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的组合及比例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将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精料两两组合,且每种组合均设6个组合比例(0∶100、20∶80、40∶60、60∶40、80∶20、100∶0),筛选出最优复合处理麦秸与青贮玉米秸比例后再与精料以这6个比例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饲料的组合和比例对瘤胃液pH影响不显著(P>0.05),所有组合氨氮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综合考察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得出各组合中的最优比例分别为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40∶60、复合处理麦秸∶精料=60∶40、青贮玉米秸∶精料=60∶40以及最优复合处理麦秸与青贮玉米秸组合(40∶60)∶精料=80∶20。综上所述,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最优的组合比例是32∶48∶2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干玉米秸与花生蔓及精料在奶牛日粮中最佳配比,本研究将干玉米秸与花生蔓、干玉米秸花生蔓最优组合与精料分别以0∶100、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0、100∶0的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测定48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与干物质降解率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在干玉米秸与花生蔓的不同比例组合中,单项及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干玉米秸占80%时最大(P<0.01);(2)在干玉米秸和花生蔓最优组合(80∶20)与精料的不同比例组合中,单项及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干玉米秸和花生蔓最优组合占70%时最大(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干玉米秸、花生蔓与精料以56∶14∶30的比例组合为奶牛日粮中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花生蔓与其他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本研究将花生蔓分别与羊草、青贮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干玉米秸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产气量、产气参数、产气量组合效应、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微生物蛋白质组合效应和综合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在产气特性方面,各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花生蔓产气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粗饲料,潜在产气量全株玉米青贮最高,青贮玉米秸次之.2)在产气量组合效应方面,12、24、48h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及羊草组合,均是当花生蔓占2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P<0.01);当花生蔓占40%时,与全株玉米青贮组合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P<0.01);当花生蔓占80%时,各组合均产生最大负组合效应(P<0.01或P<0.05).3)在48h微生物蛋白质组合效应方面,除花生蔓与羊草组合中花生蔓占20%和40%时产生正组合效应外(P<0.01),其余均为负组合效应(P<0.01),其中花生蔓占80%时各组合均产生最大的负组合效应(P<0.01).4)在48h综合组合效应方面,当花生蔓占20%时,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和羊草均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当花生蔓占40%时,花生蔓与全株玉米青贮组合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当花生蔓占80%时,4个组合均产生最大负组合效应.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和羊草均以20:80组合效果最好,花生蔓与全株玉米青贮40:60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奶牛常用3种粗饲料间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研究了奶牛常用3种粗饲料混合料的组合效应,旨在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将苜蓿干草、青贮玉米秸和羊草基于干物质分别按100:0、80:20、60:40、40:60、20:80和0:100比例两两组合,根据发酵结束后的产气量(GP)、微生物蛋白产量(MCP)和代谢能(ME)分别计算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用单项组合效应指数评价组合效应的结果不完全一致,采用MFAEI进行综合评价时,青贮玉米秸-苜蓿配合比例为60:4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12;青贮玉米秸-羊草配合比例为40:6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83;苜蓿-羊草配合比例为80:2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09。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CS)、小麦秸秆(WS)与玉米秸秆青贮(CSS)的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首先研究CS与WS,筛选出的最优CS-WS组合后,再与CSS选出最优组合,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组合间产气量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CS与WS组合的SFAEI在60∶40比例时达到最优、最优CS-WS组合与CSS组合在40∶60产气量达到最优;各饲料间的干物质消失率影响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其最优SFAEI的比例组合分别是50∶50和20∶80;不同饲料组合间pH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产量在两组饲料组合中达极显著(P0.01)影响,分别是随小麦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随玉米秸秆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最优SFAEI的比例组合分别是60∶40和40∶60;不同饲料组合间氨态氮浓度影响显著(P0.05),在10.71~26.05mg/dl变化,均在正常浓度范围内;用多项组合效应指数评定各饲料组合的最优比例分别为:CS和WS为60∶40;最优CS-WS组合(60∶40)与CSS为20∶80。综合分析得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青贮三者的适宜组合比例为12∶8∶80。  相似文献   

6.
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间的组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间的组合效应。试验将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分别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比例进行两两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产气量及产气参数、pH、氨态氮、菌体蛋白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进而筛选各饲料组合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豆秸-花生秧、豆秸-青贮玉米秸、花生秧-青贮玉米秸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豆秸-花生秧和豆秸-青贮玉米秸均以20∶80时各产气参数最优,花生秧-青贮玉米秸以60∶40时各产气参数为最优;各组合对体外瘤胃液pH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P<0.05),在39~64 mg/dL变化;豆秸-花生秧和花生秧-青贮玉米秸的菌体蛋白浓度随花生秧比例增多而增多,豆秸-青贮玉米秸的菌体蛋白浓度在两者比例为20∶80时最高。以多项组合效应评定指数评定各组合效应,豆秸与花生秧、青贮玉米秸均以20∶80的比例较为适宜,花生秧与青贮玉米秸比例以60∶40时较为适宜,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以初花期第三茬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为原料,制成不同混合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比分别为0∶100、40∶60、51∶49、61∶39、80∶20、100∶0)的青贮饲料,水分含量为50%~70%,在室内装袋发酵90 d,测定混合青贮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80∶20组合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全株玉米单贮(P0.05),低于苜蓿单贮(P0.05);51∶49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不大;苜蓿与全株玉米40∶60、61∶39组合p H值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和全株玉米混贮40∶60组合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6):32-38
本试验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研究玉米秸秆青贮饲料(CS)与谷草(MS)的组合效应(AE)。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谷草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结合二者之间24 h、48 h、72 h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特性及其组合效应,筛选出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谷草的最优组合(BCM)。结果表明,1)体外发酵同一时间点的不同比例组合中,CS∶MS比例为80∶20的产气量(GP)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组合(P0.05或P0.01);发酵24、48和72 h的干物质消失率(DMD)在CS占80%时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或P0.01);发酵24、48和72 h的氨态氮(NH_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以CS∶MS为80∶20时最大(P0.05或P0.01),然后随CS比例的减少而逐渐降低。2)发酵24 h、48 h和72 h,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均以CS∶MS为80∶20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或P0.01)。3)CS∶MS为80∶20时的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高于其他比例组合,分别为AE_(24 h)1.09、AE_(48 h)0.95和AE_(72 h)0.68。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和谷草比例为80:20的组合最有利于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千草及全株小麦青贮间的组合效应。将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以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筛选出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间的最优组合后再与全株小麦青贮以这11个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测定72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的单项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在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的不同比例组合中,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60:40的组合最大,产气量组合效应指数则以70:30的组合最大,多项组合效应指数以比例为60:40的组合最大;在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最优组合(60:40)与全株小麦青贮的不同比例组合中,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80:20的组合最大,多项组合效应指数以比例为80:20的组合最大。综上,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比例为60:40的组合、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全株小麦青贮比例为48:32:20的组合具有最大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精粗比(concentrate:roughage, C:R)下柚子皮与苜蓿配比对绵羊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C:R在20:80下,柚子皮:苜蓿为80:0,70:10,60:20,50:30,40:40,30:50,20:60,10:70,0:80组合;C:R在30:70下,柚子皮:苜蓿为70:0,60:10,50:20,40:30,30:40,20:50,10:60,0:70组合;C:R在 40:60下,柚子皮:苜蓿为60:0,50:10,40:20,30:30,20:40,10:50,0:60组合。24组饲粮组合及3种单独原料分别测定培养2,4,6,9,12,24,36,48,72,96 h内的产气量,并通过24 h产气量(GP24 h)和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AE)。结果表明:与精料补充料和苜蓿相比,柚子皮的NDF含量较低,产气参数较高。C:R为20:80时,各组AE均为负值,80:0组显著大于0:80组(P<0.05);C:R为30:70时,各组AE无显著差异(P>0.05),30:40、10:60组AE分别为14.74%和3.61%,30:40组AE较好,其他组为负值;C:R为40:60时,0:60组AE极显著大于60:0组(P<0.01),显著大于30:30组(P<0.05),10:50组有大于60:0组的趋势(P=0.079),即0:60、10:50、20:40组AE较大。因此要获得高的AE,高精料(C:R为40:60)时,使用低比例柚子皮(0、10、20);中等精料(C:R为30:70)时,使用中等比例柚子皮(30);低精料时(C:R 20:80)使用高比例柚子皮(8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几种农作物秸秆(洋芋蔓、荞麦秸秆、大豆秸秆、冰草)与苜蓿的不同配比对绵羊日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了精粗比(concentrate supplement∶roughage,C∶R)为40∶60下,精料补充料∶秸秆∶苜蓿干草分别为40∶60∶0、40∶50∶10、40∶40∶20、40∶30∶30、40∶20∶40、40∶10∶50、40∶0∶60时的28组日粮组合及6种原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的产气量(GP),并通过24h产气量(GP24h)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AE)。结果表明:对于洋芋蔓各组,洋芋蔓比例为0、10及30的各组AE较高,其中洋芋蔓0组AE显著大于洋芋蔓50组(P0.05);荞麦秸秆和大豆秸秆各组AE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荞麦秸秆比例在20、30、40、50时各组合的AE较高,其中以荞麦秸秆比例为40最优;大豆秸秆比例为20、30、40、50、60时各组AE较高,结合其他产气参数,以大豆秸秆50组最优。对于冰草各组,冰草比例为10和20组AE较高,极显著高于冰草50、60组(P0.01),冰草10组显著大于冰草40组(P0.05),冰草30组极显著大于60组(P0.01),冰草0组显著大于冰草60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低比例洋芋蔓(0、10、30)或冰草(10、20)与高比例苜蓿配比,高比例大豆秸秆(50)或荞麦秸秆(40)与低比例苜蓿配比可获得较高的日粮AE。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实现低质粗饲料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北方地区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确定最佳粗饲料组合配方。将玉米秸、苜蓿、燕麦草3种饲草通过机械预处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体外发酵,根据混合饲草的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等)以及组合效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秸+燕麦草组合体外发酵各指标及组合效应效果不佳;玉米秸+苜蓿干草组合中,处理组D(玉米秸∶苜蓿干草=60%∶40%)和处理组E(玉米秸∶苜蓿干草=50%∶50%)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组合中,处理组R(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30%∶20%)和处理组Q(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40%∶10%)体外发酵指标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综合考虑,玉米秸+苜蓿干草和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两个组合中,苜蓿的添加比例在30%以上时,体外发酵积累的pH、IVDOM、GP、TVFA值及组合效应显著增加,能明显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或降解率,饲草间产生正组合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瘤胃乳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头平均体重为(275±20)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精料比例逐步提高来诱导酸中毒的试验方法,试验分4期,每期10 d,第Ⅰ、Ⅱ、Ⅲ期依次饲喂精料比例分别为60%、70%、80%的饲粮;第Ⅳ期饲喂精料比例80%+烟酸800 mg/kg的饲粮.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Ⅰ、Ⅱ、Ⅲ期,未添加烟酸条件下,随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pH显著下降(P<0.05);瘤胃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精料比例与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中的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也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与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0%精料比例与60%、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精料比例对瘤胃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和NADH/NA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NAD+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而NADH浓度和NADH/NAD+有提高的趋势.2)在试验第Ⅲ、Ⅳ期,精料比例为80%条件下,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P<0.05),而乙酸、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对瘤胃中总脱氢酶活性、NAD+、NADH浓度及NADH/NA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NAD+浓度,降低NADH浓度及NADH/NAD+的趋势.3)第Ⅰ、Ⅱ、Ⅳ期瘤胃中均未检出乳酸脱氢酶活性,而在试验第Ⅲ期,精料比例为80%(未添加烟酸)条件下,瘤胃中检出了乳酸脱氢酶,其活性为132.9 U/mL.结果提示,添加烟酸提高了瘤胃NAD+浓度,降低了NADH浓度及NADH/NAD+,抑制了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产生,从而缓解瘤胃酸应激或酸中毒.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以苜蓿为对照研究辣木叶与玉米的组合效应。辣木叶/苜蓿与玉米分别按100:0、80:20、60:40、40:60、20:8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采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组合间的体外发酵参数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比例的升高,两组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和乙丙比均呈下降趋势,而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48h产气量(48 h GP)和潜在产气量逐渐升高;辣木叶组和苜蓿组的pH、48h GP和丁酸无差异(P0.05),TVFA、乙酸、丙酸、产气速率和有机物消化率(OMD)极显著高于苜蓿组(P0.01);辣木叶组的48 h GP和微生物蛋白(MCP)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AEs)与苜蓿组无差异(P0.05),TVFA、乙酸和NH_3-N的组合效应值显著高于苜蓿组(P0.05);以48 h GP、NH_3-N、MCP、TVFA浓度和OMD的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AEs为主要衡量指标,辣木叶与玉米的组合比例为60:40时,正组合效应达到最大。从本试验结果可以得知,辣木叶是一种与苜蓿营养价值相当的粗饲料资源,辣木叶与玉米比例为60:40时的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泌乳奶牛日粮精粗比对饲料瘤胃降解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试验通过尼龙袋法(in situ)研究4种不同精粗比条件下,苜蓿、羊草、玉米青贮及精料在奶牛瘤胃内动态降解率变化及其降解参数,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评定日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动态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70(羊草组)日粮条件下,苜蓿12 h降解率(P<0.05)、玉米青贮12 h降解率(P<0.10)均低于其它日粮条件下的降解率,而羊草在24 h时表现出精粗比为30:70(羊草组和混合组)时,降解率极显著高于50:50组及65:35组(P<0.01);精料、苜蓿、玉米青贮及羊草的降解参数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及慢速降解部分降解速率c值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P>0.10);精料的有效降解率最高,其次为苜蓿与玉米青贮,羊草的有效降解率最低(P<0.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以30:70(混合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以高精料组65:35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荞麦秸秆、大豆秸秆、冰草与苜蓿配比后对绵羊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精粗比30∶70下精料补充料为30,某秸秆∶苜蓿干草为70∶0、60∶10、50∶20、40∶30、30∶40、20∶50、10∶60、10∶60时24组饲粮组合及5种原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内的产气量,并通过24h产气量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组合效应值(AE)。结果表明:荞麦秸秆、大豆秸秆、冰草与苜蓿配比后,各组间AE无显著差异(P0.05)。从产气参数看,荞麦秸秆∶苜蓿以60∶10组AE最优,大豆秸秆∶苜蓿以10∶60组AE最优。冰草∶苜蓿以70∶0、60∶10、40∶30、30∶40、20∶50、10∶60组AE均较好,尤以70∶0组AE最优。结论:低比例大豆秸秆(10)配比高比例苜蓿AE最优,高比例荞麦秸秆(60)配比低比例苜蓿AE最优,多个比例(70、60、40、30、20、10)冰草配比苜蓿AE较高,尤以70组AE最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几种农作物秸秆(洋芋蔓、荞麦秸秆、大豆秸秆、冰草)与苜蓿的不同配比对绵羊日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了精粗比(concentrate supplement:roughage,C:R)为40:60下,精料补充料:秸秆:苜蓿干草分别为40:60:0、40:50:10、40:40:20、40:30:30、40:20:40、40:10:50、40:0:60时的28组日粮组合及6种原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 h的产气量(GP),并通过24 h产气量(GP24 h)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AE)。结果表明:对于洋芋蔓各组,洋芋蔓比例为0、10及30的各组AE较高,其中洋芋蔓0组AE显著大于洋芋蔓50组(P < 0.05);荞麦秸秆和大豆秸秆各组AE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当荞麦秸秆比例在20、30、40、50时各组合的AE较高,其中以荞麦秸秆比例为40最优;大豆秸秆比例为20、30、40、50、60时各组AE较高,结合其他产气参数,以大豆秸秆50组最优。对于冰草各组,冰草比例为10和20组AE较高,极显著高于冰草50、60组(P < 0.01),冰草10组显著大于冰草40组(P < 0.05),冰草30组极显著大于60组(P < 0.01),冰草0组显著大于冰草60组(P < 0.05)。综合以上结果,低比例洋芋蔓(0、10、30)或冰草(10、20)与高比例苜蓿配比,高比例大豆秸秆(50)或荞麦秸秆(40)与低比例苜蓿配比可获得较高的日粮AE。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6只妊娠90 d、平均体重为(44.45±2.20)kg的初产湖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母羊妊娠期饲粮精料比例分别为50%、40%和30%,分娩后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 R)。羔羊10日龄,每只母羊取1只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15日龄补饲开食料;20日龄补饲苜蓿干草,自由采食至60日龄。每10 d测定1次羔羊体重,51~60日龄进行羔羊消化代谢试验,20和60日龄采集羔羊血液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1、10、20、30、40、50、60日龄体重,20、60日龄体尺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降低,20日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60日龄50%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或P0.01);30%组20和60日龄羔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中MDA的含量在20日龄时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而极显著降低(P0.01),60日龄时50%组显著高于30%组(P0.05)。结果提示,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的精料比例对产后早期断奶羔羊的体重、体尺、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羔羊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小麦秸/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苜蓿的补饲水平对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共设6个精粗比(Concentrate∶Roughage,C∶R)(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4个苜蓿水平(Alfalfa)(0%、10%、20%、30%)。小麦秸/氨化小麦秸与苜蓿干草为粗饲料部分。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精粗比下48个饲粮组合(24个小麦秸组和24个氨化小麦秸组)和4种饲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的产气量,并通过24h产气量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饲粮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2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10%、0组(P0.01),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1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C∶R为50∶5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组(P0.01),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40∶6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10%、2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2)在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30%、1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60∶40时,10%苜蓿组显著高于30%组(P0.05);C∶R为50∶50时,10%、20%、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组(P0.01);C∶R为40∶60时,0苜蓿组显著高于20%组(P0.05)。结果显示,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比小麦秸基础日粮补饲更少比例的苜蓿(前者为10%,后者为30%与20%)就可以达到正组合效应,有利于节约优质苜蓿干草资源。  相似文献   

20.
选用3只健康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羯羊,平均体重为24 kg,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用3种不同日粮(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和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来研究对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绵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及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的绵羊瘤胃丙酸摩尔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而(戊酸+异戊酸)摩尔比极显著低于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1),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因此,用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或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饲喂绵羊能改善绵羊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