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然羊草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草地合理利用途径,对坝上羊草草地2005年和2006年地上生物量动态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草地群落和羊草种群生长前期地上生物量呈由慢到快增长的季节性变化,且均在8月10日左右达到最大值;羊草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增长期都集中在生长季初期;群落和羊草地上生物量增长动态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200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85.20 g/m2,羊草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75.62 g/m2;2006年群落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126.94 g/m2,羊草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103.56 g/m2。  相似文献   

2.
矿区排土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及入渗特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政  王冬  刘玉  朱元骏  武高林 《草业学报》2015,24(12):29-37
本研究以露天煤矿排土场新土体上建植的不同人工草地为对象,分析了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及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木和草灌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单一草种草地高,冰草+沙蒿和沙打旺+沙蒿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单一种植冰草和沙打旺的草地高40.84%~47.88%和27.31%~53.49%;不同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0~30 cm层土壤含水量花棒草地最高;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累加值呈负相关关系;草灌混播草地的平均土壤初始入渗速率比单一草种草地高44.2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区排土场新土体改良和植被恢复建设中应以草灌混播人工草地为主,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入渗性能,利于植被生长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4.
高寒草甸矮嵩草种群光合作用及群落生长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北高寒草甸矮嵩草种群生长季光合作用及群落生长参数的测定表明,矮嵩草种群 最大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的季节变化为6月>7月>8月>9月;群落地上净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数在生长季内呈上升趋势,地上净生物量增长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为6月>7月>8月>9月,其中9月份均为负增长。矮嵩草种群季节内的光合作用能力与群落的生产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伊犁绢蒿构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宗玖  安沙舟  许鹏 《草地学报》2007,15(5):454-459
为确定新疆蒿属荒漠草地建群种个体构件的自然生长规律,2005-2006年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连续两年对蒿属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个体构件数量及产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伊犁绢蒿在整个生长季内株高和枝条重量基本呈线性生长,增长速度呈"快-慢-快"的趋势;枝条数量及叶片重量分别呈"升高-降低-升高"双峰曲线形式;根重变化不明显,均在6.1g/株左右;从整体上看,伊犁绢蒿地上部分和个体总产量均呈"S"型变化;各构件在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可能与当年的水热条件相关;从利用上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适宜在4-6月、9-10月进行放牧。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7.
巴尔鲁克山地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植2~4年旱作混播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各类群所占比例、地下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人工草地上生物量动态总体呈"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变化模式,地上生物量逐年增加;草地群落中,禾本科草替代豆科草的速率逐渐加快;垂直分布上,0~30cm地下生物总量逐年增加。地上、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旱作条件下,退化天然草地治本改良重建前后植被生长动态进行研究,群落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表现为: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增长符合"慢-快-慢"的S型模式,且各时期产量和高度均好于天然.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符合"快增-慢增-慢降-快增-快降"趋势,而高度呈缓慢增长后下降趋势;二者盖度变化都符合"增-降-增-降"的规律,五月初之前人工草地优于天然;人工草地密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天然草地呈"增-降-增-降"趋势;人工草地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指数低于天然,但其均匀度指数高于天然草地,两者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人工草地呈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施用氮肥对羊草个体和种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天然草地上,于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草地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的个体生长特征、种群密度及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促进羊草的生长,但施肥效果并未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而是在50 kg尿素/hm2时达到最高水平,施用效果最为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叶宽两年增幅分别为17.0%和10.3%、株高分别增加74.0%和46.5%,茎节总长分别增加361.6%和81.6%,种群密度分别增加155.6%和54.3%,种群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633%和229%.对照区羊草个体和种群特征受降水量波动影响出现显著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白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米佳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07,15(1):55-59
在天然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种群籽实成熟期间,采集生殖分蘖株,按10个高度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的株高与花序长度、籽粒千粒重、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比率、结实率、花序分配和种子分配呈显著负相关;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的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特定生境条件下个体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大武地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育期、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和4龄人工草地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生育期为134d,生育期到第2年以后趋于稳定;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曲线呈倒“V”字型,地上植物量和盖度在2龄时达到了顶峰,分别为626.5g/m^2和94.7%;高度在3龄时达到最大,为74cm,然后逐年下降;4龄青海草地早熟禾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呈“单峰”型,盖度和高度在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3%和70.6cm,地上植物量干重的最大值为546.2g/m^2,出现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围栏封育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地地上植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地不同围栏封育年限草地地上植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地上植物量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围栏封育5和6年草地地上植物量随季节的变化呈“S”型增长曲线,未围栏封育草地地上植物量累积变化呈双峰曲线;围栏封育5和6年与围栏封育1年和未围栏封育草地的禾草类和豆科草类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延长,杂类草所占比例下降,而优良禾草类比例明显升高,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不同围栏封育年限草地地上植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的季节变化相似,在植物营养生长初期率都较大,此后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鼠类种群数量的变化,鼠类分布对草地的破坏程度,鼠类不同密度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分析了草地植被群落的变化对鼠类数量的影响及鼠类种群密度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鼠类的种群数量相应升高,重度退化草地中鼠类的种群密度降低。在鼠类分布影响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The Rainwater Basin region in Nebraska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stopover habitat for spring waterfowl migrations, but the ability of these sites to produce sufficient food for migrating waterfowl is endangered by the invasion of reed canarygrass (Phalaris arundinacea L.). This species produces thick litter layers and abundant aboveground biomass, reducing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urvival of the annual plant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seed production in the area. Cattle grazing often is used as a management tool in the Rainwater Basin to slow or reverse reed canarygrass invasion and to improve growing conditions for more desirable plant specie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razing on these factors. We studied the impacts of one-time, early-season (between April and June) cattle grazing on the abundance of reed canarygrass, bare ground, and litter. We hypothesized that cattle grazing would result in reduced reed canarygrass by the end of the 2-yr study, and that grazing would increase the abundance of bare ground and decrease the abundance of litter. Because grazing was expected to improve conditions for seed germination, we expected to find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in grazed areas. We found that grazing did not reduce the abundance of reed canarygras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season grazing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did reduce litter and increase bare ground. Litter abundance decreased by 7.5% in ungrazed plots and litter increased by 8.6% in grazed plots. Bare ground in grazed plots increased 10.7% in grazed plots but decreased 1.2% in ungrazed plots. Species richness was not affected by grazing during this study. We concluded that grazing, as utilized in this study, is not sufficient to reduce reed canarygrass abundance, but can be used to mitigate some of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reed canarygrass invasion.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浓度下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植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化土地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的潜在土地资源。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量对紫花苜蓿建植、生物量及其茎叶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及越冬率在土壤盐浓度为0.3%和0.5%的生境内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在土壤盐浓度大于0.7%时极显著降低(P0.01)。而播种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及越冬率没有明显影响。紫花苜蓿植株密度、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均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茎叶比则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紫花苜蓿植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茎叶比和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播种量和土壤盐浓度交互作用下地上生物量呈现一个开口向下的"龟背面",表明当土壤含盐量小于0.5%时,盐渍化土地能够用于建植紫花苜蓿栽培草地,且需要采用大于当地农户的常用播种量(26.25kg·hm-2),以提高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植物各器官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进而影响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统方法无法区分植物性状对其的响应是环境造成的,还是由于个体大小差异造成的,而异速生长分析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本研究利用异速生长分析方法,通过模拟沙米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不同的种群密度(16, 44.4, 100和400株/m2),研究其各器官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沙米各器官之间都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其中根和地上、根和主茎、叶和根、主茎和地上等器官生物量之间的变化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表观可塑性;根和茎、茎和地上、叶和茎等器官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及生物量比值均受种群密度的显著影响,属于真正可塑性,这表明种群密度变化的确影响了沙米的生长变化。研究同时发现,沙米叶和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仅在44.4株/m2种群密度下接近于0.75,即叶生物量与个体大小呈3/4次幂关系,符合生态代谢理论,而在其他密度时异速指数与0.75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沙米生长策略发生改变。种群密度对沙米繁殖和其他器官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影响不显著,表明在不同种群密度下,沙米仍保持相同的繁殖策略;然而种群密度在沙米生育期对繁殖和其他器官之间的异速常数和个体大小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探讨繁殖器官与个体大小的关系时,还需要关注植物生育期的变化,只有生育期相同的时候,才能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辉  滕爱娣  王琳  邓波  高凯 《草地学报》2016,24(4):915-918
本文通过对营养期和现蕾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进行去叶处理,探讨去叶对菊芋株高、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期去除1/3叶片菊芋地下生物量达到最高值;现蕾期去叶,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以去除偶数叶最高;相同叶片去除方式下,不同时期去叶株高均随去叶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时期各处理菊芋生长速率均随测定时间的延迟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牧草营养性状与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穆锋海  王梅  陈远其  朱月明 《草业科学》2009,26(10):122-126
利用室外盆栽方法,就8种一年生牧草的株高、生长率、叶质量、叶面积、根长、根质量等营养性状与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8个牧草种类在植株高度、生长率、叶质量、叶面积、根长及根质量等性状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牧草地上生物量分别与植株高度、生长率、叶质量、叶面积和根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与根长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各性状与生物量相关性综合分析的结果则与之不同:在多种特征中,只有株高、叶面积和生长率与生物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他性状与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证明,在探讨牧草营养性状与生产力关系时,不仅要考虑单个性状的作用,更要全面考虑多个性状之间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掖市东环路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天然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针对张掖市东环路天然芦苇湿地改造规划项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遵循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原则,依据历史足迹和自然特色,以"苇影浅溪"为主题,通过湿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具有西北荒漠绿洲城市特有的芦苇湿地景观,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及观光、休憩、健身、垂钓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建成后的芦苇湿地景观带芦苇生长动态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密度、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1.29%、16.27%和21.83%;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在夏季芦苇旺盛生长时期,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70%、80.96%、68.38%和66.25%。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五个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生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