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陈代华  蒲大章  刘巍申 《农技服务》2014,(5):129-129,13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小反刍兽疫列为法定报告的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我国首次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该病,2013年底又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保障养羊业生产健康发展,农业部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开展防控。笔者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进行了探索,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从2017年在我国西藏首次发现,之后我国多个省市出现PPR疫情.本文就近几年我国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及防控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NCBI下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全部PPRV毒株N和F基因全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并结合疫情发生的地理位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西藏阿里地区PPRV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其与西藏那曲地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9%;中国毒株与其他国家毒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89.7%~98.8%,同源性最低的为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孟加拉国2010年毒株;N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69.5%~98.5%,同源性最低的为朝鲜2002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印度1995年毒株;F和N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均显示,中国西藏3株PPRV均属于基因Ⅳ系;截止2014年3月30日,中国由西至东9省份发生该疫情。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有待于更多PPRV流行毒株N或F基因全序列在GenBank的公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小反刍兽疫全球流行状况和国内流行现状,从加大疫情排查和监测力度、切实加强检疫监管、做好宣传普及工作3个方面提出了防控疫情的对策,以期为防控小反刍兽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反刍就是人口中俗称的"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烧、口炎、腹泻和肝炎为主要特征,一旦感染,传染迅速,易群爆发。小反刍兽疫于1942年在科特迪瓦首次爆发。近几年,该病在我国频发,特别是2014年首次在西藏发现该疫病现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动物的健康。我国已列为一类疫病。  相似文献   

6.
介绍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特点以及诊断与防治。在动物流转过程中应严格管控,做好防范。疫情一旦传入,必须按早、快、严、小扑灭疫情。在高危地区对小反刍兽进行紧急免疫注射,严格消毒被污环境。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善疫是一种山羊和绵羊严重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组织(OIE)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为外来疫病,被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笔者通过对该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实验始煅榧际醯认喙刂兜淖凼?提高大家对小反刍兽疫的鉴别能力,严防该病传入.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主要是包括山羊和绵羊在内的野生小反刍动物发生的一种传染类疾病。病症表现为急性或是亚急性。由于这一病症的出现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对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控对策,为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羊一旦感染,发病率、病死率极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介绍小反刍兽疫的基本情况,并介绍该病的诊断、应急处置和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炎、肺炎、肠炎为特征。本文阐述了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征、传染源、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对养羊业生产中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为储备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技术,根据GenBank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为材料,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一步法PT-PCR检测方法,并对所建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扩增大小约447bp目的基因片段。该一步法RT-PCR最佳模板质量浓度为6.76×10-3 g/L,最佳退火温度60℃。该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其最小模板检出质量浓度为6.76×10-6 g/L,且方法具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应用性,可用于小反刍兽疫多种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以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苜蓿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摸索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所选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UM+0.1mg/L NAA+0.5mg/L KT为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培养基。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条件为:下胚轴预培养3d,农杆菌菌液侵染15min,然后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共培养3d后清洗,选择压为卡那霉素(Km)75mg/L,抑菌浓度为头孢霉素(Cef)300mg/L。本研究为制备防治小反刍兽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小反刍兽疲(PPR)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传播途径、PPRV基因组的结构、PPRV的理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生物安全对控制PPR的意义,从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两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为养羊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中国新疆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所有国家全部的PPRVF基因全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结合疫情毒株时空分布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F基因全序列,与2014年小反刍兽疫情中河南和北京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为99.8%~99.9%,与中国西藏3个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7%,与中国采用的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的是肯尼亚毒株,与国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印度毒株。F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属于基因Ⅳ系。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结果显示,除与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ICV89氨基酸同源性最低外,与其他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均与核苷酸的比对结果一致。中国新疆PPRV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可能是由周边国家传入。  相似文献   

15.
16.
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对小反刍兽疫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利用I-TASSER进行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P基因和MV、CDV、RPV、DMV和PDV的P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62.9%、63.3%、64.4%、65.1%和60.4%,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45.9%、46.2%、50.6%、50.3%和47.0%。三级结构表明该蛋白由3个结构域构成,中间是由多个α-螺旋构成的结构域,主要行使与L大蛋白和RNA结合的功能,两边分别是N-端和C-端结构域,C-端结构域含有3个α-螺旋,分别位于458—468aa、492—499aa和503—505aa位,主要作为N蛋白α-螺旋的结合位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分析和预测了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PPRVN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PPR防疫.【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Nigeria 75/1株N基因序列进行人工合成,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N5基因扩增,经测序分析后将N5基因片段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相连接,成功构建pET-32a-N5质粒.将pET-32a-N5转化于TransB(DE3)原核表达感受态细胞后用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分析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利用原核表达纯化的PPRV N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针对PPRV N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建立的方法对112山羊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该方法与竞争ELISA试剂盒对比,临床符合率94.8%.【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鞘翅目(天牛科、吉丁虫科、象鼻虫科、小蠹虫)、鳞翅目(螟蛾科、木蠹蛾科、透翅蛾科)以及白蚁等各类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人工物理防治、种群控制法、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小反刍兽疫羊痘活载体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Nhe Ⅰ和Hin-d Ⅲ双酶切重组质粒,将目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7.5中,得到重组载体pEGFP-N1-P7.5-H,重组载体Hin-d Ⅲ、NheⅠ双酶切片段EGFP-P7.5 H平末端连接到KpnⅠ 酶切后的载体pUC119-TK中,得到通用转移载体pUC119-TK-EGFP-P7.5-H。[结果]经酶切鉴定及PCR扩增检测,表明构建载体正确。pUC119-TK-EGFP-P7.5-H转染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48 h后报告基因表达。[结论]该研究为研制小反刍兽疫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