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顺华  郑晓鹰 《蔬菜》2007,(10):34-35
一、西瓜果腐病的发生情况细菌性果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世界性病害,尤其以危害西、甜瓜为重。该病的病原菌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简称Aac)。初期危害西瓜的典型病症是在西瓜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浸状小斑,  相似文献   

2.
3.
西瓜细菌性果腐病张普选译1989年春,一种新的细菌性西瓜果实腐败病在弗里达商品瓜田发生。由于传播,该病随后又在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马里兰州、特拉华和印第安纳发现。一些田块,损失了上市西瓜总量的80%。从那以后,这种病害也在阿肯色、爱荷华和俄克拉荷...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销售的5份籽用南瓜种子为试材,采用PCR检测技术对南瓜种子细菌性果腐病菌进行检测,用不同浓度的CuSO_4、HCl、H_2O_2、过氧乙酸和漂白粉等药剂处理带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对南瓜种子果腐病菌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销售的5份南瓜种子均携带细菌性果腐病菌;5种药剂对南瓜种子携带的细菌性果腐病菌均有消毒效果,但HCl、H_2O_2、过氧乙酸对南瓜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1.0% CuSO_4处理30 min和1.5%漂白粉处理30 min对南瓜种子果腐病菌防治效果最好,并且2种药剂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明显。因此,选用1.0% CuSO_4或1.5%漂白粉对南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消除种子表皮所携带的果腐病病菌。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果腐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简称BFB),是西、甜瓜的一种危险性新细菌病害,是国际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1分布现状从1989年美国首次报道以来,已经给西、甜瓜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果腐病是无籽西瓜育苗中最严重的病害,曾在不同地区如海南和河南的嫁接苗床上造成大量死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无籽西瓜的适时生产。我国西瓜种子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种子健康,种子质量标准也未把是否带菌、带菌率作为其范畴之一,因此售出的种子有一些带菌率极高。  相似文献   

7.
种子酸化处理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鉴于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在广西发生并蔓延的现状,为了寻找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8月,开展了以过氧乙酸和盐酸为试剂,连续对二倍体西瓜品种黑公子和三倍体无籽西瓜广西3号种子进行酸化处理的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研究。经过发芽和嫁接育苗多重试验.结果表明:盐酸酸化处理能够彻底预防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其最佳处理浓度为10%-15%,处理时间为1-2 h;过氧乙酸酸化处理也能有效预防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处理后病株率一般在19%以下,但其防治效果与处理后的种子搓洗.特别是晾晒时种子能否快速干燥有很大关系.其最佳处理浓度为40-30倍.处理时间1-2 h。  相似文献   

8.
9.
西瓜杂交制种中细菌性果腐病的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瓜类细菌性果腐病是近年来威胁全球瓜类作物的严重病害,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对我国的冲击首先表现在西瓜制种业,是影响种子进出口的最大障碍。细菌性果腐病主要通过伤口、气孔侵染,借风力、雨水、灌溉水、喷灌和昆虫等传播。西瓜制种整枝去雄的伤口、污染的刀具和器皿及人为的传播均有助于病害的流行;病害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的种子、鲜果和病果。病原主要在种子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长时间低温阴雨反常天气是其大发生的主要诱因。根据本所对该病多年的研究,探讨西瓜人工杂交制种过程中对细菌性果腐病的预防措施,对于保证种子质量,促进西瓜产业发展和提高制种效益,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全称是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也称果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简称BFB,被我国列为对外和对内检疫对象。由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i.)引起的西瓜果腐病(BFB)首次于1964年  相似文献   

11.
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燥与药剂相结合、引发与药剂相结合的种子采后处理方法对西瓜种子的除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未经人工接种的西瓜种子,幼苗生长方法检测人工接种和自然带菌(Ac)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未经人工接种的西瓜种子中,从没有发酵经室内阴干4h后热风烘干、以及不管是否发酵室内阴干的种子上均检测到Ac菌的特异性条带。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种子随着室内阴干时间的延长,幼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由阴干3h的0.9%上升到阴干6h的20.4%。同时随着阴干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成苗率降低,由阴干3h的52.6%下降到阴干6h的23.9%。说明快速干燥能有效控制带菌种子幼苗BFB的发生,提高种子的健康质量。不同杀菌剂对自然带菌(Ac)西瓜种子杀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药剂处理种子还是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种子,其种子质量都没有显著的差别。药剂处理的种子平均每株幼苗的鲜质量均高于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种子幼苗的鲜质量。通过幼苗生长鉴定,含药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在57.1%~78.6%之间,而药剂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在84.6%~100.0%之间。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对降低幼苗BFB发病率的效果要差。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条件下,对西葫芦幼苗不同节位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位由上至下,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密度及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表皮细胞及气孔大小呈上升趋势,上部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下部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在0.84~0.88之间.不同节位之间西葫芦单叶重、叶长及叶面积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防治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了新种子处理剂——西亚1号不同处理方法和其他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发芽率的条件下,西瓜最佳处理浓度为700倍、处理时间为60 min;厚皮甜瓜最佳处理浓度为1 000倍、处理时间为45 min;药剂防治效果表明,西亚1号明显好于浓盐酸、过氧乙酸和Tsunami 100。  相似文献   

14.
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西瓜亲本和种子生产到嫁接育苗全程,简明介绍了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嫁接育苗中几个效果较好的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种子处理对籽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籽瓜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是近年来在新疆出现的一种检疫性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市售的带有细菌性果斑病的籽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药剂的处理,经温室种植测定,计算出各种处理方法对籽瓜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50℃湿热处理30min;60℃干热处理4h,以及2%的HCl处理20min对防治籽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各生产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减轻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 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 序列与GenBank 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 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 和小种1,还有1 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 份抗病种质,4 份中抗种质,1 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 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西葫芦种子为试材,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镧对酸雨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用8~15 mg/L的LaCl3浸种可显著改善酸雨胁迫下西葫芦种子的萌发状况。在pH 3.5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升高,并接近于对照;pH 3.0时也有明显改善,但达不到对照水平。同时,镧的最适剂量与酸雨胁迫的强度有关,在pH>3.5时为10mg/L;在pH≤3.5时为12 mg/L。因此,最适剂量的选择应考虑酸雨胁迫的强度,一般可用pH3.5的酸雨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二次施药后7 d,5种药剂处理中以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65.47%,其次为53.8%可杀得(氢氧化铜)2000干悬浮剂800倍液,防效为56.45%;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和12%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3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1.60%,50.86%和50.20%。上述药剂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5 d 1次,连续2~3次。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不同矮蔓型西葫芦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目的是揭示其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矮蔓与半矮蔓品种早期产量差异不显著,总产量半矮蔓品种较矮蔓品种提高25.1%。相关分析表明:总产量与单株结瓜数及单株产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935和0.9901,与坐瓜率及果实发育速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6和0.9844,与雌花比例相关而不显著;半矮蔓品种产量高于矮蔓品种,主要是其果实发育速度较快、坐果率较高、生育后期单株结果数量多、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双城市西瓜生产中新发现的病害进行了分离培养、纯化以及致病性测
定,得到了2 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 序列分
析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这2 个菌株均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可引起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这是该病在黑龙江省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