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云喜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80-180,182
阐述了霸州市速生杨树片林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蔬菜蓟马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蔬菜蓟马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分析了蔬菜蓟马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方志鹏  张成  戚传勇  赵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20-920,940
调查了合肥地区近几年花生蛴螬的发生种类、发生特点及为害情况 ,分析了发生原因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花菜蓟马是黄花菜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介绍了其发生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002年起在邳州市零星发生,以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大,水稻生产构成威胁。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危害,针对疫情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对其进行了监测和综合防治,至2006年基本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五河县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连年偏重发生的原因的分析,明确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趋势,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康国平  钟馗  黄可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76-5278
介绍了家蚕蚕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蚕病的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笔者经过对泾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系统监测及大田普查,掌握了吸浆虫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生分布范围、发生程度、重发区域等,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相似文献   

9.
笔者经过对泾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系统监测及大田普查,掌握了吸浆虫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生分布范围、发生程度、重发区域等,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2018年宣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灰色聚类分析在农作物病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聚类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技术作了新的尝试。经对850农场大豆籽粒灰斑病12年历史资料拟合,符合率达91.67%,对1992处1993年灰斑病发生与流行程度的预测预报结果准确,这对农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苹果果实于6月下旬至7月初,逐渐对炭疽病菌的侵染表现感病性增强。当地7月降雨量便成为此病流行的关键因子。根据其相关作回归式,经三年验证,基本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实地调查,研究探讨了该林区各种林分类型的害虫类群特点,以及森林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害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害虫科学管理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子活力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同一品种,大粒种子较小粒种子活力高;粒度相同,先萌发的种子较随后萌发的种子活力高。高活力的种子表现出分蘖、抽穗、开花提早,速度快而整齐;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平均增产32.2%,第3天萌发的种子平均比第5天、第第7天萌发的种子分别增产26.7%和59.3%,高活力的种子苗期有较多的分蘖成穗是获得高产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四川粟穗螟的寄主植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寄主最适合成虫产卵的生育期是高粱、小米杨花期,玉米抽雄散粉期。幼虫历期、存活率、滞育率、一生为害粒数、雌蛹重量因寄主及生育阶段不同而异。田间粟穗螟幼虫密度主要由寄主适宜成虫产卵生育期相遇时间的长短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试验调查了我国广州、昆明、武汉、北京和哈尔滨5个地区在不同季节 VA 菌根真菌(Endogonaceae)的发生频率以及不同作物根际 VA 菌根真菌的种群密度和丰度。结果表明:在我国南方的广州和武汉,VA 菌根真菌的种类较北方的哈尔滨和北京更为丰富。各种真菌在秋季分离到的频率较春季高,此外,在秋季真菌的孢子密度也较大。从作物来看:禾本科作物根际较其他几类作物有更高的孢子密度和种群丰度。在我国较普遍发生的真菌种类有:Glomus mos-seae,G.fasciculatum,G.geosporum,G.constrictum 和 G.claroideum。  相似文献   

18.
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发生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同一植株不同分蘖进行幼穗、花药培养,分别诱导双、单倍体愈伤组织。继代选出生长好的无性系用于耐盐变异体筛选,测定各无性系出现耐盐变异体的频率。计算单、双倍体无性系的变异体频率之比值(H/D)。据变异体发生机制的不同会导致单、双倍体愈伤组织出现变异体频率的不同,将几种可能机制的理论H/D值与实测H/D值比较分析,发现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的发生机制是具有显性作用的基因扩增,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相似文献   

19.
杨树细菌肿茎溃疡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杨树人工林大面积发生,引起幼林和成林的树干和枝坏死、腐烂、溃疡、肿茎、木质变色,造成严重损失。经过敏反应、致病性测定、培养特性、染色和厌氧培养,确定病原菌为欧氏杆菌属的种类(Eriwnia sp.)。发病主要取决于诱病因子,其中树种感病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低湿、冻伤、修枝节伤、虫伤、人为机械伤等不良因素有利于发病。  相似文献   

20.
柑桔根结线虫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根结线虫病是江西省新发现的一种病害,经室外调查、室内研究确定,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本文对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