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新诗现代化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的综合过程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潮都参与了新诗现代化的构建。意象作为现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与现代诗学中的客观对应物理论、雕塑感、玄学化以及象征等命题发生联系。从 2 0~ 40年代 ,现代诗学意象观念经历了一个从非自觉到自觉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意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美感特质 ,意象具有意义指涉功能 ,意象象征扩展诗境 ,意象是经验的客观对应物 ,通过暗示 ,诗品达到非个人化境界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作为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将诗人离别的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优美、宁静的风景融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这种独特诗境的形成原因之一在于徐志摩对离别诗意象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与中国文学中的狼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三个游牧民族皆视狼为图腾,同时也是其民族勇猛强悍的内在精神象征。随着民族融合,游牧民族接受农耕民族的文化,这在中国文学中的反映是:狼意象发生了变化,即由原初的多义象征而走向了单义象征。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冲突,狼意象又滋生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5.
郝楠  徐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222-223,176
"叫门"是合肥地区婚礼仪式体系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本文通过对这一象征符号进行叙述和解释,分析了其作为婚礼仪式中男女双方心理和情绪表达的媒介和工具,在双方情绪表达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婚礼仪式的"公共宣告"功能的体现及强化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在"叫门"过程中出现的又一象征符号"门缝钱"与彩礼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老舍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利用,对老舍与象征主义作品中的象征性意象、情节和主题进行了分析.老舍运用象征善于从本体涵义中自然地引申出深层的象征寓意,作品的象征性总是从现实性中引发出来的,不带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7.
"互助组"是半个世纪前在中国农村留下深刻烙印的一个"关键词",成为当时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象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一种新型"互助组织"在安徽农村又受到农民欢迎,这就是被称为是"土银行"的"互助资金".  相似文献   

8.
文化意象是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如何较好的保存和传递源语的文化意象,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出发,分析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下文化意象的保留和传递效果,以及对出发语和目的语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以叙事学为理论关照点,从叙事序列、叙事时空视角、生态隐喻与象征、反讽叙事等四个方面解读阿特伍德小说中的生态叙事策略,指出:阿特伍德通过多元化复合叙事序列的运用,增加了其文学叙事的丰富性和复杂度;通过选取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提供了文学叙事新的经验和范式;通过总体性象征、情节象征和意象象征的连结复合,形成了多层次的象征艺术体系;通过意义的反讽与语言修辞手段的反讽这一双重形态,实现了生态反讽叙事。本文强调,阿特伍德正是通过上述叙事策略的使用,完成了对生态主题的表述,更为深刻地将表述与意义相融合,表现了深刻的生态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0.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的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亚当之死是小说中主要意象之一,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意象可以揭示作品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1.
陆游曾经先后两次履职江西,并且在其宦赣期间,共创作了近两百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陆游对江西地区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风情进行了大量精彩的书写,为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江西形象,从而为我们认识和品味江西的地域风采开拓了一条文学的途径,也为我们了解陆游宦赣期间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钱起诗有“大历十才子”的普遍通病,如气骨不足、常有佳句而无佳篇,其十首涉病诗亦是如此。受中唐诗歌创作风气的影响,钱起涉病诗格局较小。不同的仕途心态、往来友人的病中探访、因病得闲的闲适风味,是钱起涉病诗的主要内容,这些诗往往结合病痛谈自身经历,透露出因病自怜、卧疾避世的悠然心境。钱起涉病诗没有像杜甫涉病诗那样上升到更深沉的疾病叙事来抒发国殇民痛,可视为自得闲适、清空自然的平淡之作。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的现象学阐释可能有多种,但主要与四个方面紧密相关融注了边缘、焦虑、精美、悲剧的文化身份;诗与人的清醒悖逆;"救赎诗"的自觉营构与乌托邦话语;"诗的救赎"的自为献祭."朱湘之死"是一种"理性死亡",也是一种"意向死亡",最终完成了诗人朱湘从"救赎诗"到"诗的救赎"的诗学之旅.  相似文献   

14.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诗、以文为诗及其诗史地位的评价颇有精妙之论。形成这种繁荣局面的原因在于 :首先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 ,风气日渐浓厚 ;其次 ,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 ;再次 ,清代研究苏诗的学者学问淹博 ,对苏轼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相似文献   

15.
Erratum     
《Science (New York, N.Y.)》1984,224(4645):110
In the letter "Nuclear test yields" by Jack F. Evernden and Lynn R. Sykes (17 Feb., p. 642), the symbol for surface wave magnitudes was incorrectly given as m(b) in line 39 of the second column of page 644. The correct symbol is m(s).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与梅有关的文化相当丰富 ,体现在咏梅、赏梅、赠梅、用梅、梦梅诸方面。在咏梅和赏梅中 ,表现了大观园少男少女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自身的感怀。在赠梅中 ,则表达了情爱。梅也象征着人物高尚的精神和节操。  相似文献   

17.
以框架理论的视角,对“人民网”和“网易网”近5年来关于体育教师的新闻进行梳理。结果显示:网络新闻主要从建构正面典型、呈现负面形象、反映生存现状和体现制度改革等4个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报道,主要运用弱势群体、模范典型、娱乐新闻和违法犯罪4个新闻框架建构体育教师的媒介形象,致使体育教师媒介形象呈负面化。针对这一现状,从社会环境、新闻媒介和体育教师群体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殖民者"形象代替,直到今天某些台独分子表现出"日本情结"。而同样曾经历经日本殖民统治的香港却没有形成台湾人那样复杂的"日本情结",对战时日本的记忆更多表现为残忍、血腥和暴力的形象。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台湾、香港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以及被殖民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系统阐述了汉末诗坛奇葩《古诗十九首》的美学风格。认为悲凉慷慨构成其典型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建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扼要论述了朱湘诗评特点和以偏概全的毛病 ,以《采莲曲》、《猫诰》、《王娇》等为例 ,论述了朱湘新诗的成就和较优之作 ,同时指出了其诗的弱点 :过份地追求诗歌的形式 ,而对现实的认识流于一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