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3—2021年英山国家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以英山茶叶为研究对象,选取长冲茶厂为观测区域,重点分析英山茗茶不同轮次茶生育期及产量因素指标变化特征,运用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探讨不同生育期气象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轮次茶的生育期持续时间为首轮茶>三轮茶>二轮茶。芽密度、平均百芽重和理论鲜叶产量均是三轮茶>二轮茶>首轮茶,实际鲜叶产量则是二轮茶>三轮茶>首轮茶。英山不同轮次茶关键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均为三轮茶>二轮茶>首轮茶,降水量为三轮茶>首轮茶>二轮茶,日照时数为二轮茶>首轮茶>三轮茶,雾日日数达到50%,满足茶树生长的适生条件。首轮茶的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日照时数随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二轮茶的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随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而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三轮茶的降水量和气温随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气温是影响茶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首要气象因子,其次是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而日照则起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漫谈茶品质     
何莲 《贵州茶叶》2008,36(1):25-26
人们之所以喜爱茶,因茶品质之高贵也。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矣”。可见茶为嘉木,具有强而有力的药理功能。以茶为饮,最适宜于品行端正俭朴之人。茶性使人修身养性,品茶能静,品茶养德。静可长寿,德可延年。茶导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茶     
廖武  缪士毅 《茶业通报》1995,17(2):47-47
名人与茶廖武,缪士毅(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我国是茶的故乡,栽培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以茶会友、或借茶抒怀、或以茶寄寓、或倾之以情、或赞之以文。他们为此留下的轶闻雅事,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朵璀灿奇葩。宋代大文豪...  相似文献   

4.
茶废弃物的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废弃物的利用初探汪松能,俞桂珍(江西省婺源茶校)茶,聚自然之精华,奉献于人类;它的全身都是宝。如何开发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茶园修剪下来的枝叶、精制厂的茶灰、制速溶茶冰茶剩下的茶渣、茶籽榨油后的饼粕,大部分都是作为废物抛弃的,这是...  相似文献   

5.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7,35(4):32-33
远播世界的中华茶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中国的茶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成为中外文化的瑰宝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今的茶诗,又是茶文化的精华,百吟不厌,它将茶升华为意境、精神、思想、灵魂和文明,茶诗的香味、趣味、意味源于茶又浓于茶。  相似文献   

6.
茶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大有可为。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茶鲜叶、茶花、茶果、茶枝、茶根、茶树皮、茶叶以及茶资源加工中的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发展动态、前景、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其生 《贵州茶叶》2004,32(3):30-32
贵州高原是茶的故乡,茶事和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贵州系黔中茶区,为我国十二个茶区之一。当时湄潭叫义泉隶夷州,系夷州的一个茶区,“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湄潭所产之茶品质优良。大自然赋予湄潭的天然秀,孕育了湄潭茶  相似文献   

8.
饮茶与佛教     
饮茶与佛教赵蒯芳(安徽省九华山科技办公室)"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茶之历史远溯于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时期。如今,茶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饮料,也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大享受,也成了人们文化艺术的一种品赏,并形成了茶礼、茶德、茶俗、茶道,及...  相似文献   

9.
“天阙茶”初考孙晓燕(南京市雨花台区林业指导站210012)“天阙茶”曾为南京茶史上有记载的茶之一。但是由于几度沧桑,这一名茶早已绝迹,制作工艺亦已失传。本文根据所搜集的零散史料,对“天阙茶”作一初略考证。一、“天阙茶”的起源南京古时牛首山、紫金山、...  相似文献   

10.
品味普洱茶     
陈杖洲 《贵州茶叶》2007,35(3):32-35
普洱茶热在不断升温,饮用和收藏普洱茶的茶友也越来越多。我是一位茶技工作者,品味普洱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品味普洱茶有一些粗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秦爱国 《茶业通报》1994,16(1):31-31
微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适合山区推广秦爱国(安徽省石台县委政研室)当前由于茶农单户采制,制作方法混乱,茶叶规格不一、品质下降。而采用微型茶机,茶户联办绿茶初制厂,投资小、见效快,可以解决茶农"做茶难",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查产品结构,生产适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土壤消毒对北京山区茶菊连作障碍防治效果,母株栽培前设常规对照(CK)和氯化苦熏蒸土壤消毒(Pic)2个处理,比较2种处理对温室土传病害和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土壤消毒处理母株移栽前和采穗期疫霉菌属和线虫的抑制率均达85%以上,插穗采收量显著提高31.47%,茶菊产量、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分别提高20.43%、10.14%和18.02%。土壤消毒可显著降低温室土传病害发生,提高插穗采收量,促进茶菊生长,提高茶菊产量,改善茶菊品质,可为北京山区茶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烤茶谈     
李阳 《茶业通报》2002,24(2):24-24
烤茶大多用茶罐,也有人用铁锅,佤族的烤茶则是直接将茶放在铁板上烧烤。烤茶最好是炭火,先将茶罐预热,待水干后才能放入茶叶,然后反复摇簸,不断地翻来复去簸动罐里的茶,这样茶叶才会受热均匀,香气才馥郁,据此,老百姓又把烤茶叫“百抖茶”,待烤得茶叶发泡微黄,罐冒白烟,香气四溢时,慢慢将水倒入茶罐,这时茶水便会翻滚着往上噗噗直冒,发出咕咕声,听起来像打雷。所以,白族人又称烤茶为“雷响茶”。茶要烤透了才会有响声,加进开水后茶会继续在茶罐里翻滚一阵,其时,茶水色清微黄,味极香醇,令人观之如醉,饮之如痴。茶烤得…  相似文献   

14.
茶事动态     
《茶业通报》2009,(2):94-94
安徽休宁举办第九届“茶交会”4月下旬,休宁县第九届有机茶暨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在休宁举行。休宁是安徽省绿茶主产地之一,也是全国认证面积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从2001年起,该县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茶交会,打响了“中国有机茶之乡”的品牌。本届茶交会包括茶乡图片展、名优茶制作大赛、斗茶大赛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程徽儿 《茶业通报》1996,18(1):45-46
谈谈科学使用嘣嘣制茶机程徽儿(安徽农业大学230036)一、嘣嘣制茶机创制由来嘣嘣制茶机,也叫哐哐机,因制茶时发出的特有嗓声而得名,确切的说,这个机子应该叫做黄花云尖茶理条机,或云尖茶理条机。自从1985年宁国部级名茶黄花云尖面世后,这个名茶的名声很...  相似文献   

16.
外销绿茶史考──歙县洋庄茶经销情况考查报告胡武林(歙县地方志办公室)封建时代,茶叶皆为私人经营。经营内销茶的称本庄,经营外销茶的称洋庄。外销茶包装讲究,茶叶贮于锡罐,铝罐外套木箱,木箱外再套包竹篓,因此外销茶又叫箱茶。清至民国,歙县茶叶以外销为大宗,...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贵州茶叶》2005,33(4):24-25,32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蹲,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谰,远远驾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18.
茶以地为名,六安之产谓六安莱,又称六安贡茶、六安州茶。明代陈霆《两山墨淡》(1539年)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债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明·万历12年六安州志称艺文为《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人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沦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说卢全七碗茶两腋清风之佳兴来自六安茶,道陆羽茶经遗漏了可与君漠小凤团比美的六安茶,幽默浪漫,妙趣横生。明代许次纤《茶疏》(1597年)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  相似文献   

19.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6,18(4):46-47
“爱民翠尖”茶研制报告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230036)爱民乡位于安徽省径县东部,是以茶林为主的山区乡,茶叶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5%以上,为径县重点产茶乡之一。该乡一直以生产尖茶和条茶为主,但因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条茶售价低廉,茶农则以生产尖茶...  相似文献   

20.
茶叶的功效     
郑连森 《茶业通报》2003,25(1):45-45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帮,在茶文化交往方面,可以说是最早的,805年日本最澄禅师,空海禅师就到浙江留学,回国后,带了茶子,茶臼,在日本开始种茶树,此后、荣西、圣一、应禅师,先后到了浙江,都把茶子带回,并把制茶技术传入日本,圣一禅师把浙江径山寺的“茶宴”、“点茶法”、“茶道茶具”都传入日本独特“茶道”礼仪,茶道是一种饮茶礼节,是一种道德修养,提倡“和、敬、清、寂”,追根溯源与我国“茶宴是一脉相承的”。日中友好静冈理事长井光一说:静冈茶叶闻名日本全国,追根溯源,还是从浙江传去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