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四强,一个一轮游,这是沃兹尼亚奇在中国赛季交出的成绩单,成绩并不算太亮眼,但也足以让她拿到资格,时隔一年重返年终总决赛。每年年末总有不错发挥的沃兹尼亚奇,在今年的中国赛季参加了两项比赛,综合评定起来,她只能得到一个一般般的分数。首先是在好友李娜的家乡武汉举办的首届武汉网球公开赛上,她一路"斩落"如纳瓦罗、德拉奎亚等不少好手,闯进四强,但在半决赛面对人气新星布沙尔时却以2-6、3-6的比分脆败出局。纵观整个"武网"的参赛历程,沃兹尼亚奇也打出了不少6~2、6~3甚至  相似文献   

2.
本文前言主要阐述了作曲家肖邦以及对音乐中的"美"与"崇高"的概述。正文主要对肖邦的这首《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所体现出的"美"与"崇高"的论述对这首乐曲简单的分析。结尾部分以此曲为基础对肖邦和肖邦为人类所留下了诸多特殊的音乐财富的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3.
“异化的人”、“全面的人”及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的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存在形态,“全面的人”是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发展要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面的人”的转变。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蓝本,不断消除使人发生异化的因素,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人”和“工匠人”是一组具有特定含义的不同表达,阿伦特试图在世界的持久性、物化和_Y-具性概念范畴下说明两者的区别,达到对工具论的批判,但最后还是未能明确的给予阐释;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正确的分析方法上来,才能正确且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与“工匠人”的真正区别,合理的批判工具主义论调。  相似文献   

5.
“劳动人”和“工匠人”是一组具有特定含义的不同表达,阿伦特试图在世界的持久性、物化和工具性概念范畴下说明两者的区别,达到对工具论的批判,但最后还是未能明确的给予阐释;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正确的分析方法上来,才能正确且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与“工匠人”的真正区别,合理的批判工具主义论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女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的著名小说《同命人审案》的分析,指出,只有女人,才能以其敏锐的眼睛和独特的视角,洞悉看似平常的细节,破译女性心灵世界的密码,从而提出“女子小说”特有的视角问题。“女子小说”开始以探索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为己任,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新方式来写女性。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是衡量高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当前农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立德”与“树人”衔接不到位,立德树人的隐性教育建设不够完备、“三全育人”体系具体落实效果有待考量等。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站在“三农”发展的前沿阵地,坚持一条红色精神主线、一体化推进专业学科融合、一以贯之创新创业实践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通过用红色精神文化蕴立德树人之“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立德树人之“魂”,用培养造就强农兴农拔尖创新人才升立德树人之“温”三个方面,构建东北农业大学“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育人模式。文章阐述了东北农业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及培植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可借鉴的做法,为造就强农兴农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农大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先秦儒学、汉代宇宙论儒学到宋明理学发展形成的长时段(Longue duree)中,"天"与"人"的关系及其意识形态功能变化演进的过程,从社会结构、文化融合、环境变化等多方面探究儒家意识形态并不随社会结构的解体而瓦解,而是于大动乱社会中自我改造、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同时分析其实现自我重建及对社会具有修复功能之本源所在[1]。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本质区别,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宗旨,把人民当家做主作为执政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台北人”是白先勇笔下中的人物是解放前夕逃入台湾的大陆人。这些人有浓重的思乡情结、怀旧情感。本文试从集体无意识角度探讨这些人思乡情结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人"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生态效益。个体自律和社会他律是实现其效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61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人的尊严意识虽历尽坎坷,但逐步成熟。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为人们尊严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只有人们有尊严地活着,充分给予每一个人以最基本的尊重,方可实现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青年人才队伍,在当前,如何将这一支在互联网推动下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培养成为乡村振兴中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中坚力量,让其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发挥无限可能,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理清“新农人”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析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是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基础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基于“和谐人”假设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层次化的教育目标和隐性化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人的城镇化”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全面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寻人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认为要从注重中小城市的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增强群体认同感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综合素质方面来更加注重人性的发展,更加注重满足广大民众的发展需求,以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诗经》祭祀诗中体现了一种人与神交流的语辞传递方式,即通过巫身份的祝,将人语.呈告诉于神又转述神对人的赐不。此情形在其它先秦典籍中也可见,好象有一个固定的附话框”,人神“对话”多用之。  相似文献   

17.
“给每个人所应得的”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正义观。正义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个别化问题,即怎样根据不同个体的需要而给予属于他自己的正义。“给每个人所应得的”就是以合目的性为视角实现每个个体的实质正义。对“给每个人所应得的”这个经典定义的诠释目的是试图找出正义个别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西安晚报》9月21日刊登曹林的文章说,广西一个叫温江的村子,在出去打工的青壮年里,有100多人因为抢劫而被抓。村里人这样介绍:这是阿显家,这是阿山家,他们都在服刑,一个死缓,另一个判15年。这是阿星家,他正在被劳教,死缓。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自古就不缺故事大王如果从瑞士某银行与中国银行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说中国人不会讲故事,那就错了。据说瑞士首都伯尔尼建城800周年那天,邀请世界各国人士搞了场热闹的纪念活动。市长自豪地对西安代表讲:"先生,我们建城800周年的纪念怎样?你们西安建城800周年的时候搞了活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文明建设的指针,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特征的理论依据。他肯定了物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