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21世纪初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相对全面、层次清晰、数据较易获取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采用主观赋值法、客观赋值法及二者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促进河北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出发建立3套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平均值法、德尔斐法与差异系数结合法3种权重确定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经历了很差、较差、中等、良好4个阶段,2012年其数值达到了0.6441;然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现状仍滞后于全国多数省份,且其内部各地市间新农村建设水平差距明显。最后,提出城乡统筹发展视域中加快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充分理解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产出、投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环境生态化4个类指标共15个操作化指标。并对影响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农业经济产出始终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首要目标,根据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制定不同的经济策略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现状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9)
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法和Delphi法构建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AHP法和变异系数法共同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最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05—2014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检验各项指标的障碍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综合评价系数是2005年的1.76倍,年均增长率为6.77%;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2项分类指标对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对2014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阻碍最强的分类指标分别是资源减量投入(48.22%)和资源环境安全(19.27%)。并针对提高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宇鹏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4):13-15
首先构建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五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五个行政村村容整洁与管理民主状况比较好,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三个方面实现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循环经济的特点,提出广东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指出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利用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工农业复合型生态产业园,实施生态循环行动,促进新农村特色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河北省2002-2011年县(市)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人均农民收入的数据为基础,对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指标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对于人均农民纯收入时空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形成分布合理的农业经济综合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是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应对未来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巨大挑战、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即农业资源、生态、劳动力素质、增长方式、农业结构、产业联系以及资金投入方面的障碍因子,并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即促进节水、节地、集约型循环农业发展,注重环境治理,提高农民认知度,发展多种农业循环增长模式和制定激励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七五”和“八五”时期湖南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2):180-18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七五”、“八五”时期湖南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程度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湖南农村经济与农业、非农业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农村非农产业进步中各产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河北省平原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对河北省平原区8个市的土地规模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比较优势原理,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8个市的各种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优势分析,根据各市各种农作物的3种优势指数,结合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原则,确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经济作物生产核心区和蔬菜生产核心区,并提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训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协调发展的河北省土地整治分区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河北省不同县域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明确土地整治侧重点,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北省各个区县进行人工-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划分土地整治类型。结果表明:1)以人工空间和生态空间2个子系统构建的生活空间、生计空间、生产空间、自然空间4组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域的空间协调发展水平,为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新思路;2)河北省有20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生态滞后型,2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生态同步型,15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滞后型,87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生态滞后型,3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生态同步型,41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3)河北省土地整治类型包括生态空间优先整治型、人工空间优先整治型、生态空间重点整治型和人工空间重点整治型。 相似文献
16.
17.
吕蕴红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5):174-176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农村人口众多,发展河北省现代服务业是促进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的意义,更进一步认识到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并在分析目前河北省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和规划。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村数据的可得性,立足各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选取1个1级指标、4个2级指标、20个3级指标建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将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地区循环经济水平测评发现: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和唐山市综合得分最高;邢台市、邯郸市、廊坊市、沧州市和保定市综合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衡水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综合得分处于低水平。同时,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邯郸市、保定市、秦皇岛市、邢台市、廊坊市、沧州市和衡水市为第1类,石家庄市、唐山市为第2类,张家口市、承德市为第3类,这反映河北省各地区农村循环经济状况取决于地理上的接近和地貌特点的近似性。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投入、从产业政策视角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相邻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市场建设、实行强制性公众参与的相关建议,以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10种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资源和分布。结果表明:10种药用植物均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射干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高,孢子密度为2 814个/100 g土,总定殖率为100%。白芷、射干和白术形成P-型菌根,而沙参、菊花、南星、防风、黄芪、甘草和黄芩形成A-型菌根。共分离AM真菌3属1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8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是10种药用植物的共同优势种,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仅在沙参根区出现,明球囊霉(Glomus clarum)仅在菊花根区出现,细凹无梗囊霉(A.scrobiculata)为南星根区独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进行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布置下一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共选取了4类20个指标,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强,且近年来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从分类指标来看,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资源减量投入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应构建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加快生态文明视域下农业科技体系的完善,强化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进一步提升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