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促进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用地提供参考,利用遥感解译的2000年、2005年、2010年的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的变化率和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值指标,分析2000—2010年贵州省生态用地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贵州省生态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共增加56.51万hm2,较2000年增长4.71%,年均增长率0.47%。生态用地、耕地及人工表面的面积变化显著,生态用地转为人工表面及耕地的面积中,贵阳市占比最大;耕地转为生态用地的,遵义市占比最大。坡度大于6°的耕地更易向生态用地转变,占总变化面积的90.18%;坡度小于15°的生态用地更易向人工表面转变,占总变化面积的76.79%。在山区土地开发利用中,应遵循生态用地的演变规律,优化农业资金的投入方向,做好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合理布局城市人工表面与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7):48-52
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对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贵州省土地整治区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和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紧迫性,笔者详细阐述了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进展,因地制宜提出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出现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可为贵州省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土地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与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质量与分布等特征讨论安徽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耕地的安全问题表现为面积减小、质量降低、利用强度大和生产率低,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和粮食安全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森林生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森林组成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和生态服务功能较低等,调整林种结构、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和建设生态林业等措施可逐步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矿区的生态安全突出的表现为固体废物、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先进技术开采矿产、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和实施土地复垦等方法可以实现矿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管理和省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总体一般,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较高,且得到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4个指标之间相互验证;组合类型则以林地+耕地为主;耕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较多,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未利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较少,林地、水域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最少;全省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236.95,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不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9-20
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经济发展受限,容易陷入贫困。近年来贵州省由于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大幅度扩大,导致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贵州耕地生态环境均处于恶化状态。贵州省耕地少、坡地多、平地少、质量中等以下耕地多,优质耕地少。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分析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因素,提出了贵州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2001~2007年的农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7年来,贵州省农业人均生态足迹是增加的,从0.578 6 hm2升至0.626 7 hm2,其中耕地占的比例最大;农业生态承载力供给严重依赖于耕地、林地;人均生态盈余从0.209 0 hm2降到0.101 4 hm2,区域农业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问题,采用计量模型对喀斯特贫困山区贵州省贵阳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004—2013年贵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林地,呈正向变化,增加了2.816%,其次是水域;2004—2013年贵阳市生态足迹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下降的态势,生态足迹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表现出生态赤字现象;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呈现了耕地、林地、建设用地保持不变,草地、水域增加,其他用地减少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为1.080 3 hm~2,比2020年的预测结果减少了0.480 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80 9 hm~2,与2020年预测结果相比增加了0.073 7 hm~2,表明达到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的,提高了各类用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研究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耕地质量总体较差的贵州省为例,利用单因子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区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9项指标要素,开展了贵州省耕地质量的驱动因素作用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除高程外,其余因子与耕地质量多呈复杂曲线相关特征,不同阈值区间作用方式不同。高程、土地垦殖系数严重制约耕地质量,耕地复种指数、土地整治规模有益于耕地质量的提高。在耕地质量较差(耕地质量等别>11)的地区,GDP、坡度和乡村农业人口数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效益的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线性规划法,基于生态功能绿当量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需要通过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目标,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幅度不大,建设用地中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为同时满足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部分地类的面积有所减少(如耕地),在满足生态效益最大的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开展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开发整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挖掘非农建设用地的绿当量和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现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益优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2006—2015年贵州省耕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利用障碍度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耕地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项指标中,地均产值和人均产值是影响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耕地投入强度过大是现阶段耕地集约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耕地的产出效果与集约利用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据此,在贵州省即将进行下一轮土地调整的背景下,对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孙淑芬 《北京农业》2011,(3):208-209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水库为通榆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向海水库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加强对向海水库的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向海这一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完备的合同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的理性;无外部负效应;零交易成本。但这些条件均不具有现实性。合同法的功能就是纠正合同的非完备性,使之趋于完备。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工作已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并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对"营改增"的变化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党的领导是依法行政的保障。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西藏青稞育种的成就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回顾了西藏青稞育种的历程,育种研究的是基本成果以及品种性状演替过程,总结了青稞育种的成就和基本经验,提出青稞育种必须根据实际正确制定育种目标,合理选用亲本材料,改进育种方法等.另外,本文还展望了西藏青稞育种前景,提出今后西藏青稞育种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2.选育和开发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专用品种3.选育和发展啤酒大麦新品种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处境尴尬,与和谐社会构建极不协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历史原因、制度原因。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创新就业制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