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选用不同种质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衡农-1S,5460S和W6154S与常规品种特青,湘早灿1号,Vary Lava1312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结果表明,安农S-1、衡农-1S的育性由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但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育性的遗传表达存在差异,基因的外显率及表现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5460S及W6154S的育性由核内隐性双基因控制,其育性的表达较为复杂,受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蜀光 6 37S、蜀光 5 70S、蜀光 5 82S ,研究了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头季稻和再生稻、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等 5个方面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绿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孢子发育单核中 ,晚期的花药诱导效果优于其他时期 ;头季稻的愈伤及绿苗诱导率明显高于再生稻 ;低温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花粉诱导率的提高 ,处理 8d左右达到最高诱导率 ;培养基SK3、NB对大多数材料的诱导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 ;增加IAA和少量的 6 -BA对提高分化率有益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S-1和5460S等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单株育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安农S-1外,其它7个不育系株内颖花间育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连续套袋自交对降低颖花间的育性差异效果不大;不育期间有少量自交结实,结实粒在穗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它们具有与相应不育系一致的光温敏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蜀光582S、GD-8S、徐选S、GD-7S、02—142、208S、W9593S、YW-2S、Y3和S25共10个我国新近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材料,以培矮64S和农垦58S为对照,观察了开花习性。结果表明:开花习性因不育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大致分为4类:1)蜀光582S、Y3、02—142与培矮64S(CK),花期集中、花时较早,盛花期出现在穗后2~5d,午前花率在60%以上,柱头活力强,但开颖时间短;2)徐选S、GD-7S、W9593S,花期分散、花时较迟。柱头外露率一般,对“920”敏感;3)GD-8S、208S、YW-2S,花期集中,但花时分散,柱头外露率一般,表面积较小;4)粳型不育系S25和农垦58S,主要特点是花时集中,但花时高峰迟,柱头外露率低。 相似文献
5.
水温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可育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农垦58S、5047S、W6154S和KS-9,在广州可育期间的育性恢复是不完全的。其花粉可育性和自然结实率均低于正常品种。营养生长期适当的低温对其可育性的恢复是必要的。这些不育系,在华南双季稻区春季繁殖产量高,秋季制种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7.
8.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异交结实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交结实潜力是指不育系在保证有充足外源花粉供应的条件下的最高结实率、本研究表明,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同的异交结实潜力。异交结实潜力的高低受遗传、环境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共同影响;环境对不育系异交结实潜力影响的主因是温度,其作用的敏感时期是异交籽粒灌浆充实的前期;不育系的异交结实潜力也是决定制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几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了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光温敏核不育系籼稻品种培矮64S、粳稻品种农垦58S和7001S作为材料,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籼稻品种而言,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成熟胚;而对粳稻品种而言,幼胚与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大,但对愈伤组织状态有显著影响.培矮7001S使用MB培养基较好;农垦58S和7001S使用NB培养基较佳.籼稻品种植株再生率明显低于粳稻品种.愈伤组织断代超过3个月,再生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5个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 相似文献
12.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和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下,对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型7001S、N5088S和31111S不育性稳定,不育期花粉败育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99.82—99.96%、0.00—0.03%,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自9月5—6日先后开始,可育期花粉败育率27.82—41.72%,自交结实率20.92—44.00%,作为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应用可行。粳型N5047S、籼型W7415S基本具有与上述3个粳型核不育系相似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用作母本基本可行。籼型W6154S、8801S不育期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低温,出现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育性波动,应用风险大。粳型7001S、N5088S、31111S和W6154S开花完全(颖花开花率较高),张颖时间较长或中,花时高峰早且集中,或花时分散但午前花率较高,利于制种,N5047S、W7415S、8801S开花率低,盛花时迟或颖花张颖时间短,制种困难。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应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的定位结果,指出了目前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刘向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Z3):21-24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认识,应用分子遗传学的观点,提出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的假说。本假说认为水稻光温敏不育是由调控基因突变引起的,而不是由育性结构基因突变引起的。本假说可较好地解释光温敏不育系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自育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为母本,与从江苏引进的扬稻9538粳稻品系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结果]20加12年7月27日至8月31日,皖2306S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69% ~ 1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4%,稳定不育期为36 d;9月3~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86.04% ~99.35%,套袋自交结实率为6.14%~58.54%.2013年7月29日至9月4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50%~ 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27%,稳定不育期38 d.9月6~22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52.74%~98.24%,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25%~70.83%.接种鉴定,2306S对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4.33(MR1),白叶枯病病情指数为54.44(S1).田间种植表现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结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 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6年11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结果] 2007年8月1日至3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72%-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3%,稳定不育期为31 d;9月3日至14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74.80%-99.47%,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43%-9.54%。2008年7月31日至9月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1%-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8%,稳定不育期为33 d;9月3日至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69.99%-99.9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33%-42.75%。田间种植皖2312S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强。[结论] 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 d以上,较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18.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及利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利用进展。主要介绍了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不同因素及不育性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选育成果及利用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