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戒:拒绝诱惑,不要什么赚钱干什么。定:发现“刺猬”理念,君子定于一也。慧:“定能发慧”,做“乘法”经营,发现利营销的“戒、定、慧”  相似文献   

2.
东美的智慧观融合了西方认知理论和中国哲学的生命价值论,并借用印度佛学中的境界理论,集中体现了其包容中西的哲学思维特征,这正与艺术和美的人文关怀原则相通。方东美指出哲学家终生所求的就是大智度大慧解,各个个人的哲学智慧即自证慧寄托在全民族的精神文化中,互相吸收、摄取,形成的是共命慧。他将全世界民族的共命慧分为四种:希腊、欧洲、印度、中国,每种共命慧身上又藏着三种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丰民"所归,"同和"为道.和者:道、慧、贵、合也,以和待人,以和处事,和而博大,和而久长;同者,并肩、齐行、共处、互通也,同舟、同创、同赢、同和,平实而见锐利,居次而出新奇,动万物,起万象,联动联静,出神入化.这是赵广叡董事长对他所领导的"丰民同和"公司的注译.  相似文献   

4.
茶与宗教     
·茶与道教·道教是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在名山胜境宫观林立,几乎都栽种有茶树,宫观道士流行以茶飨客。同时,茶对人体的功能也在道教门徒的宣扬下被人重视。·茶与佛教·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定、慧就是要坐禅。佛教自禅宗大兴后,茶所具有的兴奋、止渴等功能,很能适应佛教僧俗信徒守戒坐禅的需要。唐开元时,由于禅风甚烈,夜间不睡不食,只许饮茶,辗转相传,形成“人自怀挟,到处煮茶”的风俗。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禅师百丈怀海整顿和建立了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成为僧徒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大事。…  相似文献   

5.
解读"生命灯"的五大"绝对创富"秘笈自问世以来,"生命灯"就受到消费者青睐,受到经销商追捧。市场经济学家评价:"它不仅是一款市场广阔的绿色产品,也绝对是一个创业好项目。""生命灯"的神奇到底源自哪里?近日,本刊特约记者来到"生命灯"的研发生产基地――武汉宝丰慧谷电子技术公司,为您解读"生命灯"的"绝对创富"秘笈。  相似文献   

6.
自"三严三学"专题教育开展之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两学一做"风潮,也是党内深化教育的实践举措,是全体党员集中性教育的重要举措。党是事业的执行者,也是队伍的建设者。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深化"两学一做"的意义,同时阐述了"两学一做"的概述,最后总结了企业深化"两学一做"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7.
画里话外     
<正>关于电商促销"二选一":之所以"二选一"涉嫌违法或违规,其根源在于:一方面,"二选一"涉嫌侵害了商家的自主经营权;另一方面,某平台强迫入驻商家"二选一",不允许商家参与其他平台的网络大促,相当于滥用了平台优势。——《南方都市报》李俊慧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2015年度在新疆兵团六师芳草湖农场进行的"慧尔"液体肥料在加工番茄上的田间试验,分析出加工番茄上的田间示范调查数据,总结出该肥料在加工番茄上的施用效果,得出"慧尔"液体肥料改良土壤、促进增产的效果,同时为"慧尔"液体肥料在北疆区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服务现代农业是农业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河北农业大学走出的"太行山道路"曾经享誉全国,"六五"至今,与时俱进,实践内容不断丰富,促进了河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对"太行山道路"实践历程进行总结,分析不同阶段其发展特点,得出"太行山道路"的可借鉴之经验并提出该实践模式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雷永和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Z1):417-420
总结了玉溪烟草业50年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发展的辉煌业绩和4个基本要素;阐述了玉溪烟草在新形势下,"提质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把"市场当作第一车间"的战略部署.烟草农业要建立和巩固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实行"四定-规范-加强",即定烟叶产量、质量指标,定种植品种,定种植区域,定群体发展动态和个体形态指标;规范实施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叶栽培调制技术;加强调控技术运用的科技发展策略.用50年来艰苦奋斗形成的特色产品、人才、资金等优势,不断提升科技贡献率,再创玉溪烟草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实上,如来藏并不违背《阿含经》。《阿含经》的"我"和"识界"等名相,以及入胎识、持身识等观念,说的都是如来藏,也是实质上的大乘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佛教与基督宗教先后入华传教,试图出响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正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社会,外来宗教和文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走本土化(中国化)的道路。而在这种本土化的进程中,佛教与基督宗教却取得不同的结果,这说明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中通过和平而又有选择、制约的交流、对话所产生的创造性的融合更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吸取禅宗的思想,消解了痛苦,超越了痛苦。他的诗歌不是对佛理的简单演绎,而是他用自己的大智大慧达到‘空”的真实写照。本文试图从李商隐的身世入手解析诗人在精神实质上与佛家义理的契合,以及诗人如何感悟无常幻灭的痛苦和如何超越这种二元观念,最终达到 坐忘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禅悟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理学家崇儒排佛的思想背景下,张栻(南轩)对佛教采取了极力排斥的态度。出于纠正当时社会上一些儒者受佛教“空虚”思想所“惑”,或“偏离”儒家正学,或名为“辟佛”却流于“诐淫邪道之域”,而“自陷于异端之中而不自知”的状况,张栻从立本虚实、心性与理欲以及修养工夫等方面,深入辨析儒佛之异,尽力去划清儒学与佛教“异端”在本体论、心性论和修养工夫论等方面的思想界限。从中既反映出张栻崇儒与反佛立场的坚定性,同时也暴露出其自身思想方法的某种偏向和思想弱点。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传入卫拉特蒙古地区以后顺应蒙古地区的具体情况,影响到卫拉特蒙古文化深层次,其中民俗文化也逐渐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本文从卫拉特蒙古诞生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等三个方面试论藏传佛教对卫拉特蒙古人生礼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佛寺是佛教的物化形式,是佛教的象征。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和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佛教寺院。湖北省现存的佛教建筑布局具有本身特点,但基本上是遵循中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形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牟子理惑论》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而且思想史分量重。孟子的许多思想及语句,尤其是距杨墨、辨夷夏、权时地等核心观点,得到《牟子理惑论》智慧的理论阐释与有效的实际运用,并藉以服务于佛教的自立及其中国化;牟子不仅以孟援佛,还多次并称孔孟,试图在大思想史上提升孟子的地位。《牟子理惑论》既是东汉重要的孟子学作品,也是交州孟子学的代表作,更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其在孟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大都认为印度佛教是经西域传入中原,尔后再在国内传播开的。佛教进入我国的时间则持多种说法。本文以长江中上游地区出土的大量早期佛教造像与画像砖上的佛教美术图案,结合历史文献典籍,加以分析考证,得出长江中上游地区是佛教的初始输入地,传入时间应在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