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坚  张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153-157
以白灵菇单核菌丝为材料,利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考察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条件是取菌龄为7天的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体,以0.6 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在酶解温度27℃、酶浓度2%的条件下酶解150 min。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原生质体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75-5481
获得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具有再生功能的原生质体,是构建其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甜瓜枯萎病菌菌丝摇培时间、裂解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及p H对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并对再生培养基种类和培养基琼脂浓度等再生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高效制备甜瓜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将分生孢子培养18 h后收集菌丝体,以1.2 mol/L的KCl作为稳定剂,在pH 6.0的条件下,加入10 mg/m L的裂解酶,32℃酶解4 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在琼脂浓度为0.5%(W/V)的SR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原生质体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26.32%。本研究结果为甜瓜枯萎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百脉根细胞壁形成中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以其成熟叶片为材料,筛选优化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酶解液组成和制备培养原生质体,并测定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过程中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酶解液配比为:1.00%纤维素酶+1.00%果胶酶+0.50%半纤维素酶,该酶液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12×106个/g·FW和68.7%。纤维素含量随着细胞壁的形成而逐渐增加,原生质体在培养1 d、3 d、5 d和7 d时,其纤维素含量分别占再生壁干重的1.13%、4.17%、8.08%和12.79%。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中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前期试验发现其发酵液中含有纤溶酶,具有开发成一种新型溶栓药物的价值。以试验室保存的8株蛹虫草为试验菌株,以纤溶酶酶活为指标,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确定以C-5作为诱变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得到31株抗制霉素突变株,抗性菌株以纤溶酶酶活为指标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得到8株纤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株15.00%以上的突变株,并从中筛选出3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正突变株CY-8,CY-18,CY-25,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58%,28.22%,21.78%。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以杏鲍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培养方式、菌龄以及稳渗剂种类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2%、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29℃、菌丝液体静置培养5天,以甘露醇为稳渗剂,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为33.4×106个/mL,为杏鲍菇原生质体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诱变筛选纤溶酶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得到突变株HDBF-N7HN5。使用氦氖激光诱变,设置不同的诱变时间,通过不同的蛋白平板处理,筛选高产突变株并检测纤溶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氦氖激光诱变处理45 min后,最高产突变株纤溶酶活力达到429.89±5.74 IU/mL。突变株经过10次传代培养后,保持稳定的高产纤溶酶特性。纤溶酶粗酶液处理血凝块的绝对溶解率可达到57.74±0.72%,10倍稀释液处理血凝块的绝对溶解率也能达到26.89±0.68%,菌株产生的纤溶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溶栓效果。本研究结果既提高了微生物纤溶酶活性,也为该菌株产纤溶酶的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串珠镰刀菌的原生质体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察离心所产生沉淀的松紧度、原生质体复苏的再生率、离心后液体的OD值来研究甘蔗梢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文中对液体高度、离心力、离心管大小、离心机升速与减速的快慢、不同洗涤剂等因素对原生质体活性、沉淀松紧度及壁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不同酶浓度及不同酶系组成对原生质体产率也进行了影响。此外,还介绍了一种离心管平衡的方法。研究结果认为:10 mL 0.1g/mL溶壁酶对0.5 g串珠镰刀菌菌丝进行裂解可以得到大量原生质体;进行裂解时使用溶壁酶与崩溃酶混合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原生质体。以1 mol/L山梨醇或1.2 mol/L KCl洗涤沉淀并再离心, 使用底部较小的离心管和较少量的液体,并缓慢减速停止离心,有利于原生质体沉淀且能避免沉淀松散。  相似文献   

8.
筛选获得的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筛选高产乙醇突变株。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菌最佳稀释度为1×10-5,最佳照射时间为25 s;NTG诱变菌最佳稀释度为1×10-6,最佳诱变时间为40 min,经3轮紫外和亚硝基胍(NTG)交替诱变,获得高产乙醇突变株C3-10,其乙醇产量最高为13.2%,比原菌乙醇产量增加了8.05%,5次传代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流程,以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和随机设计试验分析了影响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的制备因素。结果发现,酶解条件相关因素对制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液甘露醇浓度、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析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增长表现相互促进模式,延长酶解时间情况下低纤维素酶浓度产出的原生质体较高纤维素酶浓度破碎情况少,峰值过后的产量下降慢。研究还发现取材幼苗苗龄、光照条件和取材叶位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参数组合:以黑暗培养条件下的10 d苗龄小麦幼苗第2片真叶为材料,酶解液中的纤维素酶浓度为0.5%、离析酶浓度为0.6%、甘露醇浓度为0.5 mol/L,酶解时间为6 h,使用此参数组合制备的原生质体形状均一、破碎情况轻,产量可达(7.28±2.18)×106个/g,有活性原生质体的比例可达(95.06±2.66)%。采用PEG-Ca~(2+)介导的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制备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GFP基因的转化效率可达(61.31±5.74)%,小麦基因Ta ATG8h和异源植物拟南芥基因At PIP2;1的蛋白质产物均定位于正确的亚细胞结构处。  相似文献   

10.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 769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较高的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简称链霉菌769)原生质体产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索链霉菌76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包括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孢子在溶菌酶浓度为3.5 mg/mL,酶解温度为36℃,酶解时间3h,以P缓冲液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62.5%.链霉菌769原生质体的获得为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未成熟种子诱导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酶组合:3.0%纤维素酶R-10、1.0%离析酶R-10、0.2%果胶酶Y-23、1.52%KCl、0.78%CaCl2、0.01%MES和11%甘露醇中,酶解8h,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6×106个/mL和92.17%。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原生质体培养60d后,可获得大量增生的小细胞团,细胞团悬浮培养15d后转至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约30d,其体胚萌发率为45.97%,然后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5d,其再生植株率为54.76%。  相似文献   

12.
热激蛋白是生物体抵御逆境的重要蛋白之一,高温胁迫是诱导热激蛋白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smHsp基因可以在高温诱导时大量产生。本研究对草菇smHsp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草菇低温敏感型菌株V23和耐低温型菌株VH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经过热激处理再进行低温胁迫后草菇smHs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草菇smHsp基因定位于细胞质内,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属于Hsp20家族,与滑子菇(Pholiota nameko)亲缘关系较近。热激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菇菌株V23和VH3在低温胁迫下菌丝体中smHs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可能有助于增强草菇的耐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原生质体形成 和再生条件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在温室及大田试验中都对棉花黄萎病菌表现出很强的拮抗作用,是一株很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株。不论是菌丝体本身还是其代谢产物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该生防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分子水平的研究尤为重要。笔者通过研究影响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多种条件和因素,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时间、甘氨酸浓度、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等,最终成功的制备出了生防菌Men-myco-93-63的原生质体,初步确定了其形成条件:TSB培养基一级培养24h,用SGGP作为二级培养基培养菌丝体40h(补加甘氨酸2%),将菌丝体加入2mg/ml溶菌酶37℃水浴60min后即可得到原生质体,涂在再生培养基R5上再生培养,再生数可达4.8×106个/ml。为该生防菌原生质体的转化、基因表达等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纤维素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DES诱变)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选育出10个高纤维酶活突变株.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突变株酶活都显著高于B6,其中,紫外诱变处理的突变株Z12,化学诱变得到的突变株H1以及复合诱变处理的突变株F12的产酶能力相对较强,且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值分别为448.3,450.9,491.8 U/mL,分别为对照的176%,178%,194%.试验结果说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原生质进行诱变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而原生质体的复合诱变可提高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5.
洋葱愈伤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原生质体分离和植株再生体系是进行体细胞杂交的基础性工作。以洋葱多次继代的愈伤组织为研究试材,对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纤维素酶Onozuka R-10+0.1%果胶酶Y-23+0.5%离析酶 R-10+0.60 mol/L甘露醇+CPW+0.1% MES的酶液,酶解6 h,洋葱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好。纯化时,适当降低离心力的短时间离心有利于原生质体纯化过程中产量和活力的保持,以600 r/min离心5 min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6.
甘蓝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甘蓝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onglutinans)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途径之一是获得其具有再生功能的原生质体。本研究通过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摇培时间、菌丝的酶解时间、保护原生质体的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制备甘蓝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高效、稳定体系,并在SR固体培养基上实现了甘蓝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再生,再生率可达21.13%。该体系的获得将为下一步甘蓝枯萎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致病机理的解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达到缓解纤维素酶活不高、纤维素酶供不应求现状的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较优良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60Co-γ射线诱变选育获得高产纤维素酶活的突变株。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菌株通过菌落、菌丝体以及孢子丝的形态初步鉴定为放线菌并命名为XZ-33。对XZ-33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并根据致死率和诱变剂量以及正突变率的相互关系,得出合适的诱变剂量即:紫外照射7 min,辐照剂量为0.6 KGy的γ射线对产纤维素酶的出发菌进行诱变,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UV-Co16,其CMCase酶活达到66.15 IU/mL,以及PFAase酶活2.91 IU/mL,分别是出发菌的3.17倍和2.42倍。该突变株的获得为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比较草菇栽培料三种配方的生产效益,评价了五个主栽草菇品种的生产效益,结果表明:(1) V979 、V65、VP53、V23、V02五个品种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39.8%、38.5%、35.7%、30.5%、25.9%;(2) V979、V965耐低温,可在低温(15~25℃)下正常栽培;(3)原料配比:玉米秆 90%+5%碎麦秸+5%草木灰,对五种草菇均有增产效果,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zcq@lyyg.com     
 比较草菇栽培料三种配方的生产效益,评价了五个主栽草菇品种的生产效益,结果表明:(1) V979 、V65、VP53、V23、V02五个品种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39.8%、38.5%、35.7%、30.5%、25.9%;(2) V979、V965耐低温,可在低温(15~25℃)下正常栽培;(3)原料配比:玉米秆 90%+5%碎麦秸+5%草木灰,对五种草菇均有增产效果,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条件,为原生质体的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H值为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