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科学量化福州森林公园景观美质,文章结合视觉管理评价法(VMS)和景观美景度评价法(SBE)进行视觉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VMS法对地形、色彩等因子评估,得出登山步道区景观美质最高,水景区景观美质较低;对观赏者、景观因子评价,得出人工设施区、专类园区景观敏感度较高,森林保育区景观敏感度最低;对坡度、植被、土地评估,得到人工设施区、溪谷区视觉接受度最高,保育区视觉接受度最低。2)SBE法评估得出溪谷区景观美质最高,保育区美质较低。3)VMS法与SBE法对景观美质评估及专家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加权得出登山道、专类园区视觉品质最高,而保育区视觉品质最低。建议重点发展人文区,大力开发人工设施区;对水景区进行修饰,对步道区及专类园区进行部分保留,其余均保留。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7,(3):86-90
综合使用SBE,SD及AHP法,以中视距为研究尺度,结合游览者视觉、心理评分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山地乡村背景林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几乎所有受访者(97.7%)都向往到乡村旅游观光,且大多数(67.4%)已经成行,83.5%受访者认为山体景观是乡村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响乡村背景林美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为建筑整齐度、建筑样式、视域内色彩数等8个要素;3)通过要素分解构建了福建省山地乡村背景林美学综合评价模型。将SBE,SD及AHP法用于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中,得出视觉、心理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推广意义;构建的美学综合评价模型,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风景区夜间景观,国内外尚无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对此进行定量评价。文章提出一个基于二维尺度基础上的三要素评价方法,即建立一个二维的评价平面,根据三个不同的夜间景观要素(单体照明设计、灯光亮度、空间心理体验)形成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级,并把得出结果转绘到平面地图上,形成夜景视觉廊道图,使评价可视化。以惠州西湖风景区夜间照明景观评价为例,体现评价过程,为科学评价夜间景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凤阳县禅窟寺风景区为研究对象,按照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语义差别法将被调查者对风景区自然景观的主观感知进行数量化,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风景区景观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反映出被调查者从景观体验特性、景观植被特性、景观视觉动态特性和景观空间特性四个方面形成了对景区的景观评价意向,为制定适合于景区自身特点的旅游规划和建设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林业》2021,(1):54-59
文章以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根据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选取21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评价:以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基于ArcGIS软件,选取相对距离敏感度、相对坡度敏感度、视频敏感度、醒目度敏感度4个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对4个因子进行加权分析,筛选出景观视觉敏感度最高和最低的景点。该研究旨在为定量化描述与评价景观视觉资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为景区综合发展规划及景点的开发保护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梁美霞  刘怀如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51-154,175
根据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最能反映该地区的景观资源总体特色的7大景观要素和5项美学评价指标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进行了量化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较高,其美学价值级别属于优美景区,突出了保护区森林景观给人的整体美感。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AHP法对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针对甄别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实验提取的7类吸引要素构建模型假设、比较判别矩阵和求解,分析模型的优缺点,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该7类视觉吸引要素在各类景观空间中对风景资源的影响比重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尺度和距离(0.293 7)、实体(0.217 8)、色彩(0.191 2)、植物(0.115 2)、瞬逝自然景象(0.093 5)、水体(0.045 1)、质地(0.043 6)。模型计算结果与经验判别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AHP法对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具有客观量化描述的准确性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这为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林业》2021,(1):78-83
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从河流廊道的景观风貌出发,以永定河(官厅水库至屈家店段)为研究对象,借助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22个评价指标、涵盖多类要素的河流廊道景观风貌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段内具有典型性的25个河段进行数据采集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段状态处于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的数量比例分别为12%、28%、12%、40%、8%,其中,较好河段主要集中于山峡段,较差河段集中于平原城市段;河流廊道评价指标中水体充盈度、水流速度、植物丰富度和河岸弯曲度的评分最不理想,超半数以上样地处于较差或非常差的状态,这些应是河流廊道修复中景观风貌构建的关键性控制因子。对各类因子做进一步的解读,发现植被修复是永定河廊道景观修复中最重要的层面,未来应进一步探讨植物景观风貌的优化策略,为后续开展生态恢复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景观缺少统一的规划,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景区景观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景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对满城汉墓景区景观要素进行分类与评价,并提出景区景观规划策略,划分景观功能区,形成楔状绿地与集中绿地相结合的绿化系统,以实现满城汉墓景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风景视觉吸收力是景观综合视觉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风景资源评估和景区区划的依据。文章以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制定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时,探讨了对全区森林景观视觉吸收力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从而为景区的建设和生态旅游路线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棋盘山风景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判对象,选取了52个典型的景观样本,采用美景度评判法进行评价,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以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的线性模型建立了棋盘山风景区森林林内景观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建模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域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林下植被总盖度、树干形态、郁闭度、自然整枝、坡度以及枯树倒木。同时,将所得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应用于实际评价中,所有景观样本的得分值总和为12.324,表明棋盘山风景区的森林林内景观质量总体上并不高,有必要进行林相的改造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16条热门道路上74个样点的美景度为研究对象,利用SBE分析法获取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评价者对于景区道路景观美景度的评分,对道路景观要素与美景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西湖风景名胜区热门道路景观美景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开阔度、建筑设施及小品等景观要素呈负相关性,与景区山水风貌、道路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技术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山地公园不同于城市公园,也不同于森林公园,既具有原生山地植被类型,又有人为的公共空间的营造,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量化技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福州金鸡山城市山地公园为实例,在中小尺度下对坡度、坡向、高程因子进行模拟,最后用GIS软件分析和问卷评分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尝试其视觉景观评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景点4(叠石飞瀑)、10(飞虹桥)、15(晋安台)、19(栖霞台)的视觉景观较好,景点5(森林舞台)视觉景观最差,从而验证了GIS在中小尺度下,在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类似区域的视觉景观评价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研究对象,借鉴SBE法对视觉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借鉴SD法对景观特征进行评价。通过相关分析建立有关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景观质量评价结果得出植被、水体及路面或广场对视觉景观质量影响较大;景观特征分析了形态丰富度、美感等8个因子对景观质量的影响,建立模型为SBE=-0.58+0.101X1+0.139X2+0.257X3+0.162X4+0.113X5+0.181X6-0.092X7-0.108X8,其中,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因子有形态丰富度、美感和生命力,而空间感和变化性与景观质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得出多样化、植被覆盖度高的景观评价较高,人们更为向往自然、幽静的森林景观,森林公园中杂乱无章的植物对景观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福州飞凤山奥体公园绿道为研究对象,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绿道中18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综合评价。运用SBE法进行主观评价,应用GIS技术选取景观视觉敏感度、景观视觉吸收力和景观视觉生态因子进行AHP客观评价,综合主客观的评价结果,构建AHP客观评价-美景度主观偏好矩阵,将该公园视觉景观划分为4个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景观保护和规划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观景桥、入口广场、步云台、综合广场、梯田花海、台地花园和极限运动场位于主客观评价均高的核心景观区,入云台、休闲茶室、观景亭和暮坡位于客观评价低和主观评价高的普通景观区,雨水花园位于主客观评价均低的次优先改造区,儿童活动区、曲波径、青少年生态科普馆、潋光园、认养种植园和石光园位于主观评价低和客观评价高的优先改造区。主客观矩阵分析结果,为景观保护等级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城市绿道景观视觉评价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采用SPSS定量研究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保定农业生态园游客体验式旅游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相关要素中,基础设施体验因子中的景观完整性要素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旅游产品体验因子中的员工服务态度要素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景区要素重要程度因子同其满意程度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园内管理及设施体验因子、旅游产品体验因子、景观要素体验因子3个因子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64、3.25、3.70,明显低于相对应的重要程度均值4.13、3.54、3.87。对此,提出从加强特色以突出差异性、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游客管理、提高游客参与度、合理定价、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促进保定市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措施,以此提升保定市农业生态园游客体验式旅游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金东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的自然背景、景观格局和绿化要素,提出由绿色生态核一绿色生态廊道..绿色斑块构成的绿色景观系统的建设要点:构筑自然要素为主的景观框架、塑造重要景观节点、构建一轴二街绿色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8.
为了麦积山风景区景观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风景区内景观植物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对样地内的植物进行调查,并拍摄照片。以美景度作为衡量标准,对拍摄的野生观赏植物照片采用心理物理学法依据景观植物观叶、观花、观果和观姿等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经济价值,选用幻灯评判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麦积山风景区观赏植物叶、花、果、姿皆具观赏价值的树木共有7种;叶、花、果、姿中有3项具有观赏价值的有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等24种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可作为麦积山景区园林绿化、植物景观优化的主要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AVC理论,据景区村庄相关界定及相关领域研究,提出景区村庄"三力"重要评价影响因素,吸引力:村庄特色资源、旅游环境设施要素、区位条件;生命力: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产业结构、综合管理运营能力;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并构建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体系,为景区村庄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设指导依据。并将此体系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对案例"三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以三力提升为目标进行一系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广场景观要素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要素的居民感知评价,提出相应的景观要素优化策略.以福州五一广场为例,基于多维感知的理论方法提取广场的23项景观要素作为广场使用者的评价对象,采用Kano-IPA景观要素评价问卷调查获取了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