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光耀 《江西棉花》2008,30(1):63-63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较多,已发现有20余种,常导致烂种、烂芽、烂根、叶枯,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不能一播全苗,甚至要翻种,影响早发。苗病按照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病,主要包括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常造成烂种、烂芽、根茎腐烂,造成整株、成片死苗;另一类是叶病类,主要包括黑斑病、角斑病等,危害叶片,使叶片枯焦,影响幼苗早发。由于棉苗病害种类多,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棉种处理与及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棉种处理1·1精选棉种及晒种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经硫酸脱绒,以消…  相似文献   

2.
敌克松防治棉苗立枯病效果好棉苗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俗称烂根、黑根、腰折病等。此病在大部分棉区均有发生,而且较为严重,特别是低温多雨的天气,常造成烂种,烂叶和死苗,一不少地区常因立枯病发生进行补种、移苗,造成全因棉花生长不平衡。影响了产量,甚至...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和棉油(菜)两熟双丰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比直播棉生长发育早,亩成铃数多,早熟高产优质。可是,因营养钵播种早,天气阴雨低温多,出苗后又因钵苗薄膜覆盖,膜内苗床适温高湿,有利于各种苗病扩展蔓延,导致全苗后至二叶一心期(尤其抽心前后)棉茎基腐及根腐类型病害大量发生而烂根死苗,即自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死苗高峰期,一般死苗率3.7—7.5%,个别苗床达33.7%以上。为了解决棉花营养钵苗床烂根死苗与早全壮苗的矛盾,我们对棉花苗期病害开展了防治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苗期病害。它不但影响早苗、全苗、壮苗,而且土壤内积存的病菌和轻病未死苗,又是中后期棉株发生根腐和茎基腐的根源。棉田严重发病时,造成密度下降、棉株间生长不平衡、迟发及早衰等现象,造成棉花减产。据1973年和1975年的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棉苗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播种出苗期间,立枯病和炭疽病等引起的根病相当普遍,是导致烂种、病苗和死苗,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五十年代以来,国内防治棉苗立枯病,使用五氯硝基苯与防治炭疽病的汞制剂混合(即五赛合剂)拌种,效果良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防治棉苗根病的主要方法。近年,农药公害问题普遍受到重视,有机汞制剂由于对人  相似文献   

6.
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前景孙君灵,宋晓轩,刘学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我国棉花苗期病害危害范围广,尤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更为严重,在棉苗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烂种、毁苗以至田间成片死苗,甚至毁种重播;发病轻时延缓生长,形...  相似文献   

7.
棉花立枯病和炭疽病是棉花苗期发生的两种真菌性病害 ,常引起棉花干叶、烂根、死苗 ,对棉花前期发育有较大影响。 2 0 0 3年临清市 40 0 0 hm2 棉田中 60 %的地块 ,苗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病害严重地块死苗率接近 30 % ,露地直播田比地膜覆盖田发病程度偏重 ,据田间调查 ,发病原因主要有 :1发病原因1 .1气象因素。 5月上中旬气温较常年均值分别低 2 .3℃、2 .8℃ ,4月底 5月初又连下了两场小雨 ,增加了土壤湿度 ,低温高湿 ,光照条件差 ,棉花在这种条件下 ,根系生长发育缓慢 ,光合作用弱 ,干物质积累少 ,致使棉苗瘦弱 ,抗病能力差 ,病菌趁机…  相似文献   

8.
王智广  崔书瑞 《中国棉花》2007,34(12):38-39
1苗期病害棉花苗期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红腐病、根腐病、枯萎病、茎枯病、疫病、黑班病、轮斑病、角斑病等10余种之多,其中以引起烂种、烂根、死苗的立枯、炭疽、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为害性最大。(1)发生特点:如果说棉田多年连作、病菌基数较大和春季低温、高湿的恶劣天气是导致“棉花死苗”的“罪魁祸首”,那么,品种的抗病性偏差、种子药剂处理不好(购买的商品种子使用种衣剂质量较差,或自留种的不拌种、拌种农药质量较差等)、不晒种(发芽势弱、出苗率低)、播种过早(由于温度低而造成出苗期延长,棉苗长势偏弱)等因素,则是造…  相似文献   

9.
棉花烂根病是奎屯垦区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该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特别是1999年、2001年全垦区内棉苗烂根病发病率在30%~90%,棉田缺苗断垄,重病田大量死苗,造成毁种和补种,严重地影响了棉花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0.
四川棉区属育苗移栽地区 ,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种类较多 ,主要以立枯病、炭疽病为主 ,发病率轻者2 0 %~ 30 % ,重者可达 5 0 %以上。苗病常常造成缺苗补种 ,延迟生育 ,降低棉苗素质 ,影响壮苗早发 ,甚至造成大量的死苗发生 ,改种重播 ,导致迟播迟发 ,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物理防治一是精选棉种。播前用人工和机械设备进行种子精选 ,将破子、病子、杂子、嫩子去掉 ,选用成熟度好、子粒饱满的作种。二是重视晒种。播前选晴天将种子翻晒 1~ 2天 ,以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 ,降低含水率 ,打破休眠期 ,提高活力 ,有利加快出苗 ,…  相似文献   

11.
敦煌市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敦煌市的传统产业 ,由于受市场影响 ,棉花连作比较严重 ,一般连作 4~ 6年 ,有的地块甚至达 1 0年左右 ,而且近几年棉花播种后阴天多、气温低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死苗。往年该市棉苗死亡率在 1 .2 %左右 ,较重年份达 4%以上 ,较重地块达到 1 2 .4%。危害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棉苗立枯病 ,且常与棉苗炭疽病、红腐病混发。1主要症状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若遭病菌侵害 ,就会烂种、烂芽 ,不能正常出苗。出苗后半月内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其症状为棉苗接近土表的根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 ,后呈长条状褐色凹…  相似文献   

12.
棉花播种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烂芽、烂根、烂茎现象,病情严重时造成棉苗枯死,病轻的也使棉苗生长缓慢,开花晚,结桃少,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棉花苗期病害可分为两类:一是地下根部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二是地上叶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等。以棉苗根病为主。1三种棉苗根病的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1.1发病症状。立枯病引起发病的是一种立枯丝核菌,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极少数潜伏在棉子内外。播种后开始侵害种芽,出苗后主要侵害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严重时茎周呈黑褐色,直至倒伏枯死。炭疽…  相似文献   

13.
棉苗病害的种类很多 ,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 ,其棉苗病害的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也不同 ,其中发病种类以炭疽病、立枯病为主 ,危害程度为北方大于南方 ,尤其是在遇到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时 ,可造成大量死苗 ,致使缺苗断垄 ,甚至毁种重播。因此选用合适的高效药剂是防治棉苗病害的当务之急。据报道 ,甲壳素对真菌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尤其对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许多研究还表明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其与杀菌剂互作对棉苗病害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以期…  相似文献   

14.
棉苗根病是造成棉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我县棉花全苗、早发的主要矛盾。七十年代末期,由于西力生有机汞剂停止生产,稻脚青有机砷剂供不应求,大量白籽下地,如果遇上阴雨低温,棉苗烂根死苗将会普遍发生,严重导致缺苗断垅,翻耕重播。近年,棉苗期虽然天气较为正常,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棉苗根病发生。常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严重年份可达25%以上。因而加强棉苗根病的调查研究和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乃是棉花生产上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站连续进行棉籽药剂处理试验、示范,证明新杀菌剂拌种双,对棉苗根病的防治效果很佳,对棉花生长并无不良影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棉花苗期病害、黄萎病和铃病进行综合防控,明确供试药剂对各种病害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1%(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嘧菌包衣种子对棉花苗病的防治效果为88.5%~96.6%;黄萎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99植保和棉萎克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3.6%~59.3%,棉萎克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99植保;铃期分别使用50%多菌灵和75%代森锰锌与高脂膜喷雾防治铃病,前者防治效果优于后者,防治效果最高达54%;上述综合防病措施,可使棉花增产籽棉4.1%~11.9%。该研究可为棉花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棉花苗期病害的抗性鉴定赵敬霞,王忠义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050041棉花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在常年普遍发生,春季多雨年份,死苗严重,尤其是穴播地膜棉,成穴死苗,死苗率为30%以上,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结合育种对4种类型棉...  相似文献   

17.
棉花茎枯病是棉花苗蕾期常见病害之一。其初侵染源以种子带菌为主,棉苗出土后至现蕾期都有利于其发生、扩展、蔓延。江西省彭泽县杨梓乡1991年是水改旱新棉区,茎枯病、叶病在局部棉地有所发生。对此,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了一定措施。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棉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棉区分布很广,已发现的棉苗病害有20余种,北方棉区危害最严重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发病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90%。尤其在多雨、阴湿、低温或冷暖气候剧烈反复时最易发生,且往往是混合并发,成灾较多。轻的引起僵苗、病苗,重的导致烂芽、烂根,叶枯茎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苗期主要害虫是蚜虫,造成棉苗皱缩、卷叶,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棉苗枯死。棉花苗期病虫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棉田高产。种子包衣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一项先进技术,也是促进种子产业化和标准化、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  相似文献   

19.
棉花苗期根病在山东省常年发病株率50%左右,死苗率5%~10%;在多雨低温年份发病率可达100%,死苗率达2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要翻耕重种,可见棉苗根病是棉花高产、优质生产的首要障碍。棉花播种后要防病保苗,就要尽可能缩短棉花播种出苗的时间,提高棉苗抵御根病侵染的能力,达到苗全、齐、匀、壮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2013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乡刘庄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拌种对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棉花安全,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可选用25%溴菌腈WP防治炭疽病,30%恶霉灵FS防治红腐病和立枯病,也可选用2.5%适乐时FS防治以上3种病害.从对棉蚜和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宜选用24%螺虫乙酯SC,也可选用70%噻虫嗪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