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QTL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8,34(12):2059-2069
利用85个SSR标记,对大豆育成品种群体(190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在检测群体结构基础上搜索连锁不平衡位点,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 在公共图谱上共线性或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均广泛存在连锁不平衡(LD),但不平衡程度D′>0.5的组合数只占总位点组合的1.71%,共线位点D′值随遗传距离衰减较快;(2) 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育成品种群体由7个亚群体组成,矫正后全群体共有45个位点累计136个位点(次)与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关联,其中22个位点(次)与家系连锁定位的QTL区间相重,有43个位点(次) 2年重复出现;(3) 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或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4) 育成品种群体关联位点与地方品种群体和野生群体只有少数相同,群体间育种性状的遗传结构有相当大差异;(5) 发掘出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包括增效最大的产量等位变异Satt347-300 (+932 kg hm-2,中豆26),生物量等位变异Satt365-294(+3 123 kg hm-2,黄毛豆),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Be475343-198 (+0.41%,淮豆4号),脂肪含量等位变异Satt150-273 (+2.32%,科丰15)等。在此基础上作了设计育种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豆品种审定报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审定的品种的育种方法和农艺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株高、生育日数、产量、花色、百粒重、叶形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豆的育种方法以有性杂交后系谱法选育为主,多种选育方法并存。大豆品种产量呈持续增加,大豆生育日数变化不大,在102d左右。脂肪和蛋白含量无变化,株高减少;百粒重在19.4g上下浮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明显增多,叶形以椭圆和卵圆为主,少数品种为披针形;花色以紫花居多。  相似文献   

3.
河南小麦品种穗粒数性状的动态变化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粒数是小麦产量构成的重要因子,研究小麦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与遗传机制对于高产育种具有指导意义。以198份河南种植或审定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鉴定穗粒数相关性状表现,选用660K SNP芯片检测材料的基因型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穗粒数存在着广泛的变异,穗粒数、穗长、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和不育小穗数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7.43%、87.54%、85.45%、79.70%和68.08%,2002年以前、2003-2008年、2009-2014年和2015年以来育成品种的平均穗粒数分别为35.71个、36.85个、37.40个和37.98个,随着育种时期的推进总小穗数和可育小穗数也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共发现41个和穗粒数等性状相关联的位点,分布在除了1D、3A、3D、4B和4D的16条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的表型变异贡献率(R2)范围为6.19%~20.83%,其中10个位点至少在2个环境中稳定表达。对关联位点进一步分析发掘了多个与穗粒数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如7A上AX-109368219(A)能增加穗粒数1.86粒,2A上AX-111674224(C)能提高总小穗数0.96个,2D上AX-111582877(G)能提高可育小穗数0.73个。研究揭示近五十年河南小麦穗粒数性状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获得了多个和穗粒数等性状关联位点及等位变异,为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及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
青稞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2个SSR标记对108份青稞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青稞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挑选48个多态性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 (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 (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出15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2~6个等位变异。供试群体的Shannon指数为0.6727~1.136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250~1.0000,平均0.7585。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亚群。以GLM分析,发现12个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分蘖数相关联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1.5%~17.6%、19.4%~45.4%、15.4%~22.1%和29.2%;以MLM分析,发现8个与株高、分蘖数和小穗数相关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31.7%~49.8%、28.1%~37.2%、22.7%~32.7%。关联标记分布在基因组全部6个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5.
北疆陆地棉育成品种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疆38个自育审定品种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北疆棉花品种选择技术路线、方向及特点,以减少育种者在选育过程中的盲目性、重复性,对于提高育种选育效率,促进新疆棉花资源创新利用,选育适合生产过硬的棉花新品种和丰富新疆棉花育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方法采用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发现:(1)13个表型性状中果枝台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达到了2.077739,其次为马克隆值、籽指和单铃重,伸长率最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伸长率,仅为0.867286。(2)随着育种年代的推移,北疆棉花自育品种在表型性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自育品种生育期整体逐渐变短,果枝台数总体逐渐增加,子叶节高和株高性状有明显增加趋势。(3)不同育种年代自育品种的产量性状变化明显,育成品种铃重明显增加,籽指随铃重变化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单株铃数和衣分也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衣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自育品种的品质性状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纤维长度和比强度逐渐增加,马克隆值呈现下降趋势,总体变化日趋合理。通过聚类研究发现:(1)38个历史自育品种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30份品种,第2大类包括8份品种。同时第1类群又可划分为两个亚类群,其中第一亚类群包括16份品种,第二亚类群包含14份品种。(2)不同品种间欧氏遗传距离变幅为1.5998~25.1085,两两品种间平均欧氏遗传距离为4.9417。(3)具有相近表型性状、相似遗传背景、相同选育单位和相同类型的品种均被较好的聚类在一起,聚类结果较为符合品种本身的真实特性和遗传背景演变趋势。(4)北疆自育品种一直成为主栽品种,究其遗传原因在于合理拓展美棉成分、黄河流域中棉系列以及特早熟棉区辽棉系列的遗传组分,为新疆棉花育种打破遗传组分狭窄问题提供了启示、依据和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籽粒外观和优异品质的青稞资源,对117份青稞品种的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异范围均较大,变异系数为2.57%~19.29%,外观性状中,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大(19.29%),千粒重最小(7.63%);品质性状中,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大(7.39%),直链淀粉最小(2.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主要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85%。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获得了3种不同类型的聚类结果,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聚类中类群Ⅱ的12个品种可作为大粒优异种质利用;在青稞品质聚类中类群Ⅰ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大粒的优异种质资源,类群Ⅱ是高β-葡聚糖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优异种质材料;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聚类的类群Ⅰ中各性状平均值较高,表现较好,在今后品种选育中可作为优异杂交育种亲本。对117份青稞资源综合评价发现,北青6号的籽粒表型和综合品质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8.
刘丹 《中国种业》2015,(12):62-64
以东北三省1992-2011年间育成的33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年代及地区粳稻穗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辽宁省粳稻品种的平均颖花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吉林省粳稻品种的平均穗长、穗重和二次枝梗数最高,而黑龙江省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近20年以来辽宁省和吉林省品种穗部性状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增长趋势,而黑龙江省品种穗部性状除千粒重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7个性状均表现为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将为深入阐释东北不同地区粳稻育种历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相似文献   

10.
旨在发掘粳稻育成品种中与种子耐贮性相关联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利用太湖流域和黑龙江省粳稻育成品种构成的群体为实验材料,调查了100 个品种种子耐贮性指数,利用259 对SSR标记对基因组进行扫描,采用Structure 软件进行群体分析,根据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标记与耐贮藏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以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的表型均值作为对照,鉴别出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1)太湖流域粳稻育成品种的耐贮藏能力、遗传多样性高于黑龙江省;(2)与种子耐贮性关联的标记总计有71 个,与苗高关联的SSR标记有17 个,贡献率最大的是RM6811(50.54%),增加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RM5753-215,载体材料为‘台粳16 号选紫’;与根长关联的SSR 标记有26 个,贡献率最大的是RM5753(49.3%),增加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RM5753-207,载体材料为‘垦稻12 号’;与干重关联的SSR 标记有28 个,贡献率最大的是RM5340(50.49%)和M24481 (50.51%),增加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RM180-101,载体材料为‘连粳4号’。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我国胡麻的主产区之一,为明确甘肃胡麻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特点和多样性,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2份甘肃地方品种和43份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5~2.04之间,其中工艺长度多样性指数最高,株高次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工艺长度、单株果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茎数与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法将9个农艺性状提取划分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2.402%,可代表供试材料的绝大多数信息。聚类分析将65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有23份、15份和27份材料。抗白粉病鉴定筛选出9份抗白粉病胡麻材料,其中免疫1份,高抗5份,中抗3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10的材料依次分别为定亚7号、陇亚5号、敦煌白胡麻、天亚4号、庆阳老、通渭老红、陇亚10号、定亚1号、古泿白花、甘亚4号,其中定亚7号和陇亚5号综合性状优良且高抗白粉病,在胡麻抗白粉病品种的培育中具...  相似文献   

13.
福建新育成花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花生新品种,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7个花生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泉花551’平均荚果产量4873.5 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5.5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品种还有‘莆花4号’、‘福花8号’、‘泉花8号’和‘闽花8号’。对各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仁重、百果重、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数、公斤果数;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公斤果数、百仁重、结果枝数。  相似文献   

14.
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的亚种特征性状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程氏指数法研究的结果表明:95个籼粳杂交育成水稻品种均划入粳型或偏粳型;6项亚种特征性状中穗壳色、酚反应、稃毛、叶毛及籽粒长宽比全部或大多表现典型粳型特性,少量为中间型或偏向籼型,穗节长表现中间类型最多,极少数为籼型和粳型;籼粳杂交F1和育成品种的程氏指数和亚种特征性状与经济性状关系不密切,而F2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甘肃省近10年来审定的70个冬小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29%;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27%;株高、穗下节长、千拉重、穗长的变异系数为10.00%一15.00%,遗传变异幅度较为平缓。穗下节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2.30),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77)。8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0个冬小麦品种在欧式遗传距离D=17处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第II类群可作为杭倒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糯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索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和2007年糯高粱全国区试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也就是说,这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重,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株高、穗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糯高粱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和2007年糯高粱全国区试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千粒重、稳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也就是说,这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重,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株高、穗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糯高粱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平 《中国种业》2014,(12):58-6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株高〉产量〉穗粒数〉单穗重〉收获指数〉小穗数〉总生物产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收获指数关联度顺序为单穗重〉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产量〉株高〉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小穗数。  相似文献   

19.
桑树新品种7707、华明桑、红星五号、8001、8002是安徽省蚕桑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具有较好综合性状(详见<中国桑树品种志>)的桑品种,其中7707、华明桑、红星五号均在1994、1995年通过国家审定.由于多种原因,这几个新品种的推广量、覆盖面积均不大.为了给广大淮北地区的蚕农提供选用优良桑品种的依据,笔者于1998年引进上述品种,在宿县农科所按试验要求栽植,以湖桑32号为对照,现将2002年春、秋季调查成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北方冬麦区新育成优质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近年北方冬麦区育成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两年两点统一种植52份优质品种(系)及6份国外代表性品种,测定其磨粉品质、和面仪和混合实验仪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及面条品质,并利用5个基因特异性标记分析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为硬质、中强筋类型,品种间出粉率、面粉a*值、b*值、黄色素含量、PPO活性、和面仪参数、混合实验仪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差异较大。和面仪8 min带宽和混合实验仪稳定时间可作为预测面条品质的重要指标,可分别解释面条总分变异33.3%和34.4%。Ppo-A1a和Ppo-A1b频率为41.4%和58.6%,两种基因型间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Ppo-D1a和Ppo-D1b频率为51.7%和48.3%,但PPO活性差异不显著;Psy-A1a和Psy-A1b频率为81.0%和19.0%,两种基因型间黄色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1BL/1RS易位和非易位品种频率为13.8%和86.2%,两种基因型间面粉L*值、黄色素含量、和面仪衰落势与8 min带宽、混合实验仪稳定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面条品质较好的品种包括Sunzell、石优17、郑麦366、中麦 895、周麦 26、CA1004和石4185。本研究明确了58份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特征和基因型分布,为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