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林蛙(Rana tenplalia)是长白山区重要的经济动物,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八十年代末,由于人们对该物种的医用价值的过分信赖和栖息地随着经济开发日趋恶化,导致该资源趋于减少,部分区域已濒临灭绝。特别是长白山保护区区域中国林蛙资源近几年来变化尤为突出,体现在分布区、繁殖场等逐年缩小和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气温上升等因素,目前该区域林蛙群数量急剧下降。中国林蛙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也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成员之一。因此,研究中国林蛙种群数量消长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长白山保护区林蛙资源状况的报道甚少,仅见有一些种群生态、繁殖习性、人工饲养等报道。作者于1990年至2003年在长白山保护区开展了对中国林蛙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栖息的重要野生经济动物,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根据延边地区的森林环境和野生中国林蛙资源状况,将该区域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地划分为6类,对人工放养量提出了参考数据,并应用电脑技术制作了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蛙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随着人们对中国林蛙的医用价值和保健特效认识的提高,以林蛙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渐兴起,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品制造的蛙油日趋匮乏,价格日益昂贵,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同时,由于中国林蛙生长的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滥捕滥杀加剧,致使林蛙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本文通过对中国林蛙养殖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目前中国林蛙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林蛙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林蛙是我国东北各省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在养殖技术上,现在主要以半人工养殖为主。本文分析了目前林蛙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养殖技术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搞全人工养殖,加工业明显滞后。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业的对策,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搞好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及其产品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野生食品,由于其野生资源已受到极大破坏,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只有加强保护,积极开展人工养殖,拓宽饲养领域,才能满足人们对林蛙及其产品的需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该文阐述了东北三省中国林蛙养殖、产品开发利用概况、养殖的效益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蛙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哈士蟆,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在我国东北三省分布广泛。由于林蛙所独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人为大量捕杀,造成林蛙资源锐减,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一涨再涨,供不应求,尤其是蛙油在国内外市场更是走俏,供需悬殊。我国蛙油产量由建国初的5000吨降至目前的40至50吨。东北地区森林没有污染,是林蛙生长、繁衍的优良天然环境。因此,东北的林蛙属于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及药品。东北大力发展林蛙养殖业,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25日至29日,省森工总局动植办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林蛙养殖技术培训班,资源局局长孙天经、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吴建平出席了开学式并作了讲话。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合江以及黑河、哈尔滨林区的职工与林蛙养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2010年对辽宁省中国林蛙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中国林蛙种群数量3.9亿只,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全省现有驯养繁殖单位9957个,年产商品蛙约2亿只。总结出目前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辽宁省发展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6项措施,促进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东部山区(包括通化、吉林、延边三个地区)幅员广大,约10余万平方公里。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山脉纵贯全区,境内山高林密,灌草丛生、百川竞流、沟溪纵横,水库池塘星罗棋布,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与飞龙、熊掌、猴头同誉为四大山珍的哈什蚂名闻中外。哈什蚂是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晋东南林蛙的统称。吉林省是中国林蛙的主要产区之一。鉴于哈什蚂种群庞大、繁殖快、易于人工繁殖管理,成本又低,收益较大,故商品化生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栖息生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选设调查样方 ,调查了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的栖息生境及分布 ;确定了中国林蛙在吉林省的地理分布区和动物生态地理群。通过对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生境选择的研究 ,确定了人工养殖林蛙的最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林蛙、青蛙和蟾蜍输卵管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3种蛙输卵管中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3种蛙输卵管中均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林蛙与青蛙输卵管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含量基本一致,哈蟆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是青蛙油的1.72倍,是蟾蜍油的1.15倍。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延边林区全面推行林地沟系承包经营以来,中国林蛙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延边林区林地经济的主导产业。本文就该地区林蛙产业现状、地域优势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提出了林蛙产业发展的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性别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林蛙胚胎发育的适当时期。用化学、物理和激素等因子控制林蛙性别分化。增加雌蛙的发生率。提高林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物中鞘翅目、膜翅目昆虫和节肢动物中的潮虫所占比例较大,泽蛙、中国林蛙和四川湍蛙的食物多样性较高、食谱较宽,华西蟾蜍则对鞘翅目偏好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黑龙江省8个地区野外采集的中国林蛙(Rana c hensinensis)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区域分化的初步研究。实验筛选出的10个RAPD引物 共扩增出78条DNA多态片段。用NJ(Neighbor-Joining)方法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树。 结果表明,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在8个不同采样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化,且不 同地区的中国林蛙之间存在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不相吻合。根据地理、地质学资料初步推论 ,黑龙江省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的中心发源区很可能位于松花江和黑龙江两江下游 的丘陵地区。并主要依靠松花江水系从三江平原进入松嫩平原,在方正地区形成向西扩散过 程中的次中心发源区。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8月,对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该区有两栖动物2目8科12属31种.除3种古北界种类外,其余28种均为东洋种,占总种类的90.32%;东洋种中有13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区,有11种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和虎纹蛙2种;尾斑瘰螈和中国瘰螈在湖南省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山系;数量优势种有棘侧蛙、华南湍蛙、崇安湍蛙、花臭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等;香农-维纳多样性系数为1.3123,均匀度系数为0.9068.最后,对区系特征、资源状况和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中所列述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森林资源9个指标进行主分量综合排序。  相似文献   

19.
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本研究于2011年3~10月对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共52种,隶属于3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4科14种,爬行纲2目9科38种.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达41种(占总物种数的78.85%).调查发现1种广东省两栖类动物新记录——长肢林蛙,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红耳龟、牛蛙和孟加拉巨蜥.并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