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荣才  罗淼 《农业与技术》1998,18(2):36-38,48
本文报道了黄钩蛱蝶在长白山区发生情况,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并介绍了人工饲养情况。  相似文献   

2.
3.
自从60年代末,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以来,为昆虫形态学和分类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高,分辨率好,一般光镜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生物表面微细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白钩蛱蝶(Polygonia c—album Linnaeus)和黄闪蛱蝶(Dilipa fenestra Leech)卵壳表面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黄钩蛱蝶是药用植物葎草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昌一年发生5代为主,部分6代,少数7代,世代重迭,以未交配的成虫过冬.10月初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再交配和产卵,故越冬成虫即包含了五六七代成虫.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夏季和秋初雌虫的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明显低于春季和夏初.因此五六月份为全年发生的为害烈期.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中国西藏地区肃蛱蝶属一新纪录种:竹肃蛱蝶 Sumalia zulema (Doubleday & Hewitson),简要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雄虫成虫图片和雄性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6.
枯叶蛱蝶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成虫繁殖的空间条件、补充营养、卵期保育和幼虫饲育技术等的研究,找出了枯叶蛱蝶规模化繁育中的关键条件.在2头/m2的成虫密度条件下,雌蝶在一个高3 m、占地50 m2的网室空间内平均产卵量达到2457粒;10%~20%蜂糖水溶液能满足成虫营养需要,雌蝶平均产卵量为236.8~243.3粒;在蜂糖水中加入5%乙醇后,雌蝶平均产卵量最高达到279.8粒;将每日产下的卵收集起来在小玻璃瓶内保育,在卵临近孵化时将小瓶夹在寄主叶片附近;幼虫1~2龄期间在室外寄主上套袋放养,放养虫口密度为100~150头/袋;3~5龄期在室内饲养,饲养密度为600~800头/m\+2,室内温度控制在19~28℃;健康蛹不需要附着在物体下亦能正常羽化,但不宜在低温下贮存.   相似文献   

7.
榆黄黑蛱蝶属鳞翅目、蛱蝶科。在米泉市主要危害白榆,为零星局部发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光。我市常发区域为电厂沟、榆树林子、南泉子等。2010年~2012年,通过重点监测、综合防治,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出榆黄黑蛱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1~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Drury)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蝴蝶中,翅面斑纹是暖色调的种类不多,红色的种类更少,红锯蛱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成虫喜爱飞翔而色彩艳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赏蝴蝶。在重庆地区,红锯蛱蝶分布在海拔400—1000m的生境里,其中,分布在500—600m占多数;从1998年2004年调查数据表明主要集中在山坡灌丛,阔叶林、针叶林也有分布;重庆武隆、巫山、石柱等地均采集到。三峡库区红锯蛱蝶取食杯叶西蕃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卵聚集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一个卵块可达几十粒以上。饲养幼虫龄期6或5龄;初龄幼虫有群集性,数量较多。悬蛹,悬挂在植物的枝、叶上。卵期7d左右,蛹期10-20d;从卵发育成蝶约需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苎麻赤蛱蝶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相似文献   

12.
荨麻上六种蛱蝶幼虫和蛹的识别袁荣才,文贵柱,于明(通化市农科所植保室,海龙135007)狭叶荨麻UrticaangustifoliaFischelHorn是我省东部半山区常见的农田杂草,特别地畔池边,向阳背风处成片生长。在荨麻上有多种蛱蝶赖以为生,我...  相似文献   

13.
我国蝴蝶中,翅面斑纹是暖色调的种类不多,红色的种类更少,红锯蛱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成虫喜爱飞翔而色彩艳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赏蝴蝶.在重庆地区,红锯蛱蝶分布在海拔400~1 000 m的生境里,其中,分布在500~600 m占多数;从1998年2004年调查数据表明主要集中在山坡灌丛,阔叶林、针叶林也有分布;重庆武隆、巫山、石柱等地均采集到[1].三峡库区红锯蛱蝶取食杯叶西蕃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卵聚集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一个卵块可达几十粒以上.饲养幼虫龄期6或5龄;初龄幼虫有群集性,数量较多.悬蛹,悬挂在植物的枝、叶上.卵期7 d左右,蛹期10~20 d;从卵发育成蝶约需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is Boisduval分布在潮湿天然阔叶林,成虫主要发生期在5-9月;卵期约6 d;幼虫期约36 d,5~6龄,以5龄居多;蛹期约10 d;1个世代约需50余d.在温度22~31.5℃,湿度48%~98%条件下繁殖饲养状况良好,生长情况近似野外,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生长速度加快,幼虫期从野外的36 d左右缩短为16.8~23 d.在重庆,除取食马兰外,还有爵床Rostellulariapracumbens(L.)Nees和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Nees等为其寄主植物.枯叶蛱蝶是一种野外种群数量低、不易见到,观赏、研究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成虫出现期长达7-9个月,容易养殖的蝴蝶并且寄主植物容易大量栽培,在蝴蝶养殖产业化过程中,可作为先导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2014~2016年采自湖北省宜昌市的蛱蝶科(Nymphalidae)昆虫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宜昌市蛱蝶科种类有15属19种。宜昌市蛱蝶科昆虫以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为主,其次为非洲界、新热带界和澳洲界,新北界尚未发现有分布。同时编制了宜昌市蛱蝶科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孔雀集观赏和食用为一身,因而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孔雀较大规模商品化饲养的路子.然而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发现,球虫病已成为危害孔雀养殖的主要病虫害,必须注意防治.通过实践证明,防治孔雀球虫病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上海地区斐豹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1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46±0.05、0.76±0.07、1.14±0.11、1.52±0.12和2.16±0.09 mm;1龄~5龄幼虫历期分别为4.88±1.46、34.13±0.83、3.38±1.06、3.13±0.83和4.12±0.75 d。幼虫期总食叶量为6 032.68 mm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14±0.69d、3.82±0.83 d,。雌雄性比1∶1.23。在室外喷雾3 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脂、5 000倍20%除虫脲、3 000倍2.5%功夫菊脂和2 000倍1.8%阿维菌素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55%,90.98%,82.60%,80.85%。  相似文献   

18.
丝网蜘蛱蝶Arasohia 1erena Linnaeus是鳞翅目、蛱蝶科、蛱蝶亚科、蛱蝶族、蜘蛱蝶属的昆虫.在长白山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小型蝶类.丝网蜘蛱蝶早在1758年由林奈定名为模式种,当时列在凤蝶属(Popilio)中,1819年由Hubner建立了蜘蛱蝶属Arasohia,丝网蜘蛱蝶为本属模式种.<中国蝶类志>(修订本)中记载了蜘蛱蝶属6种,丝网蜘蛱蝶未被<中国蝶类志>(修订本)所记载.  相似文献   

19.
幼龄蓝孔雀日粮代谢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全粪收集法对雌雄混群饲养的20只幼龄(5月龄)蓝孔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28.20%,总能水平18104.4kJ/kg)中能量、粗蛋白质、干物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分别是:81.72%、59.80%、75.46%、46.73%、88.55%和58.71%。  相似文献   

20.
卫勤  孙兴全  陈轶锋  陈捷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63-163,165
在了解白带螯蛱蝶生活史及习性的基础上,从室外采集幼虫、室外采集蛹、室外采集成虫等3个方向研究其饲养方法,并总结饲养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