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几种杀虫剂及春毒饵在实验室、温室和大田等条件下对番木瓜果蝇(Toxotry pana cur vicuada Gerstaecker)和番荔枝蛀心蜂(B ephratelloidescubensis Ashmead)的防效,在实验室和温室,氯菊酯对番木瓜果蝇成虫的防效比马拉硫磷及其毒饵强,在实验室,氯菊酯和马拉硫磷对番荔枝蛀心蜂成虫具有很高毒力,在大田,马拉硫磷和高来磷比氯菊酯和速来菊酯更适于防治番荔枝蛀心蜂成虫。  相似文献   

2.
为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经济环保的农药用于甘蔗赭色鸟喙象防治,开展了8个处理的大田甘蔗一年宿根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大培土时,每公顷施用18%氟腈·毒死蜱FS 7500 mL,对甘蔗赭色鸟喙象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成虫的防效为72.19%、对幼虫的防效为79.07%;每公顷施用40%氟·噻E 900 mL、成虫出土盛期再选用6%阿维·氯苯酰SC 600 mL喷雾防治一次,对甘蔗赭色鸟喙象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成虫的防效为67.55%、对幼虫的防效为41.86%;每公顷施用40%氟·噻E 900 mL、成虫出土盛期再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600 mL+5%虱螨脲EC 600 mL喷雾防治一次,对甘蔗赭色鸟喙象的防治效果好,对成虫的防效为44.37%、对幼虫的防效为67.44%。  相似文献   

3.
大田环境下利用无人机施药,筛选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药剂,探讨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 5%甲维盐 WG、 30%噻虫嗪 SC、 30%噻虫嗪 SC减量 20%+CQMa421施药2 d后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效均在 97.90%以上。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和 30%噻虫嗪 SC对蚜虫防效好,且持效期长。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 SC、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 SC减量 20%+CQMa421施用后玉米螟活虫数为 0~1.67头/百株。研究表明,玉米吐丝初期利用无人机喷施 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 5%甲维盐 WG或 30%噻虫嗪 SC能有效控制双斑长跗萤叶甲,其中, 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能兼防蚜虫和玉米螟,可实现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控。  相似文献   

4.
17种除草剂对小麦田猪殃殃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对麦田恶性杂草猪殃殃防效较好的药剂,对17种除草剂开展了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温室盆栽试验中,200g·L~(-1)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和25%灭草松水剂对猪殃殃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试验剂量下鲜重抑制率均达100.00%。田间小区试验中,对猪殃殃防效最好的是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用药25.00g(a.i)·hm~(-2)后30d对猪殃殃的株数防效为85.08%,药后60d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则达100.00%;其次为50g·L~(-1)双氟磺草胺悬浮剂、200g·L~(-1)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相似文献   

5.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1993,19(4):23-25
在供试的13种农药中,对茶黑毒蛾幼虫防效好的依次为2.5%联苯菊酯、25%喹疏磷、50%辛硫磷、20%氯辛硫磷、98%巴丹、25%灭幼脲Ⅲ、105氟氰菊酯、80%敌敌畏,Bt 基本无效,溴氰菊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在常用浓度下的防效低于75%。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业研究署 (ARS)的科学家发现 ,马拉硫磷添加精炼棉子油可提高对棉铃象鼻虫的防效。自 1 9世纪末棉铃象鼻虫迁移到美国至今 ,在南部造成了几十亿美元的损失 ,为此美国农业部于 1 978年实施了棉铃象鼻虫根除项目 ,帮助棉农防治这种害虫。为了减少施用马拉硫磷的费用 ,美国昆虫学会 (ESA)成员 Joseph E.Mulrooney和在密西西比州斯通维尔他的同事们共同对不同油与马拉硫磷混和后的防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在 7月 ,0 .2 2 68kg马拉硫磷和棉子油的混合液与未稀释的 0 .2 835kg马拉硫磷在施用后的第一、二天防效一样 ,前者每次每公顷…  相似文献   

7.
咖啡黑小蠹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黑小蠢是近年在兴隆华侨农场严重危害中粒种咖啡的重要害虫。据1989年对4—5年生咖啡树调查,植株受害率100%,枝条受害率29.7—82.5%,虫害枯枝率7.65—17.8%。该虫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为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蛀道壁上的真菌菌丝。田间种群数量通常在3月上旬开始剧增,3月中下旬为高峰期,7月至10月田间虫口极少,11月以后逐渐有虫口及虫枯枝出现。温度是影响虫口波动的主要因素。2.5%溴氰菊酶、25%杀虫双、40%乐菊酯各兑水1000倍对成虫直接触杀效果显著,死亡率均为100%。48%乐斯本、40%氧化乐果400—800倍液等12种杀虫剂田间喷雾对咖啡枝条蛀洞内的成虫、蛹、幼虫防效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在现有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对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科得拉)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每667m~2施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kg,对甘蔗蛀茎螟虫的防效可达60%左右,对蛀蔸螟虫的防效可达90%左右;甘蔗螟害株率和螟害节率较常规防治低53.0和18.1个百分点。同时,对甘蔗生长和糖分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防治效果明显,累计已在云南德宏蔗区推广应用32666.6 hm~2。  相似文献   

9.
低毒高效新农药防治棉铃虫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征集筛选了市场上9种常用或新推出防效较好的药剂,通过对棉铃虫田间分区试验,明确其在棉铃虫应用上的实际防效及用药成本,得出高渗甲维盐堆乳剂、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阿维菌素·三唑磷乳油、阿维菌素·辛硫磷乳油、硫丹乳油的防效较好.以供广大棉农正确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常用药剂对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蛹的羽化率、处理蛹后羽化成虫寿命和寄生率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中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30%茚虫威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10%虫螨腈SC和5.7%氯氟氰菊酯EW 5种常用杀虫剂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的LR50,及其推荐浓度对台湾甲腹茧蜂寄生率、蛹的羽化率及羽化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药膜法处理台湾甲腹茧蜂成蜂后,LR50由高到低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氯氟氰菊酯>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风险系数HQ=1.55,有较高风险,其余药剂风险系数均<1,风险较低。喷雾处理蜂蛹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 mg/L处理对羽化率无显著影响;虫螨腈1000 mg/L处理的羽化率最低(63.33%);氯虫苯甲酰胺60 mg/L处理显著降低蜂蛹羽化后成虫寿命,茚虫威180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90 mg/L处理无显著影响。茚虫威180 mg/L和虫螨腈1000 mg/L处理下成蜂的寄生率分别下降5.50%和4.98%,影响较小。综上所述,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在配合台湾甲腹茧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综合防治具有应用潜力,30%茚虫威EC及10%虫螨腈SC在适当的剂量下仍需完善应用规范,避免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棉盲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棉盲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按照75 g·hm-2(有效成分)、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按照60 g·hm-2和40%稻丰散·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按照450 g·hm-2使用后,综合防效较好,不仅速效性快,而且持效期较长,优于常用杀虫剂97%乙酰甲胺磷WDG、45%马拉硫磷E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由于50%氟啶虫胺腈WDG、20%呋虫胺SG和40%稻丰散·高效氯氟氰菊酯EC均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对环境影响小,可作为综合防治棉盲蝽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使用低毒农药防治水稻粘虫,2015年7月在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和甘田镇进行25%灭幼脲悬浮剂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粘虫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7 d,核心区25%灭幼脲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19%和94.73%,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3.50%和95.10%;施药后10 d,核心区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61%和97.35%,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0.07%和89.59%。25%灭幼脲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区对粘虫的防效均要高于农民自防区。  相似文献   

13.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滕春红 《大豆科学》2008,27(2):301-305
为了探讨氯氟草醚乙酯在大豆田的应用技术,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氯氟草醚乙酯的除草效果、对大豆的安全性、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及甲酯化植物油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氯氟草醚乙酯水剂茎叶处理对阔叶杂草有较高的活性,药效反应迅速,20 mL a.i.·hm-2的防效高于25%氟磺胺草醚水剂300 mL a.i.·hm-2,20~30mL a.i.·hm-2处理4 d对阔叶杂草的目测防效达到78%~82.5%.处理7 d对阔叶杂草的目测防效达到88%~91%,其对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氯氟草醚乙酯茎叶处理对大豆有一定程度的药害,随着用量的加大药害增大,但随着大豆生长,逐渐恢复正常,高浓度(100、120 mL a.i.·hm-2)有死苗现象,其药害与三氟羧草醚近似.氯氟草醚乙酯无土壤残留,喷药一个月后种植玉米、小麦均正常出苗、生长发育正常.甲酯化植物油能明显提高氯氟草醚乙酯的活性.综合药效与药害考虑,30%氯氟草醚乙酯水剂在大豆田茎叶处理用量以20~30 mL a.i.·hm-2为宜,在使用中应加入喷液量0.5%的甲酯化植物油.  相似文献   

15.
12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药剂,选择12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5d,对播娘蒿、荠菜、猪殃殃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对杂草致死速度快的唑草酮,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30g(a.i.)·hm-2(指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为30g,其余类推)处理的株数防效达91.78%;施药后30d对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412.5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6.53%,鲜重防效为98.79%;总体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仅次于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分别是58g·L-1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1.8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3.59%)、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222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为98.76%);总体鲜重防效最低的是30%二氯吡啶酸水剂202.5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仅为35.29%)。三种杂草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12种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有一定差异,唑草酮及其混剂处理后小麦产生的触杀型药害斑及啶磺草胺处理的小麦叶片黄化均可恢复,对小麦的产量无不良影响,其他处理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大田药效试验表明,扑草净与燕麦枯混用对麦田阔叶杂草和野燕麦防效显著;阔叶净(巨星)、甲磺隆、2,4-D丁酯与扑草净混用对阔叶杂草防效也较好.室内盆栽玉米、大豆进行残留分析表明,甲磺隆对后茬作物玉米、大豆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种防治大豆高隆象药剂防效及其对大豆的氧化胁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高隆象的发生率远高于其它害虫,成为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用防治大豆高隆象的两种药剂处理大豆,检测大豆氧化胁迫损伤,并调查了间作和净作模式下的虫害发生率和药剂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组中,大豆的生长发育受阻,活性氧(ROS)累积量上升,膜脂通透性增加,抗氧化酶活力增强;药剂处理对大豆叶片均造成了氧化胁迫损伤。喷施三唑磷氧化胁迫损伤效应显著低于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和复配;间作模式下大豆高隆象的发生率远低于净作,两种模式下,三唑磷对大豆高隆象的防效均比氯虫苯甲酰胺以及两种药剂复配的效果更好。优选三唑磷作为大豆高隆象成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马唐、反枝苋为试材,采用Gowing法测定了烟嘧磺隆与氰草津复配的联合作用,并对实验室制得的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进行了大田生物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与氰草津复配后对马唐有增效作用,对反枝苋属于相加作用,两者适宜复配,配比为1~4:12.5。于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喷施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180~300g/hm^2,药后30d的杂草总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为83.6%~94.3%、92.7%~99.2%,对玉米安全性较好,玉米株高、产量均大于人工除草处理;在玉米7叶期及杂草5叶期以后施用该药剂,玉米的安全性及杂草株防效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9.
氯氟氰菊酯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7.5 ml/hm2、15 ml/hm2、22.5 ml/hm2的3组不同剂量防治棉田棉铃虫,验证其防治效果和其最佳使用剂量.结果表明有效成分的使用剂量在15~22.5 ml/hm2时防效最好,药后3~7 d平均防效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几种除草剂在豆科作物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几种化学除草剂对大豆田主要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对其他豆科作物安全性,选用除草剂异恶草酮、咪草烟、恶草酮和氯嘧磺隆在4种豆科作物间作田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的总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4.2%和84.4%以上,均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草效果优良.4种除草剂对藜、马齿苋、反枝苋的株防效最高可达到100%.异恶草酮对反枝苋株防效为45.2%.氯嘧磺隆对稗草的株防效仅为11.7%,但对多年生问剂防效达89.8%,其他3种除草剂对稗草防效均较高,对问剂防效较低.从对豆科作物安全性看,4种除草剂都可以用于大豆田除草,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异恶草酮禁用于绿豆、黄芪和黑豆;恶草酮禁用于黄芪和黑豆;氯嘧磺隆禁用于黄芪;只有咪草烟对4种豆科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