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地膜棉花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山西不同生态棉区皮棉产量与密度、氮、磷、钾施肥量及化控次数(用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明确了各栽培措施的主次。通过模拟进优待选了不同产量等级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不同生态棉区制定棉花高产优质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地早熟禾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与优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草地早熟禾在三江源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草地早熟禾高产数学模型,解析了试验因素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并优选出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确定了置信区间,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稀植丰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三都水族昌育稀植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采用4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水稻旱育稀植生育影响较大的可控因子播期,穗粒 到叶龄,移栽叶龄,密度为决策变是一,产量为目标函数,进行田间试验,建立了水稻旱育稀植717.316kg=667m^2以上的丰产农艺措施组合为:播种期4月7月 ̄4月10日,穗粒追肥到叶龄是倒3.296 ̄2.204叶,移栽叶是5.951-0.451叶,密度是1  相似文献   

4.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对杂交油菜品种金农油1号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金农油1号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要获得≥250 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密度13.2万~15.0万株/hm2,施氮量262.5~330.0 kg/hm2,施磷量102.3~119.6 kg/hm2,施钾量102.3 ~ 129.2 kg/hm2 .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玉米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玉米公顷产量、经济效益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提出了公顷产量≥9750kg,经济效益≥4500元的综合农艺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6.
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探讨了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对比的效果。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的分别高106.23%和10.28%;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除株高外,其余性状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测土配方施肥的分蘖发生趋势与常规施肥一致,两者的分蘖发生数均高于对照。测土配方施肥比不施肥增效4396元/hm。比常规施肥增效730元/hm。;而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增效3666元/hm。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其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43.97%,与目标产量的吻合度为106.15%。  相似文献   

7.
临9303高产高效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优良小麦新品种系临9303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造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单位面积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临9303小麦单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为良种良法配、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入土浅,分蘖强,不误农事季节,能省工节能地获得较高产量,在我国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全国农业部把此项技术列入“九五”期间的重点推广项目。为我县推广抛秧提供可靠的经验和科学的数据特安排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1.1种子汕优631.1.2500穴塑料秧盘1.2试验处理抛秧试验设三个处理:①抛秧;②旱育浅植;③两段育秧(ck)。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每小区长6.67m,宽sin,面积33.35m2(0.05亩)。1.3试验经过试验地选择在燎原镇花园村农户苏慎全的责任田中,海拔900m,土壤为冲积土,nH值6.7,肥力中…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苎麻栽培密度、氮、磷、钾肥用量及收获期对苎麻不同麻龄的纤维产量、纤维支数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微机模拟寻优决策出了苎麻高产优质优化栽培方案。生产示范及多点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性好,一龄麻比对照增产18.88%,纤维支数增加119m/g;成龄麻比对照增产28.94%,纤维支数增加110m/g。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水稻稀植高产栽培的最佳施氮量,开展了水稻稀植高产栽培施肥试验,为我省水稻稀植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宜香优2115为试验品种,不同的施肥方式配置不同的施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纯氮和纯钾分别为13kg/667m~2和15 kg/667m~2时的处理产量表现最高,为770.67 kg/667m~2,全生育期最短,综合比较各处理的经济性状,表现也较为优异。其次是施纯氮和纯钾分别为15 kg/667m~2、17 kg/667m~2的处理产量排第2。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栽示范效果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耕抛栽水稻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轻型高效、增产增收栽培新技术,以其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耕牛不足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促进稻田免耕抛栽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探索免耕栽培模式,2007年开展了水稻免耕抛栽示范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免耕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免耕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龙岩市农技站在双季稻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不同免耕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半年免耕早、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养分状况影响不明显,节本增收效果好,可作为水稻免耕的主要方式推广;全年免耕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产量减少,土壤容重增加;全年免耕、半年免耕与习惯有耕的土壤pH、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肖华贵  饶勇  陈静  李超 《耕作与栽培》2004,(5):20-20,64
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试验,对黔油12号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进行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当产量达到最高水平时,增施N肥或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在低水平下,K肥对产量的影响比P肥大,而在高水平时,P肥对产量的影响比K肥大.氮肥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与钾肥.而密度与钾肥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小.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P肥与K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5.
秧盘育秧抛植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盘育秧抛植技术应用在水稻杂交制种栽培上,是一门新兴的改良移植方法。目前有许多关键制种技术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笔者多年从事制种工作,经过逐年的试验观察,总结分析并探讨有关技术问题,使这套制种生产技术措施不断完善,更好地运用到生产中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港区旱薄地小麦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归旋转通用组合设计,以田间试验测定的参数,建立黑龙港区旱薄地小麦产量对综合农艺措施反应的五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借助电子计算机,解析栽培因子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统计各项农艺措施取值的概率分布,优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该区旱薄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公顷有效穗数免耕抛秧处理略低于翻耕抛秧而高于翻耕移栽,结实率高于翻耕处理。随着免耕次数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基本持平。水稻一生中叶面积指数、抽穗后水稻群体光合势、势粒比、颖花伤流量、源库增量比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均免耕处理高于翻耕处理,而粒叶比则相反;剑叶中叶绿素含量以免耕高于翻耕,而丙二醛(MDA)含量以免耕低于翻耕。免耕抛栽水稻后期不易早衰,有利于同化物的转运和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河南商丘地区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春大豆闽豆5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闽豆5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与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在闽西北红黄壤旱地,该品种每hm~2产量在9800kg以上的农艺措施:需纯氮141.26~162.99kg、五氧化二磷201.92~266.58kg、氧化钾133.70~163.80kg,种植密度21.38万~22.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