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17-18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双孢蘑菇品种双7,性状稳定,菌丝长势旺,长速快,在18—20℃温度下,麦粒种10天平均长速为4厘米以上;出菇早且整齐,产量高,播种后38~40天出菇,前四潮菇产量达到10.2千克/平方米以上;且菇体洁白,菇形圆整,肉质致密,厚实,菇味纯正,大小均匀,平均单菇重18—20克左右。在引种观察和品比试验中,综合性状均优于目前国内普遍种植的As2796,前四潮菇产量较As2796提高36.19%和31.37%。且双7较原引地适应性更强,菇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更广,由8.22℃扩展到5—25℃,抗病性强,易管理,特别适合甘肃省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3.
4.
双孢蘑菇贮运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的重要食用真菌之一,其保鲜期短是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瓶颈。从适时采收、修整分级、及时预冷、包装、适温贮藏、保鲜剂处理、运输等方面总结了双孢蘑菇的贮运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5.
1品种选用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能好的优良品种。2栽培技术2.1培养基质要求麦秸、稻草、玉米秆为栽培双孢蘑菇的主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粪肥有牛、马等畜禽粪便,要求晒干,用时堆积发酵。还要加入一定量的饼肥、化肥等。 相似文献
6.
7.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现阶段食用菌年生产总量在900万t以上,对应的产值数额为408亿元,占世界总产量的65%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用菌的消耗量越来越高,其中,香菇、木耳、蘑菇等众多菌类产品在我国进行大范围供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发展前景广阔。以菏泽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利用秸秆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意义,论述双孢蘑菇的栽培原理,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双孢蘑菇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双孢蘑菇中代谢产物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的结构、药理作用,以及双孢蘑菇中活性多糖、蛋白酶及脂肪的结构特点,为国内双孢蘑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21-21
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周嘉运报道。双孢蘑菇是腐生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都是从培养料中获取,它喜欢腐熟的粪草培养料,根据研究和实践表明,这类粪草培养料有着合理的碳氮比,粪肥和秸秆重量比是6:4或5:5,这样的培养料碳氮比正好在30:1—35:1之间,很适宜蘑菇的生长并达到丰产。后来由于粪肥的缺乏,使培养料中的牛粪比例越来越少,这样的培养料中碳源有余,氮源不足,人们从实践中摸索出添加含蛋白质较高的麸饼、鸡粪、猪粪、蚕粪等物质及尿素、硫酸铵等化学肥料来补充氮素的不足,也取得好的结果。蘑菇无粪栽培技术,就是用花生麸、菜籽饼、豆饼等含氮量比较高的麸饼类物质来代替所需的牛粪中所含的氮素,或者用花生藤、黄豆秆之类的含氮量比较高的物质代替,不足部分再用化肥尿素、复合肥、硫酸铵来补充,如果碳氮比调配合理,也能取得丰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复合液保鲜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柠檬酸为护色剂,进行蘑菇保鲜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钠0.4%、柠檬酸1.0%、二氧化氯50mg/L、植酸0.03%的复合保鲜剂,在常温下可明显降低蘑菇的失重率,抑制呼吸强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纯化的19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本研究以分离纯化的双孢蘑菇A15菌株和国内外主栽的18个双孢蘑菇菌株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已筛选到的8条ISSR-PCR反应引物进行菌株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8条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DNA条带137条,多态比率为93.51%,供试的19个菌株两两间的相异系数范围从0.08~0.70,在不同的相异系数水平上,可分为多种不同的菌株类群,说明19个双孢蘑菇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双孢蘑菇的种性鉴别和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贮藏条件是影响双孢蘑菇贮藏效果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气体成分、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双孢蘑菇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利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三种有机酸和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三种氨基酸在不同浓度下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菌丝菌落直径、胞外蛋白含量、菌丝干重、胞内多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等生长参数,结果表明,外源加入0.04%的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和精氨酸能够促进双孢蘑菇的生长,其中琥珀酸组的菌丝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31%;精氨酸组的胞外蛋白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51%;柠檬酸组的胞内多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值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和146%。但过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则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麦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差异,以60%稻草配方和100%麦草配方的培养料为栽培基质,研究发菌料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p H、电导率、含水量、灰分、碳氮含量、C/N等理化性质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00%麦草配方相比,60%稻草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电导率、灰分含量较低,而第二潮菇后的碳氮含量迅速升高。三潮菇结束后,60%稻草配方的培养料纤维素与木质素的降解率低于100%麦草配方,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差异不大。研究初步探明了稻、麦秸秆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差异,为进一步利用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锥栗是我国古老且重要的名、特、优、稀落叶果树,它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适宜在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山地栽培。坚果营养丰富,肉质比一般板栗细嫩甘甜,适宜生食,也可糖炒、煮食,或加工制成蜜饯、栗粉和各种罐头等,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还有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采后贮藏期间极易发生表皮褐变,其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索双孢蘑菇采后褐变涉及的分子机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双孢蘑菇HMG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并对AbHMG蛋白特性,以及AbHMG基因在双孢蘑菇采后贮藏期间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FAM注释结果在双孢蘑菇中鉴定到13个AbHMG转录因子,编码序列长度425~1 881 bp,编码141~62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15 996~69 651,等电点5.12~11.13,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AbHMG蛋白的主要结构元件,所有AbHMG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核的不稳定蛋白。双孢蘑菇贮藏期间表皮L*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表现为表皮褐变程度加深,同时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电导率和呼吸强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AbHMG7、AbHMG9和AbHMG13基因在双孢蘑菇贮藏后期的表皮样品中显著上调表达。双孢蘑菇中共鉴定到13个HMG转录因子,其中AbHMG7、AbHMG9和AbHMG13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相关的转录调控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