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耕部件测力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耕部件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旋耕部件工作扭矩、推进力、提升力的测定,也可用于锄铲等工作部件的工作特性的测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2MBFK-1.2型旋耕覆膜覆土播种机的构件、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及维修保养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Pro/E软件建立微耕机用旋耕弯刀三维模型,基于ANSYS Workbench对旋耕弯刀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取旋耕弯刀最大总变形、最大弹塑性应变、最大应力和疲劳寿命等特征参数值,获得弯折角和工作幅宽与特征参数关系曲线,并对特征参数值进行综合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旋耕弯刀最大弹塑性应变、最大应力和最小疲劳寿命的位置与旋耕弯刀实际工作时的断裂位置一致;当旋耕弯刀工作幅宽为40 mm,弯折角在115°到125°范围内时,弯折角与旋耕弯刀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高度显著;当旋耕弯刀弯折角为120°,工作幅宽在35到45mm范围内时,工作幅宽与旋耕弯刀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旋耕刀最佳工作状态,并对该状态下旋耕刀进行设计及校核验证,以复式作业机械为平台,对旋耕刀尺寸参数进行设计,确定旋耕刀外形尺寸参数为弯刀R240。采用UG三维软件结合设计尺寸参数建立旋耕刀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ADAMS仿真软件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旋耕刀最佳转速为ω=5 r/s,机组最佳前进速度为V=1.537 8 m/s。根据旋耕刀工作参数计算出旋耕刀工作载荷F=448.56 N,采用ANSYS软件在工作载荷的作用下分析校核旋耕刀。结果表明,刀尖变形量最大,为0.249 mm,刀柄所受的应力最大,为48.65 MPa,远小于许用应力300 MPa,满足工作要求。本研究为复式作业机械的旋耕部件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旋耕机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农机具。旋耕刀是旋耕机的主要工作零件,也是易损零件,选择正确与否及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耕作质量、机械能耗以及整机的使用寿命。由于旋耕刀是高速运转的工作零件,对材质、制造工艺要求严格,其产品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较好的耐磨性,并且要求装配方便可靠。由于旋耕刀易损消耗量大市场经常出现假冒伪劣旋耕刀  相似文献   

6.
该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等地区的旱地、水田、果园、菜地、烟地的深旋耕、浅旋耕、犁耕作业。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旱地旋耕、水田旋耕、抽水、开沟、喷淋、喷药、除草、碎土等作业,还可牵引拖车进行短途运输,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田园管理机。该机工作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耕整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110 cm垄栽培模式下,对5种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深翻、深松和旋耕均对各处理垄台土壤进行了扰动,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垄台土层容重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为秋灭茬旋耕+秋深翻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深翻春灭茬旋耕+春深松春旋耕;对垄沟容重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为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灭茬旋耕+秋深翻春灭茬旋耕+春深松秋深翻春旋耕;产量表现为秋灭茬旋耕+秋深翻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深翻春灭茬旋耕+春深松春旋耕。[结论]综合分析不同耕整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玉米产量及生产成本,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深翻为玉米大垄合理的耕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8.
甘薯双垄旋耕起垄覆膜机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甘薯双垄旋耕起垄覆膜机具存在结构强度差、作业效率不高、垄体不规范等问题,研究设计一款与55~80kW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新型甘薯双垄旋耕起垄覆膜机。采用理论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起垄覆膜的影响因子及各部件间最优结构参数、工作参数、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种植起垄覆膜不规范、效果差主要与机具前进速度、压膜机构高度及旋耕深度有很大关系,主次因素顺序为:前行速度压膜机构高度旋耕深度,优选组合为:前行速度0.3m/s、压膜机构高度360mm、旋耕深度400mm。  相似文献   

9.
正SGTN-140型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是在SGTN-210通轴联合整地机基础上研发的,专为29.4~44.1kW拖拉机配套全齿传动的2垄旱田联合整地机机型。1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1.1总体结构SGTN-140型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由机架、主变速箱、边变速箱、悬挂机构、灭茬部件、旋耕部件等组成。该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采用通轴、三箱结构,传动平稳,动力分配均匀。该机灭茬箱体和旋耕箱体采用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旋耕刀刀面理论研究、刀面优化及制造工艺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旋耕刀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旋耕刀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旋耕刀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微型旋耕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耕整地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选择、设计合适的农机具进行耕整地作业则是保证作业质量、提高生产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本文根据新疆南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耕整地工艺的重要机械——微型旋耕机,该机具有碎土性强、耕后地表平整、不缠草等特点,适合大棚蔬菜种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电动微耕机,该微耕机动力系统为电动机,污染较小,可以实现两档换挡,具有转向离合器,可以实现在狭小环境下轻松转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试验的方法,对动力旋转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与其它整地机具在作业速度、功率消耗、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对动力(?)转耙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开发潜力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有机肥施撒不均匀、费时、费力以及缓解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设计一种有机肥施耕一体机。该机通过接地驱动轮与地面的摩擦转动,带动料斗内搅拌轮的转动,对料斗内有机肥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搅拌,同时电机在不同行进速度下转开不同角度,漏料口打开,肥料均匀撒落,在肥料撒落到地面的同时被旋耕机耕耙到土壤中,最终实现施肥、耕、耙机械化。该一体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均匀撒落有机肥料,制造成本低,省时又省力,对农业机械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Transmission through a spinning window slightly rotates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light, typically by a microradian. It has been predicted that the same mechanism should also rotate an image. Because this rotary photon drag has a contribution tha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group velocity, the image rota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a slow-light medium. Using a ruby window under conditions for coherent population oscillations, we induced an effective group index of about 1 million. The resulting rotation angle was large enough to be observed by the eye. This result shows that rotary photon drag applies to images as well as polariz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rotation states may offer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ntrolled image coding.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目前农家有机肥仍采用传统式的人力撒施,缺少合适的撒施机械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施肥旋耕联合作业机。该机在田间万能管理机旋耕的基础上增加了追肥部分,在施完肥后,马上旋耕,保证有机肥及时跟土壤搅拌混合,减少肥效损失。通过对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减速器的选择、肥箱及转盘设计、零部件的设计验证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整机结构。  相似文献   

18.
DevelopmentofMulti-purposeSmall-sizedRotaryTillerforGreenhousesMiBolin,TuChenghai,GuanYanling,LiBai,ZhengQiumei(NortheastAgri...  相似文献   

19.
王建超  张帆  张建瓴  何敦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30-11931,11943
使用ANSYS软件建立了旋耕起垄机刀轴的有限元模型,直观地得到了刀轴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危险应力的位置,为刀轴的强度设计和失效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