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仁用杏的春季冻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些年仁用杏春季冻害比较严重的事实,采用历史上仁用杏产量序列与春季气象要素中的因子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结合春季仁用杏冻害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季仁用杏树开花和幼果期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影响仁用杏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时阐述了仁用杏春季冻害程度和气象指标,提出了今后预防和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深州蜜桃种植区和邻近国家气象站气温数据,分析了2020年4月21~23日深州蜜桃幼果期晚霜冻害天气的气温特征及春季晚霜冻的多年气候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晚霜冻害过程中,种植区最低气温连续2 d低于桃幼果冻害温度;中心地带气温最低、冻害温度维持时间最长,其次分别是林间道路旁、种植区边缘;(2)种植区最低气温明显低于城镇区和其他野外开阔区;(3)具有区域气候代表性的国家气候观象台近66 a春季最低气温<0℃终日数据表明,晚霜冻害多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上旬;1957~2012年,春季最低气温<0℃终日为显著提前的趋势;2013~2022年则进入终日日期剧烈波动期,极端偏晚和偏早日期频繁出现,春季晚霜冻害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象因子的杨树溃疡病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范围内2002—2012年杨树溃疡病逐年发生数据,选取发生杨树溃疡病地级行政区的平均发生率作为杨树溃疡病的预测指标,在ClimateChina v4.40气候模拟软件中,计算出发生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即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预测未来我国杨树溃疡病的潜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结合5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最高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3月平均最低气温、4月平均最低气温、6月平均最低气温、8月平均最低气温、11月平均降水量、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大于5 ℃的有效积温度日和大于18 ℃的有效积温度日1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据此预测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在2020s、2050s、2080s的空间格局与2002—2012年相比主要呈现出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整体发生面积减少,但局部地区发生程度加重,东北地区发生程度普遍加重且总体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范围内2002—2012年杨树溃疡病逐年发生数据,选取发生杨树溃疡病地级行政区的平均发生率作为杨树溃疡病的预测指标,在ClimateChina v4.40气候模拟软件中,计算出发生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即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预测未来我国杨树溃疡病的潜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结合5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最高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3月平均最低气温、4月平均最低气温、6月平均最低气温、8月平均最低气温、11月平均降水量、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大于5 ℃的有效积温度日和大于18 ℃的有效积温度日1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据此预测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在2020s、2050s、2080s的空间格局与2002—2012年相比主要呈现出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整体发生面积减少,但局部地区发生程度加重,东北地区发生程度普遍加重且总体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多元积分回归法对角倍产量与它前期的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了主要气象因子的筛选和分析。指出角倍产量高低主要受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不同时期影响因子不同,作用性质也不尽一样。其中,旬最低气温影响角倍产量形成的全过程,是主导因子;此外,还有秋迁蚜迁飞期反倍子速生期的月极端高温、旬最高气温,旬降水和日照;若蚜越冬期的旬降水量和月极端高温;春迁蚜飞期(包括性母羽化、迁飞、性蚜交配及干母的产生旬日照时数;雏倍期的旬降水量和月端高温.本文还提出用相关气象因子建立积分回归模式直行角倍产量预测和产地气候区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河北临城县核桃春季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临城县国家气象站1960~2016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核桃冻害发生主要时段、频率及最低气温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核桃春季冻害发生主要时段为3月20日~4月20日,轻微冻害发生集中在3月下旬,轻度、中度冻害发生集中在4月上中旬。21960~2016年达到冻害气象指标日数21d,其中轻微冻害、轻度冻害、中度冻害分别占57.1%、33.3%、9.7%。31960~2016年3月下旬最低气温<-2℃日数共计37d,年均0.63d,1960~2016年4月上中旬<0℃日数共计14d,年均0.28d。43月下旬最低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上升速率为0.4℃/10a,3月下旬最低气温2000年前后发生突变,核桃冻害发生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7.
将橡胶树产胶量分离成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利用西双版纳州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较差等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子和气象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月份的水分条件对橡胶产胶影响大;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橡胶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和利用橡胶产量丰歉值的方法建立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检测结果表明,橡胶气象产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较简便,预报平均准确率96%,基本能够满足产量模拟预报的要求;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准确率93%,也基本能够满足产量模拟预报的要求,结合两种预报模式可实现橡胶产量连续、动态、定量化预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油茶花期低温阴雨灾损的客观评估提供方法,为油茶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6年湖南31块油茶样地的油茶测产资料和同期临近格点的气温、光照和降水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SHAP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湖南油茶花期低温阴雨关键气候影响因子,并利用筛选出的关键因子采用XGBoost算法建立油茶花期低温阴雨灾损评估模型。【结果】在16个油茶花期低温阴雨灾害气候影响因子中,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小于10℃积温和寡照时间是造成油茶花期灾损的关键影响因子,这4个因子与油茶产量相关性较好,在增产与减产样本间的差异显著,在模型构建中的贡献较大。通过分析4个关键影响因子对增产或减产的贡献,发现当日平均气温小于10℃积温超过150℃,或寡照时间多于25 d,或平均最低气温不大于9℃时,往往会伴有低温阴雨灾害出现,这些临界值可用于低温阴雨灾害的监测,对油茶花期是否有灾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所构建油茶花期低温阴雨灾损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为82.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高达0.82,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2020年湖南油茶花...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油茶赣无1优良无性系连续3年的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典型相关分析可以综合地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经济性状及与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探索其经济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变化机理。(2)赣无1油茶在2004年至2006年间每年自8月初至10月下旬的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与日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之间相关程度最高,其中2004年与2005年其鲜果含油率与日均气温、日最高温及最低气温呈逆向趋势,干籽含油率与日最高气温、日均气温呈正向趋势,但与日最低气温呈反向趋势;2006年其鲜果含油率与日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呈逆向趋势,干籽含油率与日均气温呈反向趋势,但干籽含油率与日照时数及最低气温、鲜果含油率与日均气温呈正向趋势。(3)油茶赣无1鲜出籽率在各年度间及同一年度不同考种时间段间表现稳定,而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在不同年度与时间段间受气象因子影响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气象因子对芳香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情况,根据始花期的早迟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2003—2014年芳香植物的始花期与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植物的始花期与温度关系最密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始花期的影响不太大。文中还以所测数据建立了芳香植物始花期的预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春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冬末初春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每升高1℃,广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含笑和香樟的始花期分别推迟1.8、5.5、1.4、2.3和2.8 d;冬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阴香的始花期推迟4.5 d;开花前5周的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腊梅的始花期推迟2.2 d;晚春平均最低气温、开花前5周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二乔玉兰、女贞、含笑始花期分别提早5.0、3.3、1.0和2.0 d。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数十年气象定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民勤荒漠区无霜期、春季低温、冻土层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平均终霜期为5月10日,初霜期为9月28日,50 a来终霜期有逐渐提前、初霜期有逐渐推后的趋势,但不同年份变异幅度增大;3-5月份地表平均最低温度、气温逐渐上升,≤0℃出现比率下降,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强度的降温天气时有发生;3月份冻土层的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近。30 a以来地表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气温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沙地五角枫近6年红叶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出枫叶变色率及变色规律;结合气象要素 资料,研究不同变色期的气象阈值条件;利用不同气象要素与枫叶变色率的相关性对枫叶变色率短 期、长期预报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五角枫初红日序为10月1日,大部分枫树在 10月上旬处于斑红,正红日序为10月15日,枫叶进入斑红和正红的时间受逐日气象条件影响较 大;日最低温、日最高温、日均温、日均湿度、日最低地面温度越低,枫叶变色率越高,变色率与日降 水量、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微弱相关;近10 d 累积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多、累积湿度越小、累 积降水越少,枫叶变色率越高;长期预报因子为6月平均湿度和9 月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平均 最高温度;根据温度阈值建立了枫叶变色因子方程,结合赏枫天气因子建立了枫红气象指数及服务 产品,经检验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气象资料及已知的胡杨、铃铛刺、黑果枸杞、甘草的物种分布情况,采用Arcgis与MaxEnt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胡杨等4种植物在新疆生长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胡杨、铃铛刺、黑果枸杞、甘草的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新疆总面积的40.79%,38.54%,41.99%,30.55%。对胡杨分布预测贡献率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相对湿度与平均昼夜温差;对铃铛刺与黑果枸杞分布预测贡献率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等温性与最冷月最低温;对甘草分布预测贡献率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等温性与年均昼夜温差。经ROC曲线验证,显示该预测结果准确。结合刀切法对各因子贡献率的分析结果,总结出4种植物共同适生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湿度60%以上,年均昼夜温差25.5℃以下或27.25~27.5℃,等温性介于36~36.5之间,最冷月最低温大于-20℃。  相似文献   

14.
永定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永定县多年(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探讨了永定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10℃年活动积温5200℃为分界限将永定县茶叶种植划分为低山丘陵茶叶主产区和中、高海拔山地茶叶优质区2个类区,并提出相应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克里格空间数据制图和传统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08年黔南州森林春季防火期主要气象因子与林火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森林春季防火期内降雨量、蒸发量和最大风速相对空间分布不均匀,而最高气温、最小空气相对湿度则相反;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时间动态明显;森林火灾次数及火场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以都匀、平塘和罗甸3地为分界线,东南部6个县市森林火灾次数及火场面积大于西北部6县市。  相似文献   

16.
气候因子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山核桃溃疡病病情的广泛调查和定株观察,依据2000年至2004年连续5年气候因子与病害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冬季最低温、平均温、降雨量及春季平均温、降雨量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极端低温和春季平均温度与病情之间关系不明显。而冬季降雨量与冬季平均温度是病害爆发的主导因子。其趋势是:冬季温度较高,降雨量严重不足,而春季雨水又过多的年份,通常病害发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福州旗山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含氧量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相似文献   

18.
对沧州金丝小枣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丝小枣的品质优劣是由其含糖量决定的,其产量和品质又是同步的,同时受到气温、地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通过筛选,找出了影响产量和品质的10个主要气象因子,并通过这些因子建立了预报金丝小枣产量和品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图形输出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15年大连市的一次高浓度臭氧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气团轨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次臭氧污染过程中浓度变化规律、本地生成特征、区域传输特征及污染成因。结果表明:4月25日,臭氧达到中度污染,高温、强光照下本地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臭氧是内因,低压辐合、逆温、风速小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高浓度臭氧难以扩散是外因;4月26日,臭氧维持轻度污染,是由于前一日臭氧本底值较高,叠加白天光化学反应生成导致;4月27日,臭氧维持轻度污染,并出现凌晨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与区域输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