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模拟和防治决策模型SIMSM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和防治的模拟系统SIMSMV是由大豆生长、病害日侵染率、显症率、种子传毒率、种子褐斑率、产量损失6个子模型和播种种子带毒率允许水平及介体蚜虫防治模型所构成。本模型只需输入几个简单的初始变量即可实现对SMV流行、危害的模拟及制定病毒防治决策。经过三年的检验和试用,证明本模型系统结构合理、模拟准确、决策可靠。  相似文献   

2.
大豆花叶病毒(SMV)种子传染率与品种间的抗性和SMV不同株系呈正相关,而与种子的褐斑粒率和种株的病情指数相关性极不显著。1号株系的种传病苗率高于2号和8号株系。高抗SMV种传的品种,能抗8个株系的传染。可以通过选育和筛选种传病苗率低的品种推广,减少本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枯斑反应法研究大豆种子的磷酸缓冲液提取物对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成熟大豆种子内含有抑制 SMV 侵染的物质。成熟种子的浸提液对 SMV 侵染抑制率为50%左右;2.大豆不同品种的成熟种子浸提液对 SMV 侵染的抑制作用无差异;3.成熟大豆种子的浸提液对SMV 的不同株系的抑制作用无差异;4.成熟大豆种子浸提液在100℃下加热10分钟后,其抑制效力不变;5.大豆未成熟种子浸提液对 SMV 的侵染力无抑制作用;6.菜豆和眉豆成熟种子浸提液对 SMV 的侵染力具有与大豆成熟种子浸提液相似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这一试验是参加慕赫等在凡尔赛植病所主持大豆种子ELISA检定研究中的一小部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RLISA),以聚苯乙烯微皿板(96孔)、SMV抗血清和酶标抗SMV—IgG,测定接种SMV后的大豆种皮颜色黑、白和携带病毒的关系;以及胚轴带病毒的分布和机率。得知种子颜色和带毒无相关性.在微皿板中,鉴定胚轴带病毒,根据光密度值(O.D.值)的反应,健种胚轴测定限度,其O.D值至0.250为止,病种胚轴O.D值至1.150。反应是较清楚的,ELISA法是灵敏的。  相似文献   

5.
控制SMV危害的种子带毒率临界水平,因年度间介体蚜量发生程度不同而变化。大豆田有翅蚜大量迁飞活动的年份也是蚜虫大发生的年份。播种感病品种,蚜虫轻发生年控制SMV危害的种子带毒率临界水平为0.5%;中等偏轻年份为0.2%;中等发生年份为0.1%;而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为0.04%;大发生年则为0.01%。因此,可根据不同年份介体蚜虫发生的程度决定所播种子的带毒率水平,控制SMV危害。文中还讨论了获得低带毒率种子的方法,并提出应该将种传率的高低,作为鉴定大豆品种抗感SMV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蛋氨酸是大豆种子中主要限制氨基酸。栽培技术对大豆种子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很少报道,在黑龙江省海伦县东风乡保卫村进行的大豆规范化栽培试验中,重点分析了栽培技术对种子蛋氨酸、赖氨酸含量的影响。通过3年试验得出的结论为:农业技术措施对种子氨基酸的含量有影响;凡有利于提高产量的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种子蛋氨酸的含量;零水平实施值是适合当地大豆生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为材料,提取dsRNA作为模板进行多重RT-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的优化。利用优化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健康大豆种子、BPMV、SMV及2种病毒复合感染的大豆种子进行检测,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健康大豆种子提取的dsRNA,将从复合侵染BPMV、SMV大豆种子中提取的dsR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原液的10-1、10-2、10-3、10-4、10-5和10-6倍作为模板,分别进行多重RT-PCR和单一RT-PCR扩增,测定灵敏度。多重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连接于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来自于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巴西的疑似带病大豆种子进行检测,同时以单一RT-PCR检测进行验证。以BPMV、SMV抗体等体积混合液包被PCR管后再加入样品提取液或直接以样品提取液包被PCR管,将免疫捕获、试管捕捉和多重RT-PCR相结合,建立同时检测BPMV、SMV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结果】多重RT-PCR的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引物浓度为BPMV 0.4μmol·L-1、SMV 0.4 μmol·L-1,最佳退火温度为52℃,最佳循环数为35。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多重RT-PCR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上同时扩增到大小约542、221 bp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BP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542 bp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S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221 bp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材料上未扩增出任何特异性条带。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dsRNA原液稀释至10-3倍时,无论是多重RT-PCR,还是单一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的灵敏度相当,为10-2倍dsRNA原液。多重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PMV、SMV所测的序列全长分别为542和221 bp,与预期大小完全相符,且与已报道的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证实了多重RT-PCR结果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来自于4个国家的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3份美国大豆种子样品检出BPMV,1份美国大豆种子检出SMV,1份阿根廷大豆种子检出SMV,2份中国大豆种子检出SMV,该结果与单一RT-PCR验证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达100% 。建立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中成功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中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SM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品种抗种皮斑驳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皮斑驳(褐斑粒)严重影响大豆商品品质,不利出口创汇及良种推广。因而,日益为育种和植病工作者所关注。 种传大豆花叶病引致种粒斑驳的报道,首见于日本越水幸男等(1957),而后国外许多研究结果都证实了种皮斑驳与病毒侵染大豆植株的关系。国内的研究始于70年代,林建兴等(1976),吕文清等(1981),刘宗麟等(1984)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种皮斑驳是由田间普遍发生的大豆花叶病  相似文献   

9.
四棱豆是一种营养极丰富的蔬菜 ,又是目前世界上蛋白质最全、含量最高的一种块根作物 ,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居豆类作物之冠。同时还是一种高蛋白粮食新资源和优质食用油的一个新品种 ,茎叶是优质饲料和绿肥。1 四棱豆的营养价值四棱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 34%~ 4 5 % ,且是全价蛋白质 ,因此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其氨基酸组成也较平衡。据测定 ,四棱豆富含人体第一必需氨基酸———赖氨酸 ,其含量超过大豆、酪蛋白和鸡蛋蛋白 ,特别是人体 8~10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很高。其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达16 %~ 2 8% ,是优质食用油的…  相似文献   

10.
包衣对大豆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种大豆种衣剂对“皖豆13号”新,陈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对新种子萌发与活力无显著影响。20%,25%和30%大豆种衣剂对陈种子萌发与活力无显著影响;1号,2号和4号大豆种衣剂则能显著地提高陈种子发芽率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是我国东北的集中产地,种植规模大、商品率高,也是油用大豆的最适宜区。提高高油大豆产量,除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高油大豆品种;播前精选种子;合理轮作、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播前施足底肥等措施外,播后的田间管理也是确保高油大豆丰产的重要环节。一、严格选用优良品种在种子的选择上要做到精选良种,尽量选择高油、高蛋白豆种,如:符合前者要求的种子有黑农、东农等;符合后者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在大豆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富硒灵芝液体种子进行发酵产游离氨基酸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索到较佳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发酵培养时间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富硒灵芝对大豆固态发酵培养较优组合条件:即大豆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灵芝富硒液体种子液,接种量10.53%、发酵温度29.34℃,发酵时间6.68 d后,发酵大豆中的游离氨基酸可达280.56 mg/100 g,与优化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169.55 mg/100 g,相比提高了64.64%;有机硒的含量可达0.036%,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1倍.初步探索到灵芝对大豆固体发酵产游离氨基酸工艺条件,为开发大豆既富含游离氨基酸,又含微量有机硒的高营养价值食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对大豆花叶病毒(SMV)胁迫的响应。[方法]以感SMV品种合丰25和抗SMV品系牡304为材料,以东北地区SMVⅠ号株系为毒源,测定接种SMV后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MV胁迫下,除Fo和q N升高外,其他荧光参数均有所降低,抗SMV品种(系)的变化幅度较小。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Fm、Fm’、ΦPSII和Fv/Fm逐渐降低,Fo和q N逐渐升高,q P先降低后升高,且抗SMV品系牡304和感SMV品种合丰25分别在6 d和12 d出现最低值。受SMV胁迫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抗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系),感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率大于抗病品种(系)。[结论]苗期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可作为鉴定大豆对SMV抗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为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在30余种大豆病害中,由种子带菌为初侵染源的占60%左右。概括了河北省大豆种传病害的主要种类及其病原物的存在特点,阐述了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了主要的防治措施。旨为了解和掌握大豆种传病害的种类,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大豆产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 1988年,选用辽宁省农科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种植的56个大豆品种(系),对其种皮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种子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总氨基酸量及蛋白质含量均与种糖过氧化物酶活性是极显著正相关,顺序为必须氨基酸>总氨基酸>蛋白质。大  相似文献   

16.
菜用大豆属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种,通常是指R6期 ̄R7期籽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青食用大豆的总称。简述了菜用大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品种选择标准;对近年来菜用大豆的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和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子播种前的几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清选种子 在大豆播种前清选种子可以提高豆种的播种品质,凡是清选过的均匀整齐的种子,比不加清选的种子生育良好,田间保苗率高,出苗整齐.特别是采用大豆精量点播机播种时,必须对大豆种子进行严格清选,实现种一粒种子,出一颗苗.种子清选加工已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工业,它包括对豆种进行预清、精选分级、药物处理(种子包衣)、包装运输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狗爪豆生物碱、左旋多巴及其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狗爪豆(Stizolobium cochinchinesis)内生物碱、左旋多巴等部分活性有效成分,氨基酸含量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该植物体内未检出生物碱;野生材料种子内左旋多巴含量略高于栽培材料,两种样品其他部分中左旋多巴含量极微。该植物野生与栽培种子内左旋多巴含量分别为5.13g/100g和4.49g/100g,作为药用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种子内氨基酸种类齐全,共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18种水解氨基酸,未检出γ-氨基丁酸。狗爪豆种子营养价值较高,具有作为精饲料使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前感染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4.8~9.9%;开花后感病种子传毒率很低或基本不传毒.感病种子贮存8个月对传毒率无明显影响.褐斑粒与种子传毒与否无明显相关.测定17个大豆品种,种子传毒率2.5~21.4%.加温65~70℃或用Na_3PO_4稀释液处理大豆病毒种子,对某些品种可降低种传率,但大豆出苗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一、清选种子在大豆播种前清选种子可以提高豆种的播种品质,凡是清选过的均匀整齐的种子,比不加清选的种子生育良好,田间保苗率高,出苗整齐。特别是采用大豆精量点播机播种时,必须对大豆种子进行严格清选,实现种一粒种子,出一颗苗。种子清选加工已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工业,它包括对豆种进行预清、精选分级、药物处理(种子包衣)、包装运输等工作。种子清选加工是向种子生产专业化、供应商品化、加工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搞好种子清选,可以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