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景蕊莲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1-5
发掘利用抗旱节水基因资源,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发展生物节水农业,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作物抗旱节水的基础理论、鉴定评价技术、基因资源发掘与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作物抗旱节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3.
小麦生物节水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生物遗传改良技术,培育水分高效利用的多抗节水高产品种是实现生物节水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20多年小麦育种实践,提出了小麦生物节水品种应具备的特点及两圃平行交替选择生物节水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突破了常规育种技术单一选种环境、主要目标性状基因不能同时表达和遗传类型不能充分表现的缺陷。通过加大逆境选择压力以及后代材料逆境与非逆境的交替选择,多抗节水高产品种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同时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发掘抗旱节水基因资源,将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有效结合的育种途径,提高生物节水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5.
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水分关系、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水分关系、抗旱机制、水分利用效率等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对节水抗旱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明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生理基础。【方法】2个节水抗旱品种旱优113(杂交籼稻)和旱优8号(杂交粳稻)及2个当地高产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种植于土培池和大田,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处理。【结果】与常规灌溉相比,当地高产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降低,两种灌溉方式间的节水抗旱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显著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力(产量/灌溉水量),节水抗旱品种灌溉水生产力增幅大于当地高产品种。与当地高产品种相比较,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相对分蘖数和每穗颖花数(节水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常规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整个生育期绿叶面积持续期长,抽穗期根重较高、抽穗后根系氧化力、根系和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剑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率和收获指数较高。土培池与大田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节水抗旱品种比当地高产品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较好的根系性能和地上部植株较强的生理活性是其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农技服务》2016,(15):1-3
干旱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干旱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因此研究玉米对干旱的抗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玉米的抗旱性很复杂,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玉米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以及玉米自身的生理代谢调节也是适应干旱的手段之一。在玉米抗旱方面前人做了大量研究,从玉米的形态特征、生理变化及遗传等角度对玉米的抗旱性和鉴定指标进行的阐述。指出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同时还定位了许多与抗旱性有关的QTLs。因此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总结,为玉米抗旱育种和鉴定提供可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论旱区集雨节水农业及节水灌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集水高效利用工程措施的比较表明,集雨节灌是旱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节水灌溉可充分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植物水分利用率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林木水分利用率的研究比作物研究较晚且不成熟,为了促进林木水分利用率的研究,笔者对林木水分利用率的概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林木水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花生不同种植方式的耗水特点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春播覆膜(CBFM)、春播露地(CBLD)、夏播覆膜(XBFM)、夏播露地(XBLD)、麦田套种(MT)和麦田套种露地(对照,MTLD)6种花生种植方式的耗水特点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的耗水量不同,当生育期的降水量相同时,耗水量与土壤贮水消耗量呈正比,降水耗水量与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百分率呈反比。春播覆膜处理的荚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土壤贮水利用效率均最高,麦田套种最低;夏播覆膜与夏播露地相比,降水利用效率高;麦田套种露地与麦田套种相比,土壤贮水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生理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相关关系,为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遗传育种提供信息,本实验选用了4个抗旱和高产小麦品种,组成4×4完全双列杂交试验。通过对亲本和杂交后代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早、中、晚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速率(Pn)与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成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叶温(Tl)呈负相关,且在灌浆后期达到极显著负相关;与气孔导度(Cond)呈现二次曲线的趋势。说明叶片WUE和相关性状间在灌浆期间有很好的遗传相关关系,可以在小麦WUE生理遗传育种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低耗水量、高水分利用率的玉米品种组合。[方法]在抗旱防雨棚内的盆栽试验中,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两种水分处理,对10个玉米杂交组合的生物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率3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在两种土壤水分处理下,10个玉米杂交组合在3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449×交51和交51×18599的生物产量较高;449×交51和S11×411的耗水量较高,18599×S11、411×449、S11×交51的耗水量较低;交51×18599的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其次为411×449和交51×411。综合3项指标,交51×18599表现最好,在两种土壤水分处理下生物产量分别为204.45、191.90 g/株,耗水量分别为22.57、19.88 kg/株,水分利用率分别为9.04、9.29 g/kg。[结论]交51×18599是高产、耗水量中等、水分利用率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的逆境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植物抗旱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初步揭示了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笔者就植物干旱胁迫过程中,信号应答、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相关作用基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