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目前有关玉米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型玉米杂交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和探讨,认为提高玉米耐密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品种耐密性主要是源于生理机制的耐密特性,株型不是耐密的充要条件;在生理耐密的基础之上对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改良是选育耐密型杂交种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耐密型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根据玉米种子市埸调查,2010年耐密型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可达到80万公顷左右。在种植的玉米耐密品种中多为先玉335  相似文献   

3.
耐密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表现,培育耐密型品种是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方法。本文就玉米耐密性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及耐密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耐密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种植耐密型玉米是近几年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耐密型玉米耐密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耐密型玉米耐密生理基础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为耐密型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耐密型玉米发展概况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耐密型玉米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耐密型玉米应具备株型紧凑而清秀、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种植区域的主要玉米病害,在高产密植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透光状态、不倒伏、无空秆、果穗大小均匀一致、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耐密型玉米育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从吉林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未来玉米供求关系、发展耐密型玉米的成功经验、优良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与应用、玉米抗旱节水研究新成果应用等方面.对吉林省耐密型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  相似文献   

7.
耐密型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刚 《吉林农业》2011,(4):176-176
玉米是黑山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9.3万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70%。年产玉米80万吨以上,有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青贮玉米等种类,主要品种有东单系列、丹玉系列、海禾系列等200多个优良品种。为了加快玉米生产发展,农业部提出了“一增四改”方案,主要措施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为此,黑山县加大了耐密型玉米品种的推广,现种植面积已占全县玉米总面积的60%以上。在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种植耐密型玉米的技术要点,供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耐密性及耐密性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认为耐密性是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性状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1.在高密度下,玉米植株下体间上,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耐密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2.高上,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是进行耐密性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3.耐密性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将耐密性作为一个具体  相似文献   

9.
耐密型玉米育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耐密品种的原则及方法,指出耐密型玉米应当具备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种植区域的主要玉米病害等诸多优良性状,为玉米耐密型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比平展型品种增产20%以上.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问世是八十年代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促进了玉米栽培研究的发展,也展示出我国玉米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为玉米再上一个新台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选育和推广高光效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玉米耐密性的研究现状和玉米耐密性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玉米品种耐密性选育、评价鉴定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玉米耐密性的研究方向,为开展玉米耐密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述大石桥市玉米品种演变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主要是由农家品种——品种问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品种沿革,主栽品种名称,种植面积,为今后提供资料。提出今后玉米品种发展趋势:耐密型高产品种成为推广主流;高产、稳产、广适品种是增产关键等。  相似文献   

13.
四密 2 5是原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 1990年育成 ,组合为 81162× 792 2。该品种属于中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 ,需≥ 10℃积温 2 60 0℃左右。 1990~ 199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抗病、优质、耐密植 ;1992年参加吉林省耐密型杂交种预备试验 ;1993~ 1995年参加吉林省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产量均居首位 ;1998~ 1999年参加全国东北早熟春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适宜在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 6万株为宜。高产攻关田可种植到每公顷 6 5万~ 7 0万株。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杂交种的耐密性。以夏玉米育种上常用的4个基本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万~15.0万株/hm^2范围内设计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穗部性状、倒伏倒折率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耐密型玉米育种提供合理的选系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4个参试玉米材料的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大,当密度超过某一个范围后倒伏倒折率明显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2.0万~13.5万株/hm^2;而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的穗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倒伏倒折率明显较低,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对同一玉米材料的主要生育期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影响。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种植密度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选择耐密型自交系时低代选系材料的种植密度应〉13.5万株/hm^2,在选择耐密型杂交种时还要保证穗粒数和穗粒重不能降低得太多,对耐密型杂交种进行鉴定时设立一年多点异地鉴定并适当加大鉴定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邯郸市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邯郸市玉米生产现状,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点是落实"一增五改",即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紧凑耐密型高产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作业,改早收为适时晚收。1选用紧凑耐密型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玉米单交种的耐密性,并对单株产量耐密系数与植株和穗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耐密系数可作为初步评价玉米单交种耐密性的参考依据。选育耐密品种时,应选择有效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这3个性状在不同群体比较稳定和株型收敛的玉米品种,但是植株和穗部的选择不能完全代替耐密性的选择,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吉林省玉米品种演变历程,从农家品种到双交种,单交种至耐密型品种,伴随品种的演变玉米的单产水平逐步提高,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生产规模扩展,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沈玉28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以自选自交系沈160为母本与外引系昌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2007年12月通过辽宁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属中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抗病性强,活秆成熟。  相似文献   

19.
祁晓会 《新农业》2014,(7):10-11
随着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依赖于群体增产的趋势越来越为育种者所特别重视,为此育成耐密型玉米良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逐步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辽单565、郑单958等耐密植品种已深受广大农民认可,并迅速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已有力地说明了选育和应用耐密品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适宜方法,开展了玉米耐密品种栽培模式试验,用以筛选耐密玉米品种的最佳栽培模式以及最适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