达到478.00g/m2、水车前达到191.10 g/m2.茂盛的大型水生植物使花溪河的水生生态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老江河水生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1年-1994年对老江河水生植被进行了研究。老江河现有水生植物17科21属27种,优势种为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和菹草。水生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可划分为挺水、浮叶、沉水3个植物带和9个植物群丛。水生植被动态是芦苇、聚草、大茨藻、小茨藻群落扩大,莲、菱、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金鱼藻群落缩小,槐叶萍、满江红、菰等其它植物群落变化不大。从水生生态学角度对合理利用老江河水生植物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5种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金边石菖蒲(Phnom penh acorus tatarinowii)、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穗状狐尾藻(Myrtoph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在人工气候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了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净水植物,其中金边石菖蒲和香菇草的去氮效果较好,金鱼藻、穗状狐尾藻和香菇草对磷的去除效果非常好;经过七周的试验后,试验水生植物金边石菖蒲、香菇草、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和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6.22 %、91.13 %、79.69 %、83.17 %和65.51 %,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94 %、92.09 %、92.61 %、95.20 %和85.87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可以把这几种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为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降低污水水体营养盐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比较虾蟹池塘中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菹草、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5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结合5种水草的生长特性和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估这5种水草在淡水虾蟹养殖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显示:(1)菹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水草,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粗蛋白和粗...  相似文献   

5.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10种水生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10种水生植物体内及根部底泥中Zn、Cr、Ni、Pb、Cd、Mn、Cu的含量,对其根部底泥污染状况及重金属吸收与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0种水生植物根部底泥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Cd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强度CdPbZnCuCrMnNi。通过10种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地下部对Cr、Ni富集量最高,为67.20、57.84 mg/kg;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下部对Zn、Pb、Cd、Mn、Cu富集量最高,分别为1 804.20、38.83、27.73、11 913.75、13.58 mg/kg。狐尾藻、喜旱莲子草、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根部对多种重金属有较强富集作用,狐尾藻地下部对Zn、Cd、Mn的富集系数为4.28、6.74、10.32;喜旱莲子草地下部对Zn、Cd、Mn的富集系数为6.13、10.70、8.81;再力花地下部对Cd、Mn富集系数为4.68、2.69。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萍蓬草(Nuphar pumilum)、香蒲(Typha orientali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对多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超过1,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萍蓬草对Mn的转移系数最高,为9.82。研究表明,10种水生植物对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环境均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关杂食性鱼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研究目前多集中在个体较大的种类(如鲤、鲫),对小型个体研究较少,小型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其对不同沉水植物的选择性摄食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对4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选择性摄食,分析大鳍鱊对这些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鳍鱊显著增加了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了水体pH值(;2)大鳍鱊对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2种植物占鱼类肠含物的比例分别为75%和17%,大鳍鱊对密刺苦草的牧食较少(8%),内含物中未出现轮叶黑藻(;3)大鳍鱊显著抑制了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的相对生长率(RGR),而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RGR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大鳍鱊对不同沉水植物有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摄食活动可显著降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鳍鱊或者其他小型杂食性鱼类(如麦...  相似文献   

7.
<正>经常从事水产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水草是鱼虾蟹栖息隐蔽、躲避敌害的处所,是调节水体水质(吸收过量肥分、产生氧气)的重要条件,在水草中滋生的种类水生昆虫和水草本身也是鱼虾蟹养殖时的天然食谱。在鱼虾蟹胃中,植物性食物很常见,如湖泊养殖环境中的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微齿眼子菜,小茨藻,金鱼藻,及池塘养殖环境中的浮萍、蕹菜,茭白、水花生、水稻等。丰富的食物是培育优质鱼虾蟹的重要条件。认识各种水草,根据水草生长特性,在水较深的地方种植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苦草等),在水浅的一端拦养水葫芦、浮萍等,可以提供给鱼、虾、蟹更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鱼类优质饲草──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又叫温丝藻、针丝,是草、鱼喜食的一种沉水性水生植物。它具有适应性强喜炎热、生长快、产量高、易栽培等特点,在河、沟、渠、塘及湖泊浅水区都有生长。1.栽移与管理一般在6月的中、下旬即夏花鱼售完时,将鱼池干底清整,保留约15...  相似文献   

9.
赵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6):15-15
网围区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高邮湖金湖县境内的闵桥鸡鸣荡外滩,面积2hm^2。常年水深1~3m,水底较平坦,淤泥少,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水草茂盛,以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红萍等水草为优势;水草中螺、蚬、蚌、水生昆虫、野杂鱼、虾资源丰富;远离航道,环境安静,附近无工农业污染源;水质清新,溶氧在4mg/L以上;光照充足,有利于鱼类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鉴于湖泊内源污染不断加重,出现了较多以铝(Al)、铁(Fe)、钙(Ca)、镧(La)盐等化学材料为主的湖泊底质环境改善方法,但大规模应用受长期控磷效率、生物毒性和使用成本等因素限制。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洱海近岸水域设置围隔开展原位试验,采用洱海本地无污染红壤对底质进行浅层覆盖改性,探究此方法对水质及沉水植物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不同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红壤覆盖组(S)以及红壤覆盖+沉水植物组(MS),每组处理4个重复,逐月监测各围隔内水质和沉水植物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红壤对底泥进行改性,可以短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移栽沉水植物的生长与建群,在某些时段可以改善水质(透明度最高达2.2 m),但红壤覆盖措施并没有长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和藻类的含量(P>0.05)。全年水生植物物种保持在7种左右,群落主要由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单果眼子菜(P. acutifoli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微齿眼子菜(P. maackianus)组成,生物量也在不断增加,最高达18000 g/m2,群落稳定后优势种为黑藻。研究结果可以为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短期水质危机处理提供借鉴,为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提供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能够耐受高浓度氨氮的沉水植物,构建有效的生态系统并改善湖泊水质,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小茨藻(Najas minor)5种沉水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每种沉水植物均设置氨氮浓度为0、4、8、12、16 mg/L共计5个梯度,研究其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16 mg/L氨氮持续胁迫至第14天时,苦草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作用逐渐加大,4、8、12、16 mg/L氨氮试验组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比第7天分别减少44%、57%、16%和3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62%、24%、29%和49%,而MDA含量在第14天分别显著降低为第7天的35%、7%、65%和41%,表明苦草未受到不可逆伤害。在4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第14天时,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的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第7天的207%和178%,小茨藻植株死亡,而金鱼藻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均未有显著变化,且MDA含量显著减少为第7天的80%,表明只有金鱼藻未受到氨氮的不可逆毒害。在8~16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穗花狐尾藻、黑藻、小茨藻和金鱼藻的植株则全部死亡。研究表明,氨氮浓度≤4 mg/L时,苦草和金鱼藻能够生长;氨氮浓度≤16 mg/L时,苦草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存。从耐氨氮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水质特征考虑,苦草可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先锋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岩溶地下河沉水植物分布、群落组成及生境对群落结构的影响,2013年7-8月,对寨底地下河沉水植物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全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生境对沉水植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寨底地下河出口共有沉水植物4科、6属、8种;优势种为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靖西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 var.jingxiensis)、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优势度分别为33.87%、23.10%、19.06%和12.50%,其中苦草为第一优势种。河道基质是制约沉水植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因素,砂石基质处沉水植物为种类单一的海菜花群落;泥沙混合处沉水物种组成比较丰富,海菜花、黑藻、竹叶眼子菜、苦草等形成共优势群落。岩溶水高Ca2+和HCO-3环境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及光合作用碳源。研究结果可为寨底地下河岩溶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碳汇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4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均有不定根产生;除穗花狐尾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断枝均有新芽产生.投掷和扦插对金鱼藻断枝生物量、节数和新芽的产生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显著;对黑藻和伊乐藻断枝生物量、株高、节数、不定根和新芽的产生影响显著;对穗花狐尾藻断枝的生物量、株高影响显著,对节数影响不明显,而对不定根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退化水体的修复、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鉴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目前全球入侵最广、对淡水生态系统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探究其对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克氏原螯虾入侵给浅水湖泊带来的生态风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对直立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冠层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莲座型沉水植物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培养系统对理化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显示,直立型轮叶黑藻相对生物减少量(60.5%)大于冠层型穗花狐尾藻(45.7%)和莲座型密刺苦草(39.0%);克氏原螯虾进入后导致3种生长型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均极显著增高(P<0.01)。研究表明,水生态系统中的克氏原螯虾会直接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并扰动底泥增加水体的悬浮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浓度,导致水体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也会通过直接牧食或扰动破坏,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最终影响草型清水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使用围网作为采样工具,对长江中游典型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的小型鱼类进行了季度定量采样,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并估算优势种类在全湖的密度和生物量。依据水生植被状况将该湖划分成黄丝草聚草生境、黄丝草生境和裸地聚草生境,鱼类采样在这3种类型生境中进行。研究期间围网共捕获27种、12 636尾鱼,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体全长分布在19 mm和239 mm之间;以相对重要性指数计,鳑鳑高体(Rhodeus ocllat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彩副(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似(Toxabramis swinhonis)、兴凯(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被视为优势小型鱼类,它们占围网渔获物总数量的91.1%。Zippin法估算结果显示,8种优势小型鱼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它们的年均总密度为3.992 ind/m2,年均总生物量为6.073 g/m2。作者认为合理放养食鱼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结构是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湖泊小型鱼类资源并提高渔业产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附植藻类-黑藻体系克澡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鲜重约10g的扦插黑藻顶枝端表面分别接种1.00、2.00和4.00g鲜重附植藻类,组成3个附植藻类一黑藻体系处理组,另设置未接种附植藻类的单一黑藻体系处理组,研究了各处理组种植水对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附植藻类-黑藻体系和单一黑藻体系均对水华鱼腥藻产生了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附植藻类-黑藻体系抑制作用强于单一的黑藻体系;附植藻类接种量大的处理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接种4.00g鲜重附植藻类的体系对水华鱼腥藻产生了极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叶绿素a去除率达97.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