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 《新农业》2006,(2):29-29
稻田养鸡是我们经过长期实践而提出的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新模式。稻田养鸡是以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培肥地力为手段、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使水稻垄系栽培(即水稻分蘖期前建水层,后期旱作,水稻起垄栽培,适合垄系栽培水稻品种为文育302等)及其养鸡的综合附加值每公顷超过3000元。垄系栽培水稻田,垄沟宽阔(同玉米垄),鸡在田间活动自如,有利于取食稻丛间的害虫,且水稻在有效分蘖终止至成熟间无水层湿润灌溉,为稻田养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鸡在稻田内除虫效果非药剂灭虫所能比,不但节省杀虫药剂费用,环保功能也很显著,而且鸡粪肥田的后续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粉垄栽培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垄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经过连续3造的水稻种植试验表明,粉垄栽培水稻的生产成本稍高于传统种植,但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增加454~1 973 kg/hm2,增幅达7.97%~23.86%.粉垄栽培水稻模式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造、粉垄后轻耕栽培第3造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29、1:1.74、1:1.88,产出比对照分别多0.20、0.15、0.14.粉垄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净利润比对照多1 272~3 869元/hm2,增幅达18.79%~79.51%.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鸡是以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培肥地力为初衷,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收入为目标。稻田养鸡可使水稻垄系栽培及其养鸡的综合附加值每公顷超过3000元。垄系栽培水稻田,因垄沟宽阔同玉米垄,鸡在田间活动自如,极其有利于取食叶片上下层次的害虫,且垄系栽培  相似文献   

4.
水稻垄系栽培是将大豆三垄栽培和水稻宽窄行栽培溶为一体的水稻栽培方法。水稻采用垄系栽培 ,能够提高水温和地温 ,节约灌溉水 ,改善土壤通透性 ,提高地力 ,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于 2 0 0 0、2 0 0 1年进行了水稻垄系栽培试验 ,试验情况如  相似文献   

5.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 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鸡是根据垄系水稻的栽培特点,长期总结实践经验独家提出来的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新模式.稻田养鸡是以改善水稻田间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和培肥地力为初衷;以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使稻田养鸡的综合附加值每公顷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8.
半旱稻鱼高产工程技术四川农机研究设计院刘君望水稻半旱式栽培是在稻田开沟起垄、垄沟灌水、垄面插秧、浸润灌溉的新型栽培技术。其优点是能够提高地温、通风透光,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沟中水体容积增大,可使稻田养鱼的产量成倍...  相似文献   

9.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既是改造冷、烂、毒、锈等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垄作栽培以采用66.67 cm或100 cm开厢,每垄分别栽2行或3行为主,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40%以上,纯收益增加0.20万~0.59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垄作稻—菇—鱼立体共生复合群体结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以稻治涝经验的推广,三江平原的低洼易涝地和山间谷地逐渐得以开发利用,为解决这一地区因低洼冷浆造成的低地温,设计了水稻作稻-菇-鱼立体共生复合群体结合模式,改水稻平作为垄作以增加地温,并在稻行间养平菇,垄沟里养鱼,形成立体生态模式,为水稻的高产高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粉垄栽培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措施,进行了连续2造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粉垄栽培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结实率都有提高,与常规栽培相比,粉垄栽培水稻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造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分别增加1 540.1、1 330.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和15.3%。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将水稻地膜小拱棚旱育秧与大田起垄覆盖地膜湿润栽培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水、保肥和隔氧除草等功效。适宜于寒冷地区、冷阴烂锈泥田和旱岗望天田推广。产量增幅可达20%~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定和品质分析,与常规耕作(对照)相比,分析粉垄耕作处理后对第6季稻田土壤状况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稻田粉垄耕作深度20~22 cm,至第6季时仍保持22 cm,耕作层加深7 cm,土壤容重降低10.56%,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每公顷分别增加48.46%、23.85%和32.89%,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5.03%、31.12%和25.59%,有机质含量增加21.46%;第6季稻谷产量增产1832.7 kg/ha,增幅22.65%;粉垄第1~6季平均每季增产897.75 kg/ha,增幅11.10%,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且品质改善,粉垄稻米整精米率提高4.35%;稻米垩白粒率降低25%,由二级升为一级;稻米垩白度下降43.75%;稻米蛋白质提高13.58%,由三级升为二级.[结论]稻田粉垄耕作一次后,至第6季时仍可有效加深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具有持续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玉米间作超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水稻田内沿东西向起垄,两季水稻、玉米间作条带种植;选用适宜的杂交水稻、玉米品种和地膜覆盖等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南方水稻区的光、温资源和农作物高、矮间作立体栽培的边行优势,以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1.栽培技术(1)起垄:在冬闲或早春季节,沿稻田东西向起垄,垄高40厘米~50厘米,梯形断面,起的垄可用2年~3年,水稻、玉米条带宽分别为1.4米和0.8米,水稻种植带不影响牲畜等耕耙。(2)品种:早、晚稻均采用“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玉米采用“掖单”或“湘玉”杂交品种,两季水稻、…  相似文献   

15.
张文 《新农业》2004,(9):12-13
水稻垄系栽培是以垄系水肥调控技术为核心,垄作分层施肥为重点的水、肥、光、热综合组装配套的新技术。此技术提高了土壤理化性状,使秧苗健壮,根系发达,栽培方法的同时,还可配套应用抗旱品种进行节水灌溉,增加收入,这一栽培方式除适合水稻田外,也适于在涝洼地,缺水稻田及水源充足的水浇地上栽培。  相似文献   

16.
孙茂明 《农友》2001,(9):12-12
传统种植胡萝卜一般都采用平畦条播或者平畦撒播,如果改平畦为起垄种植,可实现胡萝卜的高产优质。起垄栽培的优点是: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可充分增加土壤透性,改善品质,高产量,着色好。据试验,起垄种植比平畦种植增产1-2成,裂根减少6%。在这里介绍一下胡萝卜起垄栽培的技术要点:①起15—20厘米高平顶垄,垄沟宽20厘米,垄顶宽30厘米种2行,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粉垄旱种苗期根系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粉垄机垂直旋磨粉碎土壤、自然成垄(厢),直接播种水稻。在旱种条件下,粉垄栽培的桂旱3号和培杂桂旱1号,其苗期根系长度比传统耕作对照(拖拉机旋耕深度18~20 cm)的根系分别增加61.77%、46.17%,差异显著,植株性状也相应表现良好。提出以根为本的作物栽培新理念,建议利用粉垄技术进行水稻的旱播强根干湿交替栽培和水插(抛)秧干湿交替栽培试验,以达到节水、保土、保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垄栽胡萝卜     
孙茂明 《农家顾问》2001,(10):25-25
种植胡萝卜一般都采用平田畦条播或者平畦撒播,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胡萝卜的品质及产量.如果改平畦播种为起垄种植,可实现胡萝卜的高产优质.起垄栽培的优点是: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避免渍害;增加土壤透性,使胡萝卜品质好、产量高.据试验,起垄种植比平畦种植增产1~2成,裂根减少6%.在这里介绍一下胡萝卜起垄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11—2013年在全椒县赤镇小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选择面积分别为0.53、0.67、1.00 hm~2 3种规格的田块进行平行重复试验,研究稻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栽培模式搭配技术。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小龙虾平均产量为1 903.65 kg/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936.25 kg/hm~2,成本36 750.00元/hm~2,产值80 227.359元/hm~2,利润43 477.35元/hm~2;与常规栽插模式相比,小龙虾增产357.15 kg/hm~2,增幅23.09%;水稻增产719.85 kg/hm~2,增幅8.8%;小龙虾和水稻合计增加产值12 372.90元/hm~2,增加利润10 872.90元/hm~2。  相似文献   

20.
蔡克桐  沈其文  涂修亮  汪红武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2-4813,4816
以鄂薯4号为材料,进行传统耕作、起垄、少耕稻草覆盖、起垄覆尼龙膜、起垄覆黑膜及起垄覆麻地膜6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处理.结果表明,起垄覆麻地膜处理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及商品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5种栽培方式.在产量方面,起垄覆麻地膜处理比传统耕作、起垄、少耕稻草覆盖、起垄覆尼龙膜及起垄覆黑膜处理分别增产21.03%、15.59%、13.61%、8.64%和3.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