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运用矩阵位移法对带有杆(梁、柱)单元、楼板单元、剪力墙单元、钢筋砼摩擦耗支撑单元的空间框架结构的节点位移和内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性自回归过滤器的模拟技术对考虑时间和空间相关性的风场进行模拟,对施威德勒型网壳结构(考虑3种矢跨比1/8、1/5、1/4)进行了水平风作用下的风致振动响应分析。对风振响应的变化规律及其受矢跨比的影响进行了总结。计算了结构的位移和内力风振系数,初步得出施威德勒型球面网壳结构的位移和内力风振系数可统一取为3.0。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埋地长输管道热胀内力近似分析”一文所提出的弹性抗弯铰模型,应用纵横弯曲弹性地基梁理论,分析了两臂不对称埋地长输管道水平弯头的热胀内力和位移。并对两臂对称埋地水平弯头及锚固墩的过渡段长度进行了讨论。文中还通过算例说明了有关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气举升的方法,给出了不均匀沉降曲线油罐举升和基础再处理中的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力法及板壳理论对其举升后油罐的罐壁,角焊缝及罐底板进行了强度计算,给出了其位移及内力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加筋土挡土墙试验原型进行了改进.以不同超载下墙面板的土压力、墙面板的位移、拉筋的拉力等变化过程为依据,对加筋土挡土墙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探索.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加筋土挡土墙通过发生一定的侧向位移使拉筋发挥作用;墙面板所受的土压力随着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过程;拉筋对土体的侧限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后,墙面板的土压力将要开始随着拉筋内力的增大而减小;拉筋的内力越大,拉筋对土体的侧限作用发挥越充分,墙面板的位移增加越缓慢.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接拱管跨越的埋地管出土端发生位移,对拱管结构内力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不设置固定墩与固定支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环锤式粉碎机主要工作构件销轴的受力及合理确定锤头销孔的位置给出了设计计算方法。为便于使用计算机,对销轴的内力计算采用了矩阵位移法。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m”法假设高基础上,给出了倾斜荷载作用下柔性桩的内力及位移分析解,并以铝管在少箱内进行了不同倾角的倾斜荷载作用下室内模型桩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理论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Reissner中厚板理论,结合胡海昌的解耦函数法,本文构造出一种能满足全部自由边界条件的试函数,并以此建立两个广义位移,用该位移求得双参数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中厚板弯曲问题的解析解.利用最小平方误差法并结合数值算例,重点探讨了板弯剪刚度比、地基刚度以及地基剪切模量对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中厚板受力特性影响规律.结果显示:(1)Vlazov地基模型优于Winkle地基模型,因为它考虑了地基剪切刚度的影响,使得板的内力和挠度均有减小,发挥了地基的潜力;(2)当地基刚度较小时,地基的剪切模量对板的挠度和内力的影响显著;当地基的刚度较大时,剪切模量对板的内力和挠度的影响不明显.本文计算精度高,计算工作量小且便于对参数进行分析,以及提供数值分析法判据等多项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大跨度格构式钢架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在±30℃的均匀温度场变化,温度作用对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通过选定最佳的合拢温度,使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尽可能的抵消部分结构的受力,降低温度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考察表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输沙模数为4000t/km~2a多,河水含沙量3.41kg/m~3。土壤侵蚀以基岩侵蚀为主,侵蚀类型主要有鳞片状面蚀,沙砾化面蚀,岩石泻溜、滑坡,泥石流及沟道侵蚀等。并提出了水土保持林配置的原则和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连作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对烤烟移栽后30 d、50 d、70 d和90 d的根际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探讨连作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肥均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的品质,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上升,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较强的简单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最显著的土壤环境因子为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连作植烟土壤氮素含量水平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上载荷程度较高的脲酶、磷酸酶、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速效钾这五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能够和土壤理化因子共同评价土壤综合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AnnAGNPS模型土壤数据库的建立——以柴河上游小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nAGNPS模型为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从方便该模型在中国应用的角度出发,以辽河重要支流柴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了适合该流域的AnnAGNPS模型土壤数据库,并着重介绍了土壤数据库中土壤质地的转换及相关参数的获取方法。基于已建立的土壤数据库对AnnAGNP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AnnAGNPS模型适用于该流域,即已建立的土壤数据库适合AnnAGNPS模型在该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及土壤抑病性紧密相关,土壤抑病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特征.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活性四个方面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进行了概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土壤抑病性的影响与土壤的性质及病原菌的种类有关,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与土壤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抑病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土壤抑病性越强.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田长期连作,对新疆连作棉田抑病性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海环湖地区草原土壤水分运移与富集规律、土壤水分剖面分布模型、水分循环与水分平衡,揭示该地区土壤水库蓄水特点、土壤干层及其恢复条件,为该地区土壤水资源及草原植被保护、土壤水库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轻型人力钻连续4年采取600多个土壤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双环入渗法原位测定土壤入渗率,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土壤粒度,采用负压计原位测定土壤吸力。【结果】青海环湖地区的土壤剖面水分分布较为稳定,不论旱季还是雨季,约65%的水分富集在0-0.4 m土层中,0.6 m以下土层水分严重不足。该地区土壤吸力为0.17-0.42 MPa,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0%左右。0-0.4 m土层含水量一般为23%,大于田间持水量(20%),故存在约3%的重力水;土层0.6 m以下含水量仅约为6.5%。该地区0.6 m以下土层一般发育有不同等级的土壤干层,且土层厚度越大干层发育越严重。该地区0.4 m以下土层水分含量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模拟描述,模拟函数的增量曲线表明,在2009-2011年降水累积增加约50 mm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由0.4 m深度的约5%逐渐降低到0.8 m深度的约3%,0.8 m以下土层水分增加量不足3%。该地区土壤入渗率为1.3-3.0 mm·min-1,入渗率较高有利于降水向土壤水转化。该地区的土壤质地优良,但0.6 m以下土层含水量已接近或低于粉砂土无效水的含量(5%)。【结论】青海环湖地区气温低、土壤冻结期长,造成该地区土壤水分具有在土壤上部滞留和富集的突出特点。该地区土壤平均厚度不足1.5 m,导致该地区土壤水库的调蓄功能较弱。而土壤水分的上部滞留和富集增强了该地区土壤水库对浅根系草原植被的调蓄功能,并且具有抑制草原荒漠化发生的重要作用。青海环湖地区在2009-2011年降水量增加到400-420 mm的条件下,土壤水分表现出微弱的正平衡,薄土层中的土壤干层消失,而较厚土层中的土壤干层仍然存在。该地区土壤干层恢复速度很缓慢,恢复的水分增加量低于5%。土壤干层的发育和分布深度很小不仅指示出该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而且还指示出该地区不适于发展需水较多的乔木植被。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对高分子吸水剂和渗水膜两种保墒材料的抗旱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水剂与渗水膜在抑制土壤蒸发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吸水剂对土壤水分状况和蒸发性能的影响在于其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并与用量和干旱过程密切相关.混剂土土壤容重略有增大,但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并未减小,反而增大,同时,最小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及通气孔隙度均随吸土比增加而增大.混剂土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在含水量较高的干湿交替阶段远大于初始含水量较低的持续干旱阶段,且与用量成正相关.渗水膜覆盖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壤分类研究回顾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修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二普)中,由百余名土壤科学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作为二普用规范性文档,二普后作为国标在全国推荐使用。对二普分县调查资料的首次汇总显示,从分县资料提取出的土壤分类名与国家标准发布的分类名存在一定差异。为对与国标不符的土壤类型名进行审核和修编,同时弄清中国现有两套土壤分类系统之间,以及这两套系统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关联,对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本研究显示,土壤发生学是各国进行土壤分类的共同基础,虽然理论基础相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气候带不同,拥有的土壤资源类型和人均资源量不同,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分类原则、命名规则、地面调查方法和采样量各有差异,最终形成的分类系统各不相同。受各国语言习惯和已有分类系统影响,也受近年来在土壤调查中对了解成土过程需求在弱化的影响,对各国土壤分类系统的整合进展并不顺利。对不同语言土壤分类系统的比较显示:中国国标分类系统更符合汉语语言特征,特别是高层级分类中的60个土类命名,能较好表达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典型特征,易于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对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的认知,且推广应用时间已有30多年,在全国影响较大,应继续采用。国标分类系统不便进行国际交流的问题应通过建立其高层级分类,特别是国标中60个土类与世界参比基础的关联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将土壤分类名限定于对成土过程的描述,有利于分类系统的稳定和对主要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认知,在层级结构上对分类系统的不断调整,或将成土过程以外的土壤质量评价引入分类系统,将导致繁冗的土壤分类名,弱化对成土过程认知。由于土壤发生分类信息是进行土壤功能性状调查、评价和分类的重要辅助信息,将土壤分类限定于描述发生分类还有利于将其用于阐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和土壤健康功能性状。根据上述观点,对分县资料中土壤类型名进行了编审,土类按照国标发布的60个土类进行了归并,亚类进行了适度归并,在土属和土种名编审中,则对名称中源于现场调查的土壤分类信息尽量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20.
森林土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由于分布范围广,成土因素各异,因而又是一个庞大的土壤系列,其中包括发育于不同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下的各具特点的不同土类。在中国,主要有灰化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以及褐土等。本文主要进行森林土壤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