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优化农杆菌介导棉花胚性愈伤的遗传转化体系,我们以2个栽培棉花品种新陆中36、新陆中45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研究愈伤组织状态、菌液处理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培养15~20天呈颗粒状、生长旺盛、分散性好的胚性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18天的新陆中36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80%,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2)菌液浓度0.4~0.5 OD600,农杆菌侵染10~15分钟是这两种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侵染时间。(3)50 mg/L是卡那霉素对抗性胚性愈伤起到有效筛选的最佳浓度。通过本研究实现了对受体材料、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摸索,棉花抗性胚性愈伤再生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诱导系HHI69诱导玉米自交系获得的单倍体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GUS基因为报告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影响转化效率的侵染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继代8 d后的愈伤组织最适宜农杆菌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的侵染力好于LBA4404;侵染液浓度OD_(600)为0.7、侵染时间为30 min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达到了65.31%。  相似文献   

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探索适合新疆水稻品种的遗传转化条件,为新疆水稻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3个水稻品种成熟胚诱导的良好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以SiPEBP为目的基因,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同时以抗性愈伤率为依据,对影响转化的愈伤诱导率、农杆菌侵染浓度、时间和共培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在NB培养基中添加2 mg/L的2,4-D的愈伤诱导率高;相比25℃、暗培养,28℃、持续光照培养可使诱导率提高到100;,且缩短了诱导周期;在OD600值为0.3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愈伤30 min,共培养2d,同时添加一张无菌滤纸,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3个水稻品种的抗性愈伤率均达到40;以上.[结论]新疆水稻农杆菌转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建立了农杆菌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菊花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利用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ycB)对菊花进行转化,以抗性愈伤率为指标,探讨了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的影响,建立了LcyB基因转化菊花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的最佳时间为5min;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0.55;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的时间以3d效果最好;添加AS可提高抗性愈伤率,适宜的AS浓度为100μmol/L;采用Hyg浓度由低到高的筛选方式可有效提高抗性愈伤率;PCR分子检测初步证明目的基因LycB已转入菊花愈伤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百子莲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GUS染色确定遗传转化率,对农杆菌介导的百子莲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百子莲遗传转化优化体系为:愈伤组织预培养7 d、菌液浓度(OD600)为0.9、侵染时间为5 min、预培养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50μmol.L-1、侵染菌液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100μmol.L-1。在优化的转化条件下,可提高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的百子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天山雪莲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GFP基因的遗传转化,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天山雪莲遗传转化体系。以天山雪莲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40 mg/L的卡那霉素为胚性愈伤组织筛选质量浓度;胚性愈伤组织预培养2 d后用含100μmol/L AS和500 mg/L脯氨酸的感染工程菌液侵染25 min,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转化效果。对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进行PCR及GFP荧光蛋白检测,共获得6株阳性植株。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整合到天山雪莲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
对农杆菌EHA105转化柚木愈伤组织的适宜条件进行了优化。EHA105转化柚木愈伤组织的适宜预培养时间为11-13 d,菌液光密度D600 nm为0.4-0.5,共培养时间为7-9 d,共培养的pH为6.0-6.2。EHA105共培养对柚木愈伤组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共培养时间超过10d,可导致愈伤组织和茎段外植体的严重死亡。不同无性系对EHA105侵染的敏感性不一样,选择适宜的无性系可显著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探讨了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农杆菌菌株EHA105,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均为OD6000.8,侵染30min。对于农杆菌菌株LBA4404,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分别为OD6001.0,侵染30min和OD6000.8,侵染60min。利用建立的农杆菌转化体系对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x14基因进行了转化,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平均转化率为0.61%。  相似文献   

9.
利用农杆菌介导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研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玉米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自交系H99,玉米杂交组合H99×A188更适宜作为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继代6d后的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农杆菌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的侵染效果好于EHA101;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基中除草剂筛选的临界质量浓度为4.0mg/L;头孢霉素质量浓度在500mg/L时适合进行除菌处理,且对植株再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旱稻遗传转化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稻品种鲲旱1号为材料,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筛选、分化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将PPA抗虫基因和bar抗性基因成功导入旱稻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分化最终获得了抗性植株。结果表明,改良的NB培养基适合于旱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当农杆菌浓度在OD600 nm为0.2~0.3,侵染时间为20 min时,转化效果最好;用40 mg/L的PPT筛选30 d后,可以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将已筛选的抗性愈伤组织在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5~7 d能有效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小麦花药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进行转化,并探讨了影响其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存在显著差异,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抗性芽分化率、抗性植株获得率在不同的基因型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除小麦品种石4185外,冀5265也是小麦花药农杆菌转化的良好受体基因型;侵染后的愈伤组织在无茵滤纸上共培养2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籼稻品种Kasalath遗传转化条件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条件,为针对该品种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从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优化遗传转化体系。①共培养条件的优化:愈伤组织接入共培养基时分2组,1组加1层灭菌滤纸,1组不加。②共培养时间的优化:分别于农杆菌液侵染愈伤1,2,3,4 d观察。③共培养后处理方式的优化:方式1,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多次至水清亮无混浊悬浮物,然后用含有羧苄青霉素的灭菌蒸馏水浸泡30 min,放置在有3层滤纸的灭菌培养皿中短暂干燥。方式2,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置于带2层滤纸的灭菌培养皿中干燥,干燥3 d后取出。2种方式干燥后的愈伤组织均接入含40 mg/L潮霉素筛选压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2次,每次2~3周。[结果]Kasalath的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侵染后,经过共培养,再经筛选培养出抗性愈伤直至分化成转化苗,共培养时问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较大。如果共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农杆菌过度生长,随后的筛选培养中即使加入抗菌的羧苄青霉素也无法抑制其生长,愈伤组织褐化死亡率增大。而共培养时间太短,则影响农杆菌Ti质粒T-DNA的转移,影响转化效率。该研究中当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为2 d时的转化效果最好,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达84.1%,转化菌的转化率达到73%,且共培养时愈伤组织是否直接接触培养基对转化无明显影响。利用PMCG161载体引物PMCGF和PMCGR对所获得的部分转化苗进行PCR检测,23株转化苗中有13株扩出了预期的约750 bp条带,且为阳性转化苗,表明外源基因OsMAPK2已整合到水稻品种Kasalath的基因组中。[结论]经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筛选、预分化、分化等步骤,最终成功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OsMAPK2基因对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条件,为该品种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从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当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为2d时的转化效果最好,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达84.1%,转化菌的转化率达到73%,且共培养时愈伤组织是否直接接触培养基对转化无明显影响。[结论]遗传转化成功地将外源基因OsMAPK2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小麦栽培品种、不同培养处理条件下的愈伤诱导、分化及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个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华麦13的幼胚愈伤诱导没有差异,但扬麦158形成的胚性愈伤多、分化率及转化率高于华麦13,是优良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基因型。预培养20d的愈伤转化率最高,高渗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转化率。获得的T0、T1代转基因植株,经PCR分析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导入同一植物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以玉米自交系H99、丹988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愈伤组织对NaCl的敏感性试验,确定转化愈伤组织的适宜选择压,适宜愈伤组织转化的盐浓度为225 mmol/L.并对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带有pCAMBIA-1301-CMO-BADH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结果表明:采用EHA105的菌株振荡20h后,菌液OD值为0.5~0.6时侵染25 min为农杆菌转化的适宜条件.对移栽成活的36棵抗盐植株经PCR检测有2株呈阳性,阳性株率最高达到5.6%,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以A188玉米自交系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和再生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该自交系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0~1.5 mm的幼胚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合适的菌液浓度(OD600=0.4)、共培养时间(3 d)、共培养温度(24℃)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转化为目的的水稻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效可靠的组培再生体系是水稻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基础。该试验通过对培养基类型、光照条件和水稻基因型的研究,发现富含脯氨酸的N6D培养基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光照条件也可显著改善其生长。Calrose76和合系41号被证实为易于组培高效再生的粳稻品种,该高效组培体系的为云南栽培良种合系41号的进一步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ar-Bt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虫基因构建在同一载体上的双基因)整合到北方优质粳稻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中;分别以供试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带有Bar-Bt基因双元载体PCAMBIA1301号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为载体,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为衡量指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的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的菌液浓度以D(600nm)=0.8~1.0较为适宜,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3 d,预培养时间为5 d,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的转化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丹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激素处理、不同花粉发育时期、不同低温预处理和高温预培养对丹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激素组合为MS+2.0 mg/L6-BA+0.2 mg/L NAA;单核靠边期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4℃低温预处理2 d最有助于愈伤组织发生;高温预培养不利于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石刁柏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石刁柏10个品种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经预冷处理后对石刁柏的花药接种,采用不同诱导培养基,并相应添加氨基酸及有机附加物。结果表明:有5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均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品种基因型差异;同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花药在4℃预冷处理4 d后经1 mol/L的高糖溶液中浸泡30 min接种于培养基,黑暗培养10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