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实验室研究和室外调查等方法,就比较有争议的有关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克氏原螯虾雌雄鉴别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二者之间腹肢的不同。雄虾的第1、2对腹肢的基部和中段呈红色,末端变白,而雌虾没有这样的腹肢。克氏原螯虾没有生殖蜕皮的习性,交配之前不一定需要蜕皮。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一般每年有2个产卵期,一个为5月左右,一个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雌虾的抱卵量在200~300粒。水温22~25℃时,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时间为25~33d。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克氏原螫虾人工养殖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虾的消毒方法欠妥
常规的消毒方法是用3%浓度的盐水对克氏螯虾亲虾进行浸泡,以杀灭病菌,同时也有利于伤口的收敛和愈合,但对离水运输的亲虾而言,用盐水进行消毒将加重其脱水症状,不利于放养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淡水小龙虾稻田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水源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经适当改造后采用科学方法养殖淡水小龙虾,可以在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和小龙虾养殖成本的同时,保证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提高稻米和小龙虾产品的质量,亩鲀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学》2015,(12)
在大型(80cm×52cm×25cm)及小型水族箱(45cm×35cm×20cm)底部平摊1kg和8.5kg底泥(干质量),分别放养小规格[刚离开母体,(4.23±0.258)mg]、中规格(2.69±0.410)g、大规格(7.55±0.415)g 3个规格克氏原螯虾幼虾,密度分别为每箱30、18、6尾,以不加底泥为对照,每个处理5个重复。在水温18~25℃下常规投喂饲养5~6周,并测试了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耐低氧和高温能力以及底泥对水体中溶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组小(7.82%/d)、中(0.90%/d)、大(0.92%/d)3个规格幼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极显著(P0.01)以及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5.56%/d,0.20%/d,0.59%/d)。底泥组小规格幼虾死亡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17.3%)(P0.05);耐高温时间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规格幼虾底泥组窒息时间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底泥使水中溶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将体质量0.527 g(幼虾)和6.100 g(亚成体虾)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底面积为113 cm^2 、高为12 cm的圆形塑料盒中,一组放入内径为1.9 cm的PVC管作为隐蔽所为隐蔽组,以不放PVC管为对照组,其他条件同隐蔽组,定期测量各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和蜕壳率等指标,研究隐蔽所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2个月的饲养结果显示,试验第1个月隐蔽组幼虾组体长增长、体长相对增长率、体质量增长及蜕壳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第2个月两组各数据无显著差异( P >0.05);隐蔽组亚成体螯虾摄食量、体质量及蜕壳量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隐蔽所在螯虾的早期生长阶段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螯虾体格的增大,隐蔽所的促进作用随之减弱,甚至最终抑制螯虾的生长。本研究围绕克氏原螯虾穴居的习性以及趋触性等行为的特点,为生产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主要探讨了从克氏原螯虾虾壳中提取类脂和蛋白质的方法,为在制取甲壳素过程中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饲料感知的最大空间距离,在稻田养殖环境条件下,利用特定设计的试验设施,研究其对配合饲料的感知能力,以期为合理确定养殖水体投饵点数量和空间布局、增加饲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对配合饲料感知的最大间隔距离估算为12 m;在食物间隔距离3 m和6 m捕获的雌虾与雄虾数量无显著性差异(χ2>1.19,df=1,P>0.270),表明雌性与雄性对配合饲料的感知能力没有显著差异。食物感知-搜索时间与食物间隔距离呈正相关,在食物间隔距离为3 m、6 m、9 m、12 m时,食物感知-搜索的最短时间分别为(1.8±0.5) min、(5.0±1.1) min、(11.4±1.7) min、(25.2±2.4) min,最长时间分别为(3.4±0.9) h、(7.3±0.6) h、(9.0±0.8) h、(10.0±1.3) h。当食物间隔距离为3 m和12 m时,受到配合饲料刺激后分别有(68.3±1.6)%和(36.3±1.9)%的克氏原螯虾能在3 h内到达食物源。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对配... 相似文献
17.
18.
在室内小型水体、户外中型水体及池塘大型水体3种环境下同步和异步养殖克氏原螯虾,对比了存活率、残肢率和质量变异系数等指标。小型、中型水体同步组的残肢率均显著低于异步组(P值分别为0.007、0.016);中型水体同步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异步组,P=0.006;中、大型水体同步组螯虾质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异步组(P值分别为0.015、0.002)。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存在先期领域所有权现象,即"有产者原则"。人工养殖中异步放养虾苗违背该原则,易增加螯虾群体自相残杀而导致存活率下降;同步放养则符合"有产者原则",有利于降低螯虾种内格斗。试验结果为解决高密度水产养殖中克氏原螯虾自相残杀而导致的减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