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喷施穗萌抑制剂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新国 《杂交水稻》2003,18(4):37-38,44
2000—2002年进行了杂交稻制种穗萌抑制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制种在母本终花后喷施穗萌抑制剂,不但有极显著的抑制穗上芽谷的效果,而且有增加千粒重、促进单产提高的作用;同时,对杂交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穗萌抑制剂喷施时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士宋 《杂交水稻》1999,14(6):24-24
为了探索杂交稻制种中穗萌抑制剂的最佳喷施时期,1997 年进行了不同喷施时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穗萌抑制剂在种子乳熟末期和黄熟初期各喷1 次,防治穗芽效果显著,增产幅度最大;在始穗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急剧下降,制种失败。  相似文献   

3.
对珍汕 97A ,协青早A和Ⅱ 32A 3个杂交水稻亲本喷施穗萌抑制剂和多效唑 ,以减少穗萌的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抑制穗上芽的效果以穗萌抑制剂较好 ,而多效唑没有明显的效果。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 ,施用穗萌抑制剂可控制穗上芽在 5 %左右 ,在恶劣的连阴雨天气下 ,通过施用穗萌抑制剂可减少 7~ 2 9个百分点的穗上芽。穗萌抑制剂的喷施时期以乳熟末期 (收割期前 7d) 黄熟期 (收割期前 5d)最为适宜。抑制穗萌的效果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在本试验中每公顷用 180 0g(分 2次用 ,每次 90 0g)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试验的 3个不育系施用穗萌抑制剂均有较好的效果 ;各处理在喷施穗萌抑制剂后 ,千粒重基本上无大的影响 ,但结实率则有较大差异。亲本种子在施用穗萌抑制剂 6 0d后 ,就可以解除抑制 ,恢复正常的发芽水平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穗发芽与穗萌动种子特征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杂交水稻种子在收获前常遇多湿天气容易产生穗萌动,因而在实际的制种中存在风险。综述了杂交水稻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穗萌动发芽的技术策略以及今后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穗芽种子精选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引进的国外精选机械对不同穗芽程度种子的精选效果。研究表明:通过精选能有效地清除全部长芽芽谷和大部分短芽芽谷,但萌动种子精选效果不佳。精选还能明显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活力。低芽谷率种子经1 ̄2次精选较理想,高芽谷率种子则需3次精选。精选次数过多易致机械损伤而使种子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的有机钾肥应用于杂交稻(K优047)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母本拔节期、幼穗分化Ⅷ期、齐穗后3d各喷施1次钾肥,对产量、穗粒数、结实率均有显著提高作用,但有机钾肥的效果明显优于KH2PO4;较高浓度的有机钾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以5个大穗型父本R527,R353,R747,9311,RB207-1为对象,以中穗型父本R207为对照,研究了生育期感温特性、穗部性状、花粉亲和力、抽穗与开花动态。结果表明:R207,R353,R527,9311,RB207-1,R747感温级别分别为,,,,,级;R747,RB207-1,R353,R527,9311平均每穗总粒数分别为408.2,341.1,244.4,208.3,207.6粒,表现为超大穗型或大穗型;每穗总粒数越多,其着粒密度也越大,并且表现着粒密度与结实率呈负相关;花粉亲和力表现为RB207-1〉R207〉R527〉9311〉R353;大穗型父本抽穗历期较R207长,抽穗盛期的日抽穗率表现为BR207-1〉R527〉R207〉9311〉R747〉R353;R207,R527,R353,9311,BR207-1,R747开花盛期日开花率分别为17.28%,16.16%,13.28%,14.90%,12.49%,12.94%。供试大穗型父本花时较集中,盛花时短,有利于提高母本接受花粉的机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塑料袋整穗保湿发芽、籽粒培养皿发芽和人工雨室诱导穗发芽3种方法,对10个杂交水稻制种组合种子进行穗发芽敏感性鉴定.结果表明,塑料袋整穗保湿发芽、籽粒培养皿发芽和人工雨室诱导穗发芽均能对水稻穗发芽敏感性进行评价,其中以塑料袋整穗保湿发芽更为简便适用,以受粉后20,25和30 d测得的发芽率平均值为鉴定指标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浅谈杂交水稻专业化制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同样的投入,管理水平不同,产量悬殊很大。多年来,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体系都是由千家万户组成,由于农户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一致,制约着平均产量的提高。通过2a来实行专业户专业化制种的实践,取得了较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种子穗萌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穗萌抗性水平不一的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为亲本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试验设计,并运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遗传模型及估算遗传方差分量和预测遗传效应值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穗萌特性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的穗发芽率同时受种子直接加性、种子直接显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影响,且以种子直接效应为主,不受细胞质和母体显性效应的影响。在选择育种中,田间穗上发芽率以单粒选为好。而穗萌指数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但母体植株中只测到显著的母体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制种建立母本最佳穗层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制种田中喷施“九二0”后的母本穗层划分为高层穗、表层穗、平颈穗、包颈穗4个层次。对各种类型穗层的受粉原理、自然受粉状态,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母本最佳穗层结构模式,以及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稀播壮秧、密植等6项农艺措施和配套措施,来建立起母本最佳穗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父本旱育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制种中母本的穗颖结构与受精情况,1997 年用R402 作花粉供体,以V20A、珍汕97A、金23A、优IA 为花粉受体,对4 个不育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一次枝粳数略高于二次枝梗数,且着颖总数及平均着颖数明显高于二次枝梗,其枝梗退化也显著低于二次枝梗。母本颖花接受花粉后,其变化趋势是:一、二次枝梗数着生较多的中下部受精率高,枝梗较少的穗顶部受精率相对较低,并因母本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提出在杂交水稻制种上,选择大穗型异交结实率高的母本类型是制种高产的首选条件,而促进母本大穗,提高异交性能的一切栽培技术是夺取制种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制种田间除杂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民军 《杂交水稻》2000,15(1):16-17
杂交水稻制种田间除杂是保证种子纯度的重要措施,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田间作杂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花信灵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研究ApplicationofHuaxinlinginhybridriceseedproduction黄志华(广西临桂县农业局541100)广西佳林市花信灵植物化工厂生产的花信灵,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调节父母本花期和花时的生...  相似文献   

15.
16.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加速机械化在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应用,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以传统母本人工移栽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机插秧株行距为16cm×17.5cm和20cm×17.5cm的栽插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手工移栽长3d;在产量方面,株距为20cm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比株距为16cm的产量高0.34t/hm2,并且机插秧母本两种栽插规格下的田块产量均比手工移栽母本田块的产量高。这不仅说明了株行距在机插秧母本中占有重要作用,又表明此次机插秧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制种高产县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内江市杂交稻春播夏制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指出,保证种子纯度是高产制种的前提;改进制种技术,增苗增德是高产制种的保;提高异交结实率是高产制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珊  吕艳梅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1,25(4):400-404
在杂交水稻制种及其生产过程中,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九二○"(赤霉素)、多效唑等物质对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双亲群体结构、不育系抽穗特性、异交特性等均起到调控效果;多效唑、烯效唑、旱育保姆、青鲜素、矮壮素、天丰素等物质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与成秧率偏低、秧苗徒长、僵苗、植株倒伏、结实灌浆受阻等均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化学调控技术成为传统农艺技术的发展与补充,并向综合调控剂、自然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环保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研发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