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害"与"危害"是一对近义词,都含有使受害和损害的意思,在农业书刊中颇为常见,但用法很不统一,似有必要做一点词义辨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棉株顶尖是棉铃虫等害虫集中为害的部位,人工打顶使棉铃虫卵残留,成虫、若虫为害棉花顶尖、嫩叶、幼蕾、幼铃等,可造成棉苗顶芽焦枯变黑,形成多头棉或枝叶丛生疯长,棉叶破碎,幼蕾、铃脱落。给棉花整枝打顶芽,又叫“摘心”,是棉花整枝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打顶方法是摘除棉株主茎顶尖一叶一心。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发生种类多,常年为害较重。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气候的变化,多种病虫交错发生,病虫为害逐年加剧。单一的防治措施,已不能解决复杂的病虫为害。为此,我们从病虫发生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前几年拌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两药一菌”(甲基异柳磷、粉锈宁和增产菌)三项混合拌种技术,即“三拌”技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这是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08,(3):59-71
1问:“绿颖”防治烟粉虱在番茄上登记了,对棉花上的烟粉虱是否有效? 答:烟粉虱食性杂,几乎为害所有农作物和杂草,寄主广(有63科、201属之多),棉花是烟粉虱最喜食的作物之一。番茄收获后迁入棉花,棉花收获后为害大棚番茄。是同样一种害虫。  相似文献   

5.
薄荷在我场已有1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发现一种为害薄荷根部的虫害,造成植株褪绿变黄,很像缺肥或病害症状。1985年全场发生已达1102.7公顷,据调查东台县的薄荷上也普遍发生,严重地块减产20—40%。根据初步鉴定该虫为绵虫科绵蚜属的一种(Eriosomat sp.),暂称为“薄荷根蚜”,现对其发生、为害与防治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油菜霜霉病和白锈病是油菜常见的病害。从苗期至开花结荚期均为害,使叶片提早枯死、脱落、影响了油菜生长发育。二病常并发,为害花轴,病部肿大,畸形、弯曲呈“龙头状”;后期在病部长出白色霜霉状物;长出白色“泡斑”为白锈病。轻者结实  相似文献   

7.
粉锈宁防治水稻穗期“综合症”效益好房县植保站(442100)段明乐90年代后随着杂交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穗期“综合症”发生为害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起来。1995年省农业厅给我县下达了水稻穗期“综合症”防治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并与省植保总站签订了实施...  相似文献   

8.
牧草“明福一号”是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培育的杂交种。经十年多的筛选培育,现在的杂种后代性状稳定,每亩产量可达1~4t,牧草利用率100%。高产牧草“明福一号”引起了国内外草业界的兴趣,美国牧草业学者曾要求赠送或交换其种。国内有浙江、河南等许多省联合协作试验,推广种植面积。但发生在美国的假高粱为害教训必须引起高度重  相似文献   

9.
前言稻象甲(Echinocnemus sguameus Billberg)在广东原属间歇发生,以幼虫为害本田最烈,常使稻苗连片“坐蔸”枯萎,导致减产甚至失收,近年来稻象甲成虫为害稻苗已连续在我国南方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早稻秧田被害田块受害率一般在10—30%左右,严重的可达50—100%,并有逐渐加重之趋势,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全年以早稻受成虫为害最重,幼虫的为害则相对减轻,“坐蔸”成灾现象较少见。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该虫的发生为害动态等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现将我们对该虫进行的观察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50年在河北徐水县調查白菜病害时會見到矮縮而有坏死斑型的病害,一般称之为"抽瘋"或"孤丁";为害率在3%左右。同年在山东历城調查时亦曾發現比类病害;为害率在5%以下。当地农民認为病害的發生与栽培甘藍有关,而且与蚜虫有关。河北白菜区到处有这一类型的發現,但为害的情况不严重。1952年东北大白菜栽培区普遍發生这种病害,使菜株矮縮不长,損失極大;一般称之为"弧丁"。  相似文献   

11.
“7216”杀虫菌系湖北天门县微生物实验站从自然死亡的红铃虫虫体中分离获得;大芽孢,棱状晶体,血清型H3a3b,为苏云金杆菌中的一个新的变种,该菌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防治效果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对硫磷、滴滴涕;优于青虫菌和其它杀虫菌。 本试验属于验证“7216”对棉铃虫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用接虫法,重复三次,于药后不同时间分别调查虫口下降率和计算防治效果。 1.“7216”(1亿/m1)对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32小时虫口下降率为94.7%,防治效果71.7%;其效果明显优于青虫菌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温江县农业执法大队实行对农资商品售后服务跟踪卡制度。如今,在温江县15个乡镇的200多个农资经营门市中,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敬爱的农民朋友,当你购买到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或权益受到损害时,请向温江县农业执法大队投诉。投诉电话:2711482。农民在购买了农资产品后,马上就会得到一张由经营户开出的《农资产品售后服务跟踪卡》,上面清楚写着经营单位、经营人员姓名及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用法及农户的联系地址、姓名。这一“牌”一“卡”是该县农业执法大队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一项有…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贵州省三都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两迁”害虫在三都县的消长规律、发生为害程度和发生区域具有很多共同点,多年来,三都县一直把“两迁”害虫系统测报工作联合起来开展。通过15年联合监测结果表明,仅灯诱监测工作,每年可以节约工时675h,节约经费6480万元.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泰国与亚洲热带地区其他国家一样,病毒病害已成为阻碍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据1979年10月至1980年8月调查,水稻病毒病(“东格鲁”病与裂叶矮缩病)发生面积为52,598公顷,相当于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的总和。本文仅就泰国发生的水稻病毒病种类、分布范围、为害症状、传毒媒介、病原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甘薯瘟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已在我省45个(县) (市)发生为害,我们于1979年用“普薯125”与“南灰3号”杂交育成“闽抗329”。作者在1981—1984年对“闽抗329”进行了室内抗瘟性、田间苗期抗瘟性、田间小区和全省重点薯瘟区多点重复试验。三年试验表明用66个不同毒力的菌株测定“闽抗329”平均病情指数为7.4,而我省当家种“新种花”达47.7;田间  相似文献   

16.
雄县自七十年代以来,黄地老虎发展很快,主要为害芝麻。1976年以后,多数年份的落卵量在每平方米10粒以上,严重时达100粒以上。三龄以上幼虫常从地表把芝麻幼苗咬断,造成缺苗断垅。据观察分析:芝麻苗期每平方米有三龄以上幼虫一头,亩产减产6.33斤。 黄地老虎具有“发生严重,低龄难发现,高龄难除治,除治适期短”四个特点。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准确掌握虫情,抓住除治适期,打“突击战”,消灭在三龄入土以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6月2日,在海门市德胜镇水稻育秧基地发现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为害水稻叶片,使秧苗叶色轻度发黄。据调查,当时有蚜株率为62%,平均百株蚜量459.7头,最高百株1135头。麦长管蚜是长江中下游麦区麦蚜的优势种,也能使长江流域部分晚稻受害,但在海门市发现麦长管蚜为害水稻尚属首次。据调查,该田块为麦稻两熟,多年连作,品种为“5566”(安徽),育秧基地四周为成片的蜡熟末期小麦,未防治过蚜虫。分析麦长管蚜转移为害水稻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小麦逐渐成熟,麦长管蚜食料条件恶化,陆续就近迁入水稻育秧基地为害。普查本市其余稻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为害油菜的蕪菁花叶病毒有黄斑及枯斑两个。黃斑株系使甘兰型油菜表現系統性黃斑,枯斑株系表現系統性枯斑。室內测定表明,“胜利”油菜在晚秋和冬季对枯斑株系有耐病能力,但春夏易遭其严重为害;但在各季节对黄斑株系表現一定程度的耐病性。两个株系为害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都表現系統性花叶。两个株系都能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菊科等13种植物,接种蘿卜、“苏州鸡蛋白”油菜及百日菊表现系統性花叶;接种藜、“黃苗榆”烟、“白兰”烟(White Burley)、“农特400号”烟、“三生”烟及千日紅表现局部性枯斑;在假酸浆和酸浆上成为系統性黄斑;在黃烟上产生局部性黄斑;不能为害“大平头”甘兰、心叶烟、雪烟、辣椒、无刺蔓陀蘿、黄瓜、商陆与番茄;在“胜利”油菜上表現不同症状。致死温度均为60°—65℃,稀释終点为1:50—1:100,体外存活期为2—3天。由蘿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 Dav.)传染。在“苏州鸡蛋白”油菜上两个株系有高度的交互保护反应。所以它們屬于蕪菁花叶病毒中亲缘关系很近的株系。室內粗测結果看出,甘兰型油菜对两个株系的抗病性有显著差異,白菜型油菜也有差異,因此将它們分为两个株系,有助于今后进行油菜抗病毒病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控制了重大病虫的暴发为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科学评估植物保护工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基于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数据,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作物植保贡献率进行了测算.2016-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4.997亿~5.39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  相似文献   

20.
“紫秆病”是我省近年来水稻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日趋加重。此病病源尚未肯定,为了对其发生、发展有所了解,笔者从1979年起对此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兹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