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旱壮秧在形态和生理上均表现较大的优势。培育6-7叶蘖壮秧的关键技术是:(1)掌握适宜的亩落谷量,杂交中籼稻20-25kg,中粳稻40-45kg。(2)苗床的培肥熟化,要达到有机质含量2.5-3.0%,土壤容重1.0-1.2g/cm^2,孔隙度55%。必须及早培肥、施足施全肥料,通过多次耕翻,做到肥土相融,床土疏松。(3)以土不势为指标搞好土壤水分管理。从苗床水分胁迫临界土水势测定结果看出,2.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和常规培肥对水稻秧苗素质、抗旱耐碱能力的强弱、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秧苗,其单株带蘖数较常规培肥高48.9%,成秧率比常规培肥高40%,且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抗旱耐碱能力强,在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发现黄、僵、枯死苗,植株抗性强.秧苗栽插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发生快,高峰苗提早,有效穗多.施用"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多,比常规培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1.8%.  相似文献   

3.
4.
崇左县旱耕地土壤肥力演变状况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崇左县旱耕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与1981年的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县旱耕地土壤明显变酸,pH值下降0.8,有机质含量下降0.07%,速效磷含量上升2.5mg/kg,速效钾含量上升35.3mg/kg,通过分析变化原因,提出增施有机肥料及合理施用化肥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春季育苗时常常出现黄苗,僵苗、死苗、死芽现象。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抓好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是关键措施之一.现将冬季苗床培肥技术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8.
大名县土壤肥力特征及培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大名县土壤沙,旱,盐、薄的特点,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了大名县的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了土壤改良培肥方法,为指导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检测分析,研究了杭州市桐庐县旱地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桐庐县旱地土壤pH趋向偏酸,保肥能力中等,有机质及碱解氮贮量中等偏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很不均衡,有效磷存在过量风险,而速效钾缺乏风险较高。为此,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的技术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吨粮田肥力指标及培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提出了关中灌区吨粮田土壤肥力指标及面积分布预估,得出一年两熟玉米和小麦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94.7kg/hm^2,P2O590.6kg/hm^2和N162kg/hm^2,P2O5132.75kg/hm^2;玉米以马鞍式施肥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土壤肥力监测与培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长期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施肥实践为依据,揭示了安徽省农田50~70年代氮磷钾养分全面亏缺,氮、磷养分成为限制因子;80年代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均有所上升,而速效钾含量则急剧下降,成为新的限制因子。针对当前影响安徽省“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猛攻冬绿肥单产,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应用配方施施肥技术成果,推广平衡施肥及化肥深施等施肥对策,以期达到维持与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旱耕地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初步探索出铜仁主要旱耕地两种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措施。提出了在两种轮作方式中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冬季作物中套种箭舌豌豆和苕子有利于耕地培肥,以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农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论证了这一培肥技术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为保持和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本文从我县土壤肥力及肥料结构的演变,对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耕地土壤的培肥进行分析.(一)土壤肥力的演变我县土壤类型有里下河地区的水稻上,长江三角洲潮土,少量滨海潮盐土.耕地土壤的肥力变化和人为影响密切相关.五六十年代全县开荒面积达15万亩,开荒后有机质矿化速度加快,含量急剧下降.水稻土地区逐步实行沤改旱、水旱轮作,打破了原来的有机质平衡;潮土地区质地较轻,早耕熟化使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少,原先有机质含量多的荒地含量急剧下降,光板地则有机质逐渐积累.1974年全县38个点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959年的2.65%下降至1.74%,但与此同时速效养分有所增加,速效磷从2mg/kg  相似文献   

15.
洪涝灾害对沿海棉区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培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入夏以来,我省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两段黄梅期间降水量达700~1200毫米,比常年多3~4倍,超过本世纪以来我省出现的1921年、1931年和1954年三次大水灾同期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土壤肥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土壤养分流失 大量的雨水一方面对土壤表面产生直接  相似文献   

16.
<正> 1 土壤肥力的基本情况 东光县的土壤以潮土为主,它具有有机质矿化度强烈的特点,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很难得到积累,其它养分也比较缺乏。由于近年来的耕作采取“重用轻养”与“重比轻有”的方法,加之气候、水利等条件的限制,东光县的土壤肥力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状况。 1.1 东光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达不到高产稳产田的要求。1982年土壤普查时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8%~4.82%,平均为0.95%;198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8%~1.17%,平均0.92%;1997年9月,土壤有机质含量0.80%~1.2%,平均为0.95%。这就明显反映出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076个土壤样本的化验分析和肥料调查,论述了萧县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原因,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宜昌市主要茶园土壤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肥力为土壤酸化,有机质缺乏,碱解氮普遍偏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不均等,既有缺乏的土壤,又有含量丰富的土壤;微量元素中,普遍缺硼,锌差异较大,既有缺锌的土壤,又有富锌的土壤,不缺铁。土壤的培肥措施为增施有机肥,间作绿肥,茶园覆盖,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不良施肥习惯等。  相似文献   

20.
陇南地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分析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陇南地区 1 0 31个土样的分析测试值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值相比较 ,得出本地区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并提出六项土壤培肥措施 ,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系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肥和饲料作物、施肥、保持水土平衡、调整土体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