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州和九江是与陆羽及其《茶经》深有渊源的两个产茶大市。在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走好"一带一路"、用好"一带一路"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两市携起手来,共同传承陆羽和茶文化的前提是大家都十分重视走好、用好"一带一路";其纽带是"一带一路"指引下的湖州、九江茶和茶文化组织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两市如何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茶文化研究,着力在弘扬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精髓上下功夫、求进展和"申报陆羽《茶经》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等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制茶技艺传承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技艺历史悠久,不同类别茶叶(绿茶、红茶、黑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类型多样;目前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茶文化遗产比重较大,其中作为技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制茶技艺已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对茶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表现为茶叶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文化价值包括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制茶技艺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为制茶技艺遗产传承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4.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5.
陆羽《茶经》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0,(2):255-258
陆羽《茶经》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哲学、文化和茶饮的基础,并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重大意义,不仅总结了茶叶枝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赋于茶一种深刻的精神,一种哲学观,一种传统文化中人伦关系的象征,同时还用茶性、茶的礼仪等来规范人生处世修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茶经》问世已一千多年,在这其间中华茶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弘扬,并逐步推向世界,向世界性的精神领域延伸。据统计茶业技术和茶文化的研究著作近七百多种,茶业生产也有了新的科学含量,陆羽也随之被…  相似文献   

6.
陆羽与《茶经》求真务实的实践性启示我们:要实现复兴茶文化、振兴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的辉煌目标,需要我们学者、专家和茶人们发扬陆羽和《茶经》中的求真务实的实践性精神进行卓有成就的研究探索。陆羽和《茶经》教化引领的文化性启示我们:从陆羽著《茶经》的精神中去吸取经验,不断探索新事物、新思路,来为引导、教化社会现实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我国古代茶典籍的卓越代表,也是世界茶文化专著的开山之作,被中外历史上许多作者仿拟引用。本文例举了清朝陆廷灿的《续茶经》和二十世纪初美国William Ukers的《茶叶全书》对《茶经》的仿拟引用;验证了《茶经》的生命力及其对中国茶文化的纵向历史传承以及横向世界传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有些外国作者的引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著的文化语境,在某些方面会有别于独立原著,需引起读者和研究者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了茶树和利用了茶叶。茶叶由最初药用到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至少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茶的发现和利用是我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茶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相连的,体现民族意趣、心态、习俗以及某些生活方式的文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广泛利用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而唐代的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对茶的认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论述,对发展我国茶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陆羽和他的《茶经》是茶文化中具有世界影响的茶学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研究陆羽的《茶经》不仅对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创造具有  相似文献   

9.
陆羽和《茶经》的研究是茶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湖州市县大力开展陆羽和《茶经》研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名茶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富裕美;二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茶历史遗迹重建和农家乐发展,有利于实现生态良好环境美;三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生活美;四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陆羽精神弘扬和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实现精神富有心灵美。今后必须继续重视研究、继承、创新、超越陆羽和《茶经》,弘扬陆羽精神和《茶经》精髓,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西藏民族大学赵国栋先生的《茶与社会》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二十个方面探讨了茶在社会中作为社会元素的存在状态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实证方式、文本分析方式加深了其分析结论。该书提出了"茶社会学"这一交叉学科概念,并通过全书章节对这一学科进行了架构与梳理。该书突破了就茶文化研究茶文化的传统研究范式,在茶文化领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12.
陈诗洁  徐峻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525-1528
茶产业与茶文化一直以来都与国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茶不仅为国饮,更为国业。本文介绍了缙云黄茶的产业基础与优势,从缙云黄茶这一特定茶种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入手,积极探索以茶为媒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可行路径,建议做好黄茶生产工艺与体验型旅游融合发展、黄茶历史文化与康养型旅游融合发展、黄茶生态茶园与观光型旅游融合发展。另外,探讨了以茶为魂的乡村美好生活方式,探寻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复兴、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学》系农业大学的教材之一,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为今后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坚实基础。 全书共八章,分为绪论;中华茶文化概论;中国各民族茶俗例说;世界各国茶俗例说;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茶与健康;茶宴、茶点、茶酒;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等。18.2万字,彩色图片38幅,由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编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姚国坤研究员、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会促进会会长徐荣波教授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平装…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15.
唐代茶文化与陆羽《茶经》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朱乃良唐代中期,饮茶习俗蔚然成风,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的陆羽《茶经》,是盛唐茶文化的结晶,又推动了茶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就唐中期茶事活动的概貌、《茶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从动因原理解释语言现象的发生,把复制现象视为类似于生物基因衍生的一种传承,说明文本的互文关联与模因繁衍发展互为因果。因此,这一理论可用于揭示中国茶典籍中所具有的极强互文性及其文化术语、词汇和特殊表达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汉魏六朝茶文与《茶经》的互文关联为例,说明弱势语言模因可以在在权威典籍文本宿体中得以生存和保留,然后通过"复制"和"类推"繁衍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为茶文化的纵向历史传承及向世界的横向传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19.
苗族茶文化是苗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湖南苗族各种特色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思考苗族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湖南苗族茶俗的商业化运营提出了新颖、可行的建设性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贵州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茶韵》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贵州茶文化学家罗庆芳的文论集《文化力量与黔茶发展》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如何用文化产业来促进黔茶产业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