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的特征出发,全面论述了西北干旱地区发展农、林、牧业的有利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指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种植、林、牧、渔、副业的合理途径与趋势。根据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暖温带荒漠区自然条件的内部分异特征,将该区划分为两大自然地区,七个自然区和二十四个自然亚区,并指出了每一个亚区的自然条件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东北西部沙尘暴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北西部地区地处半干旱生态脆弱带,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大范围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扩展,湿地萎缩。文中利用考察成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了东北西部地区近年来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比较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作物生态与全蚀病的发生 小麦全蚀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对寄主植物有强烈的依赖性,种植制度和作物序列对这一病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耕作制度和作物序列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现根据自然条件和小麦区划,将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分为三种类型地区,从中可看出其发生危害与作物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地区分布有一定面积的草原,这一事实已为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家、土壤学家和自然地理学家所公认。但是关于这一草原的类型学和发生学、它的空间分布范围以及它是水平地带性植被抑或是山地垂直带结构的一部份等,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至今意见未获统一,甚至分歧还相当大。考虑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新疆的植被、土壤、农业等专业的区划及综合自然区划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对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草原区下级分区单位的再划分,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多次考察获得的资料及前人工作的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另外,我们也准备对这一地区草原的开发利用和改良建设问题提一些原则性意见。鉴于这一问题在新疆植被研究中难度较大,本人水平又有限,所以在资料的取舍及观点的阐释方面都可能有不妥甚或谬误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夏河县草地退化驱动力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草地是牧区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态屏障。由于牧区长期的超载、过牧及对草地缺乏有效的管理与保护,致使草原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采用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文献数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对甘肃省夏河县草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论是自然原因是草地退化的潜在条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不完善的经济、体制则是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并据此提出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沙地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饲料灌木林营造技术研究白永强,王力(宁夏区林业研究所,银川,750004)李得庆(青海省互助县哈拉直沟林业站)关键词沙地,饲料灌木,造林盐池沙地是本地重要的天然牧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境脆弱,加之牲畜逐年增加,草原超载,过度放牧,使得草场退化,...  相似文献   

7.
<正> 1.盐池县自然经济条件及其评价盐池县北接毛乌素沙地、南靠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于典型的过渡地带:自南向北地貌是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过渡;气候是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植被是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资源利用和农业类型是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带来自然条件的  相似文献   

8.
延安东部地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10℃,年降水量350—550mm,无霜期140—190天,该地区地貌类型,基本上由黄土梁峁、丘陵、河谷组成。而自然植被为草原、林灌和栽培景观构成的自然综合体。这些自然条件,对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已知本区啮齿动物15种,分隶2目(含兔形目),4科。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蝗的一种昆虫痘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inne)是新疆山地草原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在阿勒泰地区发现西伯利亚蝗大量自然死亡现象。在哈巴河县、布尔津县某些地段,每平方米平均有30多头死虫。活虫天然  相似文献   

10.
陈钧 《干旱区研究》1997,14(1):77-79
宁南黄土高原位于宁夏南部,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该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580-350mm,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相应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为森林资源、草原,荒漠草原,在广大的地区以农田为主,在此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兽类群。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α及β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生态系统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方法研究半干旱地区湿地植物α及β多样性。结果表明:沿湿地-交错带-草原的生境梯度,α多样性变化较为明显。除均匀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交错带均高于湿地及草原植被带,体现了群落交错带的边缘效应。不同方向α多样性测度结果表明,受地形、人为活动的影响,6条样线方向α多样性差异较大;β多样性测度结果和α多样性较为吻合,交错带与草原植被带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与湿地植被带的相似性系数次之,而草原植被带与湿地植被带的相似性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绿洲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绿洲的形成与地貌、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关,特别是热量条件与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绿洲生产力的大小.在对绿洲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气候地带的差异性、地貌单元和内陆河流域的完整性为区划原则,以水热条件、地貌单元、河流属性等为指标,进行绿洲区划;将中国绿洲划分为3大区及14个二级区;阐明了在二级区采用"区、类结合" 的划分方法,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指标进行绿洲类型的划分,可不再进行三级以下的区划.  相似文献   

13.
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探究了条件价值法中影响被调查者不确定性的因素,同时构建6种模型对被调查者不确定性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位于草原腹地的中西部地区被调查者对草原资源的熟悉度更高,依赖性更强,对草原的认知和看法更加具体和深刻,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草原资源对其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对被调查者不确定性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被调查者所在地区和对呼伦贝尔草原的熟悉度,其次是环境意识和收入; 3) Expsure与Real模型的支付意愿最为接近,表明Expsure模型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条件价值法的虚拟偏差。  相似文献   

14.
地理壳是由很多自然地域综合体组成的。认识这些客观存在的综合体并进行制图,是广大地域自然地理区划的任务。其主要阶段可以这样表述:揭露各自然地理区的形成、发育和相互区别的规律;分析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区域和类型特点;按照一定的系统,建立所了解对象的分类等级;评价各自然地域综合体的自然条件和编制自然地理区划图。  相似文献   

15.
新疆植被区划的新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近年来获得的新资料、新观点,依据标准地境上的植被类型以及地带性原则,对新疆的植被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草原区中,新疆北部草原的范围有所扩大;而在南部,经比较研究认为:这里不存在水平地带性的荒漠带,而发育着地带性的高寒草原,并为欧亚草原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荒漠区中,把准噶尔盆地和苏联的哈萨克斯坦联合成一个独立的荒漠亚区。新疆荒漠的其它部分则仍属于亚洲中部荒漠亚区。从而将亚非荒漠区划分为四个亚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短缺 ,旱灾发生频繁的现状及天然降水利用效率不高的特点 ,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科研与技术成果 ,根据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的气候特点 ,提出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的各种实用技术方法。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根据各种实用技术方法的指标要求 ,结合内蒙古的地形、坡度状况、土壤类型和气象条件 ,在雨养农业区进行实用技术方法的优化分区 ,区划出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7.
黑沙蒿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地理分布规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沙蒿 ( 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和草原地带沙漠化的主要标志型半灌木植被黑沙蒿群落的建群种。其分布范围跨越了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三个自然带。除具有中等饲用价值外 ,耐沙埋、抗风蚀、扎根深、分枝多、结实率高等生态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农牧过渡带成为固定流沙的先锋植物。本文着重研究黑沙蒿的繁殖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功能特征 ,最终揭示其地理分布规律。对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管理黑沙蒿这一宝贵的沙地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绿洲边缘积沙带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为了研究积沙带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对河西走廊东端至走廊中西部绿洲边缘的积沙带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东端至中西部绿洲边缘积沙带平均高12.77m,平均带宽308.48m。2)积沙带形成的沙源因素是其上风向主风方向经过沙漠的距离;积沙带形成的气候因素是年降水和年平均风速;3)积沙带的高度和宽度与其上的天然植被盖度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包括人工植被的植被总盖度相关不显著。4)降水条件是决定积沙带高度的关键因子。降水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植被盖度,进而影响积沙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区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 ,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历史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 ,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山地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即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草原压力 ;实现合理用水 ,提高草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可有效抑制草原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植被是一个极脆弱的生态系统,易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自1999年以来,全区大部分地区连续三年干旱和虫害(蝗灾),造成严重的草原退化和沙化。2002年后,内蒙古天然植被整体上有不同程度好转,草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本文以锡林郭勒1999至2004年MODIS和TM影象数据和地面样点数据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示了锡林郭勒草地植被动态规律和变化趋势,并系统分析了草地植被发生的变化原因、驱动因素和机理,阐明了锡林郭勒盟典型区草地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区草原植被恢复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