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对已分离的1株致病性鳗弧菌W1外膜蛋白图谱进行SDS-PAGE分析,并与8株不同血清型的鳗弧菌外膜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鳗弧菌W1主要外膜蛋白分别为24kD,38kD,42kD和47kD,主要外膜蛋白图谱与鳗弧菌O1血清型标准菌株VIB1相似。抗生素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等14种常用药物产生了抗性,只对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新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研究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和庆大霉素对鳗弧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嘧啶明显地抑制鳗弧菌42kD的主要外膜蛋白的表达,随着抗菌素浓度的增加,该外膜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庆大霉素浓度的变化对其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对该42kD主要外膜蛋白进行N末端分析表明,其N末端序列为EAPTAINS,与已发表的细菌其他外膜蛋白序列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和苯甲基磺酰氟法提取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SDS-PAGE图谱显示,PMSF提取的鱼肠道弧菌有19条带,Sarkosyl法提取的鱼肠道弧菌有14条带,其中111、105、87、78、61、58、53、48、45、40、36、33、32、31 kD蛋白带为2种方法共同条带,101、55、42、27、25 kD为PMSF法特有条带.此外,以制备的兔抗鱼肠道弧菌全菌血清为第一抗体,应用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了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显示分子量为106、87、61、58、55、42、36、32 kD的8条蛋白带发生了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鳗弧菌L-18株的限铁条件和铁调节外膜蛋白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estern-blot技术,对鳗弧菌L-18株的OMPs和IROMPs的免疫反应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免疫牙鲆比较二者免疫保护力的差异,以期从IROMPs方向探索开发鳗弧菌新型鱼用疫苗,并为研究其免疫原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联铁剂,鳗弧菌L-18株的生长和铁载体的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加入100~130μmol.L-12,2′-联吡啶为最适合限铁条件,此时铁载体的表达量最高且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在此条件下,菌株表达出74.3 ku和77.4 ku的IROMPs,其中77.4 ku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为重要抗原。用全菌灭活疫苗、OMPs、IROMPs分别腹腔注射免疫牙鲆7周后攻毒,IROMPs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达到75.9%,远高于OMPs疫苗的51.8%。相对于OMPs,IROMPs的抗体效价显著提高,接近全菌疫苗组的水平,而血清杀菌活力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5.
利用Western-blot技术,对鳗弧菌L-18株的OMPs和IROMPs的免疫反应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免疫牙鲆比较二者免疫保护力的差异,以期从IROMPs方向探索开发鳗弧菌新型鱼用疫苗,并为研究其免疫原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联铁剂,鳗弧菌L-18株的生长和铁载体的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加入100~130μmol·L-1 2,2’-联吡啶为最适合限铁条件,此时铁载体的表达量最高且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在此条件下,菌株表达出74.3ku和77.4ku的IROMPs,其中77.4ku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为重要抗原。用全菌灭活疫苗、OMPs、IROMPs分别腹腔注射免疫牙鲆7周后攻毒, IROMPs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达到75.9%,远高于OMPs疫苗的51.8%。相对于OMPs,IROMPs的抗体效价显著提高,接近全菌疫苗组的水平,而血清杀菌活力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鳗弧菌;铁调节外膜蛋白;牙鲆 相似文献
6.
香港地区养殖平鲷的病原菌_溶藻胶弧菌_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平鲷(Sparussarba)是香港居民喜欢食用的珍贵海产品之一,在香港附近海域有大面积的人工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海水污染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给这一经济鱼种的养殖造成巨大损失[Woo等1995]。迄今报道的鱼...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SR1的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一株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R1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比较了这8株弧菌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果表明,8株弧菌的外膜蛋白电泳一般可得到6-12条条带,其分子量多集中在65-106 kD和28-48 kD,其中36 kD的蛋白带为8株弧菌所共有。用兔抗SR1全菌血清进行Western-blot印迹显示,菌株SR1的外膜蛋白条带中有6条发生了阳性反应,其分子量分别为73 kD、48 kD4、5 kD3、9 kD、36 kD和32 kD。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与兔抗SR1血清也发生程度不等的阳性反应,这些阳性反应条带的分子量集中在65-73 kD、45-48 kD和36-41 kD之间,其中36 kD的外膜蛋白在8株弧菌中均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说明36 kD的外膜蛋白是这8株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2种方法提取秦皇岛弧菌HQ010712-1(Vibrio qinhuangdaora sp.nov.)外膜蛋白,结果显示 Sarkosyl法提取效果较好,且所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为102kD、45 kD、39 kD、36 kD、30 kD、28 kD、24 kD、22 kD;为比较该菌株与弧菌属其他细菌外膜蛋白组分及抗原性异同,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对照,电泳图谱显示4种弧菌外膜蛋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2~48 kD之间;利用抗秦皇岛弧菌HQ010712-1血清的免疫印迹表明菌株HQ010712-1外膜蛋白中分子量为45 kD、36 kD的蛋白条带呈现阳性反应,其他3种弧菌外膜蛋白中均有与该抗血清反应的条带,且分子量为36 kD的反应带为菌株HQ010712-1、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共有.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致病性弧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对虾病原菌(鳗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1987年7~10月福建省平谭县对虾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病虾活动力减弱,食欲下降,个体消瘦,头胸甲心区附近呈白色或浅桔红色,血淋巴液稀薄、混浊、不能凝固。因病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被称为“红腿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从五只垂死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作纯焙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泡的人工感染方法,得到了与虾池中患病虾相同的症状。菌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鼠。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能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精氨酸脱羧;鸟氨酸、赖氨酸不脱羧。V.P.阳性.在42℃中不能生长。不能在无盐和含有8%NaCl 的胨水中生长,但在含有3%和6%NaCl的胨水中生长良好。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SpGY020601株的外膜蛋白(OMPC),采用酚水法提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EpGS021001株的脂多糖(LPS).通过碳化二亚铵(EDC)介导的缩合反应,将哈氏弧菌的OMPC与溶藻弧菌的LPS偶联.OMPC-LPS偶联物、未偶联的哈氏弧菌OMPC、溶藻弧菌LPS、哈氏弧菌OMPC和溶藻弧菌LPS的简单混合物以及生理盐水按相同程序免疫卵形鲳鲹(Trachinotus cvatus).检测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抗体微量凝集反应结果显示,卵型鲳鲹经OMPC-LPS偶联物、OMPC、LPS以及二者的简单混合物免疫后,各免疫组间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OMPC-LPS偶联物免疫组的血清抗溶藻弧菌EpGS021001抗体效价较单纯溶藻弧菌LPS免疫组、简单混合物免疫组出现得早,抗体滴度高;与此类似,OMPC-LPS偶联组中抗哈氏弧菌SpGY020601的血清抗体效价较单纯哈氏弧菌OMPC组、简单混合组出现得早,抗体滴度高,且持续时间长;对EpGS021001、SpGY020601的攻击,OMPC-LPS偶联物免疫组的保护率分别为85%和95%,高于单纯溶藻弧菌LPS免疫组的70%、单纯哈氏弧菌OMPC免疫组的75%,也高于简单混合物免疫组的80%和82.5%. 相似文献
12.
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外膜蛋白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的方法提取了溶藻弧菌SR1、鱼肠道弧菌HQ010223-1和鳗弧菌S010610-1共3株水产动物致病弧菌及其他11株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和4株非弧菌属细菌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通过SDS-PAGE分析其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3株致病弧菌分别有12、6和6条外膜蛋白带,且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2~48kD和66~106kD之间。同时,分析其他11株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和4株非弧菌属细菌共15株细菌外膜蛋白的SDS-PAGE图谱发现,11株弧菌的外膜蛋白图谱比较相似,而与非弧菌属细菌爱德华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则差别明显,且36kD的外膜蛋白为这11株弧菌所共有,而4株非弧菌属细菌的SDS-PAGE图谱则没有36kD的蛋白条带出现。本试验发现,36kD的外膜蛋白存在于所供试的14株弧菌中,而非弧菌属细菌则没有,说明该蛋白有可能是弧菌特异性的外膜蛋白,可作为弧菌属的标志,对于弧菌鉴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分别用0.3%福尔马林灭活,制备成鳗弧菌和溶藻弧菌2种单苗,并将2种菌等量配制成二联疫苗,单次腹腔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almus maximus).通过检测免疫后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抗体凝集效价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攻毒实验比较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对所测定的各免疫指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联疫苗后期效果低于2种单苗.二联疫苗对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52%和83.24%,而鳗弧菌单苗对鳗弧菌攻毒、溶藻弧菌单苗对溶藻弧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37%和74.89%.可以认为2株菌具有制备二联疫苗的可能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97-402]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elective and differential medium, termed Vibrio alginolyticus (VAL) agar, develop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 alginolyticus. The presence of bile salts, high salinity and high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llows the selective growth of moderately halophilic Vibrio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of bacteria is achieved by identifying species capable of sucrose fermentation, made visible by the pH indicator bromocresol purple. In this study, all of the 26 strains of V. alginolyticus and only three of the 99 strains representing 30 species (including 19 Vibrio species) other than V. alginolyticus were able to grow in the VAL medium. The remaining three strains could be further differentiated from V. alginolyticus according to colour or the diameter of colonies produced on VAL agar plates. Colonies isolated from shellfish rearing water and infected shrimp through the use of VAL agar plates were all positively identified as V. alginolyticus by conventional tests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The testing of specificity and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y of VAL shows the potential of the agar as a medium for the primary isolation of V. alginolyticus from path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静置培养条件下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在酶标板上成膜情况。结果显示,溶藻弧菌的生物膜的OD590在16h达到峰值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出现下降;在102~108cfu/mL范围内,不同的初始菌密度对生物膜的OD590影响并不显著;NaCl质量分数为4.5%时,所形成生物膜的OD590最高;30℃,溶藻弧菌的生物膜OD590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5%的CaCl2,能够显著促进生物膜形成,而加入MgCl2对于生物膜的影响则不显著;经过大黄鱼表皮黏液包被后,96孔板中生物膜的OD590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组织提取液包被组(P0.01)。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能够在聚苯乙烯材料的96孔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且其生物膜的形成与多种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