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江县景星镇畜牧站于2001~2009年共诊治奶牛多汗症34例,占奶牛发病总数的28%。1发病情况1.1胎次在景星镇畜牧站所诊治的34例多汗病奶牛中,有3胎牛6例、4胎牛18例、5胎以上的牛10例。1.2产奶量据34例多汗病牛的产奶量统计,奶量均在20千克/天以上的奶牛多发,产奶量越高,多汗病出现的越早,而且汗量也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发病原因1.1发病与胎次有关:大多数奶牛在3胎后易发病,头胎奶牛早配也可引发该病。1.2发病与产奶量有关: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而日产奶量在20千克以下的牛少发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5~9月长三角地区56个牧场的乳样,记录奶牛胎次及产奶量数据,并采用FOSS乳品多功能分析仪和乳成分分析仪检测乳中的BHB(β-羟丁酸)、各乳成分含量及体细胞数(转化成体细胞评分),根据乳中BHB含量将牛只分为酮病低风险组、酮病中风险组和酮病高风险组,研究酮病对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BHB含量的奶牛产奶量差别较大,酮病高风险组奶牛产奶量显著低于酮病低风险组奶牛(P0.05);(2)不同BHB含量的奶牛乳成分差别非常大:1胎奶牛酮病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乳脂率显著低于酮病高风险组,2胎牛只酮病高风险组乳脂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牛只乳蛋白率均呈现为酮病高风险组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P0.05);酮病高风险组牛只的体细胞评分(SCS)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P0.05);(3)3胎及以上奶牛的中、高酮病风险头数占比高达30.11%,分别比1胎和2胎牛只高出10.65个百分点(P0.05)和6.98个百分点(P0.05)。说明酮病会显著降低奶牛产奶量,影响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二胎泌乳早期荷斯坦牛体重、日产奶量、平均日增重和周平均日产奶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重与产奶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体重影响显著(P0.05),奶牛体重在第6泌乳周达到最低值;(2)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1);(3)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第5泌乳周达到产奶高峰;(4)泌乳早期荷斯坦牛平均日增重和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4周奶牛体重和产奶量呈负相关。该结果为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接诊治的4头患病奶牛均5岁以上,日产奶量在30.0~37.5千克的高产奶牛。其中2头发病在产后约4个月的旺奶期,1头发病在产后1个半月,另1头在妊娠7个月发病。这4头患牛发病均在舍饲期的末期,粗饲料为玉米秸和豆皮,精料是豆饼、玉米面和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我国南京地区荷斯坦牛围产后期日产奶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4年6月—2019年5月产犊的512头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的产奶量记录,利用SAS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难易等因素对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产奶量分别为7.23、16.8、22.26、25.72、28.30、29.83、31.50 kg;产后第1~2天的日产奶量递增率最高,为132.4%,第6~7天的递增率最低,为5.6%;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季节和产犊难易对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6胎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最高;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难产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奶牛;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对奶牛自身生理状态和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为建模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为规模化牧场利用日产奶量数据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新乐市奶牛存栏量不断增加,饲养管理上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其中生产瘫痪的发病率最多。本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疾病。该病的特征是低血钙症,患牛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降低。一、发病情况调查1.发病与胎次有关:头胎奶牛很少发病,即便有也是早配造成的,大多数在3胎后发病。2.发病与产奶量有关:大多数牛发病都在3胎以后,这也是产奶量最高阶段,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而日产奶量在20千克以下的牛很少发病。3.本病无季节性:主要与饲料、光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 480头澳系荷斯坦牛初配月龄及其第一胎泌乳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月龄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305天校正奶量、305天脂肪产量和305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月龄初配奶牛305天校正奶量最高(8 934±1 667kg),其次为14月龄,24月龄305天校正奶量最低。14月龄初配奶牛全泌乳期产奶量最高(9 369±1 375kg),并且14~16、19~22月龄初配奶牛全泌乳期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月龄奶牛(P<0.05)。22月龄初配奶牛305天脂肪产量和蛋白产量均达到最高。综上,该场澳系进口荷斯坦牛初配月龄为14月龄时最佳。  相似文献   

10.
<正>奶水牛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乳质优等特性,其产奶量较一般奶牛低,胎产奶量在1500~3 500 kg。本文就如何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来提高奶水牛的产奶量进行了探讨。1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恶劣的饲养环境和气候条件会降低奶水牛的总产奶量,为奶水牛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获得高产的前提。牛场的选址应远离污染、交通干线、居民区等,有充足、安全的水源,环境安静。牛  相似文献   

11.
母牛干奶期一般在临产前2个月。干奶期长短,主要决定于母牛营养与健康状况,体质好的可干奶一个半月,差的可延长到2个月以上。试验表明,无干奶期连续挤奶的牛比有干奶期的牛,在同样饲养条件下,第2胎产奶量下降25%,第3胎则下降38%,且随着胎次的增加,不千奶牛产奶量下降的趋势更大。所以,泌乳牛干奶期饲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讯猛,奶牛个体产奶量不断提高,为增加产奶量,而大量使用精料,使真胃疾病多发,影响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一例奶牛真胃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病例。1发病情况2012年2月11日晚玛纳斯县兰州湾镇王家庄村李某饲养的一头奶牛求诊,主诉该牛6岁2胎,已孕8个月、干奶,为高产牛,上一胎产奶量为38kg/d,平常食欲很好,这几日食欲突然变差,下  相似文献   

13.
选取江阴地区有代表性的奶牛场,通过实地调查牛群结构,统计分析成母牛群体中不同胎次泌乳牛日产奶量,并抽取原料乳样品测定体细胞数,以期研究该地区牛群结构情况及其泌乳牛群体生产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江阴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牛群结构除成母牛比例失衡显著外(P0.05),其余群体失衡不显著(P0.05);成母牛群体中以2胎泌乳牛的日产奶量最高,1胎、2胎、3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4胎、5胎及6胎上(P0.05),且2胎与3胎间日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随奶牛胎次增加,生乳中体细胞数也在逐渐增加,且6胎以上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前几胎(P0.05)。  相似文献   

14.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临床较为常见,病情急剧,若不及时诊治,则很快昏迷致死。临床诊疗34例奶牛产后瘫痪,其发病月份在1-3月占52.9%,8-10月占32.3%。患牛年龄6-11岁占79.4%,3-6胎占85.29%,产奶量21-25Kg占67.6%,产后24/J‘时内发病占44%,25—48小时内发病的占323%。1临床症状及诊断病初患牛精神沉郁、食刍减少,鼻镜少汗,体温、呼吸正常,泌乳量下降,站立不安,步态瞒珊,肩臂部肌肉震颤。随后,食刍废绝,精神迟钝,耳时下垂,鼻镜干燥、磨牙,乳量大减…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2017年4月,为掌握垦区奶牛白线病发病原因,对垦区范围内9个规模奶牛场饲养的8 139头奶牛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白线病发病率为1.30%~4.35%,平均发病率为2.58%;犊牛、青年牛发病率为0;每年6~10月是白线病发病高峰期,占总发病数的72.38%;5胎及5胎以上发病牛数占比43.54%。通过对运动场地面进行软化处理以及蹄部修理,能够有效降低奶牛白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规模化牧场测定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估计不同地区305 d校正产奶量对应泌乳天数(DIM)的校正系数与胎次校正系数。利用Wood(不完全伽玛)模型对来自不同温度带9个参考群11 749头荷斯坦奶牛2010-2020年间的683 160条测定日产奶量拟合泌乳曲线,估计泌乳曲线参数,计算头胎牛和经产牛1~305 d泌乳天数对应的校正系数,分别分析参考群和验证群305 d校正产奶量和305 d实际累积奶量的差异;利用SAS 9.2中混合线性模型对1~6胎至少有前5个胎记录的牛估计305 d奶量的胎次效应值,并计算1~6胎各胎次的乘法校正系数;比较传统系数和新系数校正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参考群头胎牛和经产牛中,泌乳曲线方程的拟合度R2范围分别为0.4593~0.4913和0.5796~0.6341,泌乳高峰日分别为79~85和53 d,泌乳高峰奶量分别为33.1~34.4和46.0~48.6 kg;②对于参考群,头胎牛和经产牛校正系数分别在泌乳≥90 d和泌乳≥30 d基本趋于一致,头胎牛和经产牛泌乳≥60 d的305 d校正产奶量均趋近于305 d实际累积奶量,奶量差值分别在100和200 kg以内;③对于验证群的305 d校正产奶量,头胎牛泌乳≥150 d和经产牛泌乳≥180 d的泌乳天数校正系数适用性更佳,305 d校正产奶量与305 d实际累积奶量比值高于79%;④1~6胎的胎次校正系数分别为1.2121、1.0380、1.0063、1.0000、1.0220和1.0290;⑤与传统系数相比,新泌乳天数校正系数校正效果更好,头胎牛和经产牛新系数校正的305 d奶量较305 d实际累积奶量相差分别在900和700 kg以内;利用新胎次校正系数,2~4胎产奶量可较为准确地校正到5胎成年当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定期更新305 d校正产奶量的泌乳天数与胎次校正系数,便于准确地将不同泌乳天数、不同胎次状态下泌乳牛的产奶量调整到同一基准上,从而更好地比较奶牛个体泌乳性能的高低,为牧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一些非遗传因素影响,如季节、胎次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下(全控温牛舍和传统开放式牛舍)产犊季节、泌乳季节、胎次对湖北地区荷斯坦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湖北荷斯坦牛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从湖北地区两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38 220组数据,包括4 970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体细胞数(SCC)、乳蛋白率、乳脂率等。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产犊季节、泌乳季节及胎次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头胎牛的SCC最低,随着胎次的上升,SCC呈现上升趋势;第2~4胎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第二胎奶牛的奶品质最好;春、秋季产犊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春、夏季产犊乳品质较好,但夏季产犊乳中SCC数较高;奶牛在春季日产奶量均最高,夏季较低且乳中SCC数最高,奶牛在冬季乳脂率、乳蛋白率最高。但全控温牛舍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乳脂率均显著高于开放式牛舍,乳中体细胞数远低于开放式牛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产犊季节、测试季节、泌乳阶段和胎次对奶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试验对南京市某牛场2015年、2016年5 993条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中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日产奶量较高,其SCS也相对较高,夏季产犊日产奶量较低;随泌乳阶段的延长荷斯坦牛产奶量逐渐降低,SCS略有升高;日产奶量在3胎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SCS随胎次增加而升高。说明在秋、冬季产犊最为理想,此时的日产奶量较高,可为牛场增加经济效益,而且秋季产犊时的SCS较低。  相似文献   

19.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农场发生率很低,约为1.2%;但有些可高达25%~30%。本病的发生与奶牛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第3~7胎;易患病牛的乳产量均高于平均产乳量,为未发病牛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增加挤奶次数对不同阶段泌乳奶牛产奶量的提升,找出最佳挤奶管理方案,为有效提升牧场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泌乳牛只随机分为两组,保证不同胎次、不同产犊阶段平均泌乳量相当,分组后两组分别保持3次挤奶和4次挤奶1个月。对牧场不同挤奶次数奶牛泌乳量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奶牛泌乳量(P<0.05);泌乳量高于45 kg奶牛增加挤奶次数对产奶量的提升,显著高于泌乳量低于45 kg的奶量(P<0.05);增加挤奶次数显著提升头胎牛产量2.33 kg,二胎牛产量2.31 kg,三胎及以上牛奶产量2.78 kg(P<0.05);不同泌乳阶段,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泌乳初期及产奶高峰期的产奶量(P<0.05)。[结论]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升奶牛泌乳量,对高产及处于产奶初期及高峰期的奶牛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